黃雙娥 唐 君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ICU 湖南 郴州 423000)
有文獻報道,ICU 中約有70%病人存在焦慮,50%病人正經歷煩躁不安。ICU 的住院患者因為病情嚴重,加上監護儀器的噪音,周圍人員的混雜等惡性刺激而出現明顯的焦慮,恐懼,晝夜顛倒,煩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緒改變和心理障礙[1],造成治療護理不配合,從而加重機體的病理性應激性反應,并延長ICU 住院的時間,影響臨床監測與治療的正確進行[2]。因此對非機械通氣患者出現情緒行為改變和心理障礙的情況下,進行必要的鎮靜治療及護理顯得非常重要和關鍵,本文對非機械通氣患者實施鎮靜的觀察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為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的患者,未實施機械通氣,且均出現了各種情緒或行為改變和心理障礙,以煩躁焦慮,不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為主,(并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及神經系統病變的患者)共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齡為22歲至88歲。其中外科術后患者10例,重癥肺炎2例,產后子癇2例,瓦斯中毒2例,冠心病、心梗4例,全身多處復合傷2例。
1.2 鎮靜藥物的應用:鎮靜藥物選用苯二氮唑類——咪唑安定,(為美國危重醫學學院ACCM 關于ICU 鎮靜藥物使用指南中2級推薦用藥)[3]。在確認患者需鎮靜后,先采用咪唑安定2.5mg緩慢靜脈注射作誘導,然后將0.9%nacl與咪唑安定配制成濃度為1mg/ml溶液,以0.03~0.1mg/kg/h持續泵入。(老年人用藥需慎重,視鎮靜情況以小劑量持續泵入,而不需要誘導注射。)氟哌啶醇作為鎮靜后出現譫妄狀態的補救用藥(為ACCM 抗譫妄的1級推薦用藥)[3]。用藥方法為5~10mg肌肉注射,Q6h~Q8h。
1.3 鎮靜狀態評估標準。按照修訂的SAS(sedation_agitation scale)客觀評估鎮靜水平。SAS分級:7級,危險激惹(撥氣管插管,撥輸液管道,攀床欄,打醫護人員,扭曲軀體)。6級,中度激惹(語言交流不能使其安靜,需要物理束縛,咬氣管插管)。5 級,輕度激惹(焦慮,試圖坐起,語言交流可以使其安靜)。4 級,安靜合作(安靜,清醒,有指令性動作)。3級(不清醒,語言或輕搖刺激可喚醒,有簡單的指令性動作)。2級,中度鎮靜,(物理刺激可喚醒,不能交流或簡單的指令性動作,有自主動作)。1級,深鎮靜,(不能喚醒,強烈刺激后有輕微反應,不能交流或指令性動作)。7級是未鎮靜狀態,1級是麻醉狀態,滿意的鎮靜水平是3~4級,具體表現是病人出現面部表情肌肉放松,拳頭松開,肩膀下垂,肢體外旋等,并保留有保護性反射[4]。
鎮靜前后SAS分級及鎮靜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鎮靜前后SAS分級
3.1 密切監測病情,正確評估鎮靜狀態。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生命體征的異常變化,并通知醫生做出及時處理;及時到床頭觀察病人神志狀況,定期喚醒病人,準確判斷其鎮靜狀態;并視鎮靜情況可逐漸減量,尤其是老年患者應以最小劑量維持鎮靜狀態(曾有兩例老年患者起始泵入速度為2mg/h,后逐漸減量調節至0.5mg/h泵入,仍能維持在2級鎮靜狀態);在早晨時可停止鎮靜藥物的泵入或逐步減量,以利于上午時家屬的探視以及醫生查房時詢問病情;保持輸液管道的通暢,據鎮靜狀態適當調適泵入速度,維持鎮靜狀態為3~4級。
3.2 呼吸系統支持。需鎮靜的患者要準備簡易呼吸氣囊于床旁,并檢查呼吸機的性能,處于備用狀態,以加強鎮靜患者的安全系數。因咪唑安定可抑制呼吸,尤其在快速靜脈注射時尤易發生,因此在靜脈注射時速度應緩慢,盡量控制在2~5分鐘內推完。患者一旦出現呼吸抑制(呼吸頻率減慢,血氧飽和度下降),需立即予以簡易呼吸氣囊行短時間輔助通氣支持。痰液較多的患者應注意及時吸痰,霧化,翻身,拍背,并將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表2鎮靜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3 應用鎮靜藥物其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護理人員是觀察病情的“前哨兵”,應知曉鎮靜藥物的各種不良反應,并及時判斷報告給醫生。有文獻報道氟哌啶醇可引起心電圖上QT 間期延長,但本組病例在應用氟哌啶醇作為補救治療時未出現上述不良反應。
3.4 心理護理。患者在鎮靜前通常較煩躁,護理人員應先與其充分溝通,讓其配合治療護理;鎮靜后大部分患者不能與護理人員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但我們仍需要不時的輕撫患者,并與之交談,做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讓患者徹底放松。
3.5 導管護理。必須保持各管道通暢固定,并定時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等,以更好的判斷病情;未插導尿管的患者必須留置導尿管,防止鎮靜過程中尿潴留的發生。
3.6 基礎護理
3.6.1 因患者不能自主的充分運動肢體,并且張口少,口腔有異味。所以這類病人的口腔護理和翻身拍背顯得尤為重要。口腔護理Q6h,翻身拍背Q2h。全關節運動及功能鍛煉Bid。
3.6.2 環境護理,環境的清潔、安靜對于病人更好的鎮靜有幫助,護士要盡量少開病床上方的射燈,開關門講話聲音放輕,在搶救病人時要拉上床旁布簾。
3.6.3 鎮靜后的患者雖然達到滿意的鎮靜效果,但仍需要注意安全,適當約束好患者四肢,避免患者在鎮靜藥減量后及蘇醒期躁動不安,撥掉身上各種監護治療管道。
ICU 住院的患者無論是機械通氣或者是非機械通氣,適當的鎮靜治療相得益彰。鎮靜治療以及加強護理后可以(1)減輕患者的焦慮程度,使心血管疾病患者降低心肌耗氧量;(2)使患者能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加強監護治療的進度;(3)減輕患者對于疼痛等不良刺激的應激反應程度。
[1] 王世端.ICU 病人的鎮靜和疼痛管理新進展[J].麻醉與監護論壇,2003,10(4):302~303
[2] 高偉,楊敏等 機械通氣應用鎮靜鎮痛藥物的臨床觀察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1):1025~1027
[3] 倪文,于布為.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1997,18(5):289~291
[4] Riker RR,Picard JT,Fraser G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for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1999,27(7):1325~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