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光輝
對部門利益堅決說“不”
文/郭光輝
在立法實踐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在克服部門利益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2012年通過的《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政府部門提交立法論證報告時的名稱是《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條例》,其意圖是通過立法保障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成果,解決運行管理中存在經費不足、法人地位缺失等問題。法規草案在提交常委會審議時,名稱雖改為《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但仍帶有明顯的行業管理色彩。審議中,不少組成人員提出,應該重視群眾文化團隊的建設、培養、支持和扶持,而不是單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規范;規定草案條款局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容過于狹窄,不利于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拓展和創新,也不利于整合各方資源參與社區公共文化建設。最后通過的法規增加、完善了相關規定,較好地糾正了原法規草案中存在的問題。
立法中部門利益的體現形式是多樣的,其中之一是通過立法規避自身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去年某地通過的一部地方性法規,就很能說明問題。據悉,該地方性法規是人大常委會自主起草的。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法規草案,應該說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草案。但政府部門對條例中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民主權利的一條款提出反對意見,常委會會議通過的法規刪去了這一條,而這一條款是專家學者公認的這類法規必須具備的“那么關鍵幾條”之一。關鍵條款的缺失,明顯有違法治精神,不能不說是這部法規的一大缺憾。這一案例也再次說明,在地方立法中克服部門利益任重而道遠,需要人大拿出更大的智慧和勇氣。
真正發揮人大在立法協調中的主導作用,根本解決地方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傾向是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人大要在立法中始終不渝地把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作為價值取向,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對部門利益堅決說“不”。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調研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