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政治話語”上栽跟頭的官員并不鮮見,有的官員說“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有的官員說“領導就得騎馬坐轎,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臉”,還有官員說“你知道什么叫惡不?跟政府作對就是惡!”也有官員在交通事故現場“開懷一笑”,盡管事后這些官員都因此引來關注,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是“雷言雷語雷表情”背后的“執政姿態與執政理念”卻不能不引起警惕。
這或許是一些極端的案例,而另一些現象卻更為嚴重,就是官樣文章,乃至一些地方出現“領導講話”互相抄襲的現象。有網友曾發微博總結出官話的“萬能八條”:1. 領導重視,提高認識。2. 加強宣傳,營造氛圍。3. 教育培訓,提高素質。4. 健全政策法規,完善制度。5. 組織協調,形成機制。6. 增加投入,依靠科技。7. 加強監督,全面落實。8. 總結反思,借鑒經驗。
這些“正確的廢話”的存在,是橫亙在“兩個輿論場”的第一道障礙。“政治話語”雖有其特殊性,但除了需要真實、準確、標準之外,更多的地方需要體現官員的人性化,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有情有義,有滋有味,如此,方能讓政治溫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