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辦、汽車產業發展研究所承辦、為期3天的首屆 “中國汽車高新技術發展國際論壇”暨“中國國際汽車制造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展”(AUTOTEC 2013)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本屆論壇的嘉賓主要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國家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日本國土交通省、日本汽車研究所、美國西南研究院等機構和組織,以及北汽、玉柴、大眾、豐田、日產、博世、大陸、舍弗勒、AVL等知名企業,同時還有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本屆AUTOTEC展會的主旨為“協同研究開發、共促產業升級”,是國內專注于汽車制造全產業鏈交流和協作的平臺。作為一個以汽車制造企業為關注焦點的論壇和展覽,AUTOTEC改變了傳統車展以產品消費群來分類的模式,受到了國內外汽車界的廣泛關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先生在致辭中提到,從世界汽車強國的發展歷程看,汽車工業的技術升級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要經過不斷積累腳踏實地搞自主研發創新,中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也必須堅持依靠技術創新來驅動。同時他還衷心地希望能與業界同仁一起利用好這個平臺,深化技術交流,促進合作創新。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吳衛先生講到汽車行業在已經實現規模化的基礎上,如何升級,如何做強,實際上是從政府主管部門到企業、研究機構以及相關行業一個共同的新目標。同時他強調這次論壇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高新技術”,一個是“國際”,這兩個關鍵詞也是汽車產業下一步發展很重要的路徑。
國家工信部裝備司陳春梅女士提出,現階段各國更是將目標投向新能源汽車產業,我國也在2012年6月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從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個方面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和鼓勵汽車高新技術的創新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張進華秘書長講到中國經濟現在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汽車工業毫無疑問仍然會在轉型升級中起到關鍵作用,這包括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傳統燃油汽車技術升級以及信息技術等在汽車上的應用,這些都是轉型升級的重要部分。同時他代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對主辦方的選題和會議組織深表贊賞。
AUTOTEC 2013論壇主題涉及汽車主動安全、新能源汽車、高效發動機、互聯駕駛、汽車電子、汽車設計、汽車測試等多個領域。
對于“汽車主動安全技術”專場論壇,國內外專家帶來的議題包括現有技術及其應用、成本和優勢,以及汽車主動安全系統的測試等。另外,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的結合,主動安全駕駛輔助系統(ADAS)備受關注。
美國的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美國95%的交通事故跟人為操作有關,76%的道路交通事故又完全是人為原因。而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會導致38%的事故,事故發生前有30%的乘用車、26%的商用車并沒有啟動制動系統,40%的車輛沒有有效的啟動制動系統。所以要提供相關輔助的體系,當駕駛員在經驗不足、勞累時,或者其他情況下,對其駕駛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歐洲汽車機構也積極致力于研究一些新型的汽車駕駛的輔助體系,以避免此類事故的出現,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AOP方面、安全輔助體系、行人保護。
德國大陸集團Mr.Juergen Diebold主要講述了其公司從防撞系統走向零事故交通系統的革命。北汽研究院金剛博士對微波雷達在主動安全中的應用及發展現狀進行講述,重點講述了微波雷達作為主動安全核心探測器的優點、雷達的局限性及由此誕生的對于傳感器融合的需求,還論述了車載雷達在歐洲的發展及中國國內雷達技術的發展現狀。
博世公司王志煌先生重點講述了其公司所生產的主動安全技術產品,其中駕駛員輔助系統方面有基于視頻的系統(車道識別、交通標志識別、物體識別、照明增強)和基于雷達的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停走型自適應巡航控制、緊急制動輔助、自動緊急制動),不僅可以為高端車型服務,還可以實現對中低端車型服務。
英飛凌科技有限公司杜曦先生介紹了汽車安全系統和應用。不斷更新的Euro NCAP評級標準驅動著汽車安全系統的發展,Euro NCAP將給予基于雷達和視覺系統的AEB以五星級評級。英飛凌在駕駛輔助系統方面也一直在做研究,并研究出半導體的駕駛員輔助系統解決方案。
新能源汽車是目前汽車行業關注的焦點,各汽車企業都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
日本國土交通省道路運輸局環境政策課堀江暢俊先生介紹了關于微型電動汽車技術未來的發展。微型電動汽車結構緊湊、行動靈活,可以成為日本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它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有很多優勢,在一些區域和旅游區發展方面也是很好的利用工具,這種全新的交通工具可以和傳統的交通工具相互補充,通過微型電動汽車可以進一步實現向低碳社會的轉變。微型電動汽車必須要滿足各種各樣的法律法規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標準。目前在微型電動汽車里程上和充電方面都存在一些挑戰,但是會進一步努力應對這些挑戰。
北京理工華創電動車技術有限公司孫偉先生主要講述了城市清潔之夢——電動環衛車。對北京電動環衛車的項目背景、關鍵技術及示范運行進行了詳細介紹。項目開展過程中實現了系列化電動專用車底盤和整車的關鍵技術突破和產品定型,豐富了純電動汽車的產品體系。經過3年的運行,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尤其在能量補充模式方面,目前實施的電池快換和車電分離模式暴漏出責任主體不清、中間環節過多、商業模式不順、對充電站過分依賴等問題,這是目前北京電動汽車推廣應用面臨的最大問題。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在于能否高效的開發出高性能的自主新能源汽車產品,進而建立全產業鏈的競爭力,以帶動產業發展。同濟大學吳憲針對以性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開發技術進行講述,重點圍繞性能開發技術及產品研發、產品造型設計與產品開發工程、智能化和網絡化電動車基礎平臺與基本車型等展開。
中上汽車有限公司謝镕安提到的應用在純電動汽車上的超級電容器引起了眾多關注。超級電容有很多技術特點和優勢,比如容量大、內阻小、電壓一致性好、性能可靠、安全、防爆、耐低溫、功率大、充電時間短及續航能力強等。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方面也很關注,因此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共同委托中汽中心成立相關課題組,對我國車用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調研,提出針對性的管理政策或辦法,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行業管理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促進產業鏈的形成和穩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美國西南研究院Mr.Christopher Chadwell對高效環保汽油發動機技術進行了簡單介紹:現階段通過發動機小型化和增壓+缸內直噴等技術路線可以改善某些車輛的燃油經濟性;EGR冷卻技術可以提高發動機效率,可以抵消發動機小型化應用中損失的效率,還可以有效改善燃油經濟性。
清華大學楊福源主任主要講述了先進柴油機的燃燒控制技術。對于HCCI/PCCI/LTC燃燒,閉環控制可以明顯改善燃燒的穩定性,將有利于加快先進燃燒方式的實用化進程;可直接計算發動機轉矩,從而省卻繁瑣的發動機轉矩標定,將有利于簡化基于轉矩控制系統的轉矩標定工作,降低開發成本;內燃機控制將從基于標定的開環控制進入基于模型的閉環控制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