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飛
(貴州省平塘縣交通運輸局)
(1)在平面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公路設計規范》中的一些相關規定如下表1 所示。當設計速度不小于60 km/h時,同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m 計量)以不小于設計速度的6 倍(以km/h 計量)為宜,反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m 計量)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 計量)的2 倍為宜。當設計速度不大于40 km/h 時,與上述內容相似。但是當在山嶺重丘地帶的四級公路設計速度為20 km/h 時,在設計中要考慮當地條件的限制,因此同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m 計量)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 計量)的2 倍,反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m 計量)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 計量)的1 倍。該指標必須滿足,若不能滿足,則此段山區公路應設計成復曲線或虛交形式(現多以虛交方式處理為主)。

表1 《公路設計規范》中的一些相關規定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中指出,山嶺重丘區的四級公路在修建時其平曲線一般最小長度為40 m,在設計時當圓曲線半徑大于不設超高、加寬的半徑時,平曲線長度一般都可以滿足此標準。但在圓曲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加寬的半徑,平曲線長度小于40 m 時,應通過設置相關參數在彎道前后直線段各留出10 m 距離作為超高、加寬的過度段(雖然四級公路平面設計不要求設置緩和段,但此種處理方式可以改善公路線性并便于施工)。另外需要重視的是平面選線是整個設計的基礎,選線時既要充分考慮滿足平、縱方面各項技術標準,又要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控制點,能達到平面線性流暢、縱向起伏不頻繁、縱坡不超標、工程量最小的就是上佳的平面選線方案,這非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技術員不能完成。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若有更好的方案和思路應及時與勘測人員進行溝通商議,以更優的方案進行設計。以上為設計時常見的問題,值得引起設計人員和研究人員的重視。
(2)山區公路在縱斷面設計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在對平塘山區老路進行改建時,除了平面問題,另一種縱斷面的設計問題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平塘地區,多屬山嶺重丘地形,地形起伏較大,老公路的很多路段其最大坡度大都遠超過《公路路線設計規范》中規定的山嶺重丘區四級公路最大坡度為9%的要求。因此,縱斷面設計在平塘山區公路的設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既關系到設計指標的均衡性又關系到整個工程的造價。
在進行拉坡時一定要注意用平均縱坡進行控制,如下表2 所示,山區四級公路在連續上坡或者下坡路段時,若相對高差為200 ~500 m 則平均縱坡要不大于5.5%,若相對高差大于500 m 時則平均縱坡要小于或者等于5%并且在其任意的連續3 km 的路段內平均坡度均要小于或者等于5.5%。在進行設計時要避免出現下列情況:用了200 m 的9%縱坡,接著用一個60 m 長度的3%的緩坡,再接一個9%的縱坡,然后3%的緩坡,以此類推。這種設計方法雖然符合技術規范但是極不合理,增加了工程量并對行車和安全都非常不利。當山區公路出現高差比較大,普通設計難以克服的情況時,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解決:
(1)詳細研究該路段前后情況,調整邊坡點位置,提前增高設計線高程,減少后段工程量;
(2)可以做局部改線(需作方案比較);
(3)征得業主或上級部門同意,適當放寬縱坡標準(如最大縱坡放寬至10% ~11%),降低工程成本,增加護欄、防滑帶、減速帶、標志標牌等安保投入,但需作方案比較。

表2 山區四級公路越嶺路線時的設計
(1)加強調查研究。要秉著科學求是的態度進行實地勘測并擬定出科學、合理的修改方案,達到合理利用有利地形,滿足施工需求、節省資本投入的目的。
(2)正確選用技術指標。要確保建設公路線性的連續性、均衡性和與周邊環境之間的協調性。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標準,更不能草率的采用較低的指標。要多在技術方案上著力,重點追求路線較短、工程量不大的最佳方案。要嚴格控制最大縱坡長度和最大縱坡,可以適當放緩坡度,直線與曲線合理搭配保持協調。平縱適當配合,確保使用功能的最佳發揮。
(3)重視地質問題。即使做了一些地質調查也只是簡單的目測估計,并未對路線地質進行深刻研究,這致使一些公路項目在動工時才發現地質情況的問題,加大了投資更對后期的維護保養提出更高要求,甚至有可能出現安全問題。由此可以看出,防治清除路基病害是保證道路暢通的根本解決之道。
(4)確保使用安全:交通安全措施是保證公路使用安全的最基本保障體系。
[1] 郭莉.淺談山區四級公路設計中的問題與注意事項[J]. 工程建筑,2009,(10):120.
[2] 韋凌德.山區高等級公路路基路面設計中的幾個問題及對現行規范的建議[J].重慶交通學報,1997,3(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