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鑫,陳再良,楊曉敏
(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江蘇蘇州215021)
在需要同時夾緊兩個工件或一個工件的兩個位置時,人們通常采用浮動夾緊機構,其中單點鉸接擺動油缸的應用較多。但是在該結構中,整個油缸都在運動,慣量大,而且油缸與活塞之間存在徑向壓力,增大了摩擦,使得整個結構沖擊振動加大。
氣動夾具在夾緊時相比油壓耗能大大減少,節(jié)約了能源,同時不會因壓力油泄漏而產(chǎn)生污染。由于氣動可以提供的壓力不是太大,在需較大夾緊力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串聯(lián)機械增力裝置的方式來獲得較大的夾緊力。作者設計了幾種氣動夾緊機構,使得氣缸固定,減小了運動慣量,從而減小了振動和噪聲,同時獲得所需的夾緊力。
通過活塞帶動杠桿進行一次力放大,實現(xiàn)側向雙工位夾緊。當兩工位距離較遠時可以采用這種夾緊裝置。
工作過程如圖1 所示,當換向閥處于左邊時,氣泵輸送過來的壓縮空氣進入氣缸的兩活塞中間部分,推動左邊的活塞向左運動、右邊的活塞向右運動,活塞桿帶動滾輪通過杠桿、連桿向工件施加夾緊力。活塞與杠桿的連接采用了高副機構,避免了氣缸與活塞的摩擦,減少了力損失,同時也減小了振動。

圖1 氣動單缸雙活塞側向雙工位夾緊
夾緊力的計算:

杠桿部分對力的放大倍數(shù)為:

其中:D 為活塞直徑,p 為提供的氣壓壓力,l1和l2為圖中所示杠桿的長度,η1和η2分別為活塞部分效率和杠桿部分效率。
從圖2 可以看出:放大倍數(shù)與l1/ l2成正比關系。由于結構原因,l1/ l2不可能無限大,一般杠桿的單級放大倍數(shù)不會超過10,從而限制了力的放大倍數(shù)。

圖2 放大倍數(shù)k 與l1/ l2 的關系示意圖
對于圖1 所示結構,力的放大倍數(shù)取決于l1/ l2,由于是氣動,提供的夾緊力不是特別大。為了增大力的放大倍數(shù),設計了圖3 所示肘桿力放大機構。當兩工位距離較大且向下夾緊時可以采用該結構。工作時,活塞通過滾輪再經(jīng)過肘桿將力施加于工件上。

圖3 氣動單缸雙活塞肘桿力放大向下夾緊
其夾緊力的計算式為:

肘桿部分對力的放大倍數(shù)為:

其中:α 為圖3 中所示連桿與夾緊力方向的夾角,η2為連桿機構的效率,其他與式(1)中相同。
從圖4 可知:從理論上講,只要α 足夠小,就可以將力無限放大。但實際上α 較小時難以控制,當α 需要小于5°時一般不考慮使用這種結構,而α等于5°時力放大倍數(shù)為5.715 倍,在夾緊力要求不高的時候,可以采用這種結構。
該結構在夾緊過程中,α 由大變小,當處于α 較大位置處時,夾緊裝置與其導軌之間的摩擦較大。如果夾緊行程較大,90° -α 小于其摩擦角時將發(fā)生自鎖,不能夾緊。可以將夾緊裝置與其軌道之間的滑動摩擦轉(zhuǎn)變?yōu)闈L動摩擦,用高副代替低副。由于滾動摩擦摩擦因數(shù)小,摩擦角小,從而α 可以取得很大。

圖4 放大倍數(shù)k 與α 之間的關系示意圖
圖1中當機構確定后,要改變夾緊力只能通過改變氣壓,而圖3 中機構可以通過控制夾緊時α 的大小來改變夾緊力,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選用。
為了得到更大的夾緊力,可以增加杠桿進行二次力放大,而且可以改變施力的方向。如圖5 所示結構,增加彎杠桿,可以實現(xiàn)向中間夾緊。當改變杠桿形狀時還可以改變施力的方向,例如將彎杠桿改成直杠桿就可以實現(xiàn)向上夾緊。

圖5 單缸雙活塞連桿杠桿二次力放大向中間夾緊
其夾緊力計算式為:

其中:α 為圖5 中所示連桿與夾緊力方向的夾角,η2為連桿機構的效率,η3為杠桿效率,其他與式(1)中相同。
在氣動或液壓兩點夾緊裝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其中一個工件夾不到或夾不緊的現(xiàn)象,對其進行改進,采用浮動夾緊機構。
通常的解決方案是將整個缸體單點鉸接,但缸體慣量較大,帶來較大振動。作者設計了3 種氣缸固定的單缸雙活塞氣動夾緊裝置,利用流體自動補償?shù)男再|(zhì)解決自由度不足的問題,實現(xiàn)了兩點的浮動夾緊。
(1)文中采用的是氣動夾緊,由于氣動夾緊力不大,通過機械增力機構實現(xiàn)力放大,經(jīng)過氣缸中氣體的自補償浮動實現(xiàn)可靠夾緊。
圖1 和圖3 中所示裝置進行了一次力放大,在夾緊力要求不是很高的條件下可以選用。圖3 中機構還可以通過改變夾緊時α 的大小來控制夾緊力,在氣壓不變的前提下仍能改變夾緊力,從而方便了實際應用。圖5 中的裝置通過連桿與杠桿實現(xiàn)了兩次力放大,可以得到較大的夾緊力,而且通過改變杠桿的形狀可以改變夾緊力的方向,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2)采用氣動夾緊,沒有漏油及油的揮發(fā)污染;不需要油箱,減小了體積;氣動可以直接由氣壓保持夾緊力,不像液壓夾緊那樣需要持續(xù)供油,節(jié)約了能源。
(3)在氣缸與連桿或杠桿連接時采用了高副,消除了氣缸與活塞之間明顯的徑向壓力,從而減小了壓力損失和磨損。
【1】薛碟友.雙向全浮動氣動夾緊在銑夾具上的應用[J].內(nèi)燃機,1997(2):26 -27.
【2】鐘康民.雙作用雙級氣-液傳動增壓裝置[J]. 新技術新工藝,2003(11):17 -18.
【3】柏青,鐘康民.基于直線電機驅(qū)動的新型并聯(lián)式增壓裝置[J].輕工機械,2007,25(5):64 -65.
【4】盛小明,李欣,鐘康民. 液壓-機械復合夾緊裝置[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0(2):157 -158.
【5】陸雯,王兵,鐘康民.氣動肌腱與鉸桿增力機構的三種組合系統(tǒng)及其比較[J].機械設計,2005,22(2):53 -54.
【6】張清,屈小慶,王濤. 實用的雙向浮動夾緊機構[J]. 機械制造,2001,39(5):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