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羅

這是一個家族的故事,歷經(jīng)百年,如今已是寵辱不驚。曾越過千山萬水,經(jīng)過百轉千回,不停地跋涉,不停地尋覓,承受過慘痛,品嘗過苦楚,獲得過成功,閱盡人生百態(tài)。如今,洗盡鉛華的他們,早已從容。
是誰說過,人生,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一寸寸地掙扎,深一眼淺一眼都是云煙。曾經(jīng)呼風喚雨,曾經(jīng)叱咤風云,繁華落盡便歸于一分寧靜,一切都已洗盡鉛華。
洗盡鉛華,帶著點滄桑的意味,那好似是過來人話說以前時。三分成熟,三分睿智,還有些許從容的味道夾雜其中。一切仿佛都已落幕,一切卻又好似剛剛開始。
人生的起落,穿過時間的煙雨,才更顯珍貴。張愛玲于古老的巷陌中款款走來,在風起云涌的上海灘,她幾度沉浮,曾極致光輝,也曾極致暗淡過;寧靜平和的昂山素季在爭取民主的路途中,經(jīng)歷了難以跨越的低谷,最終也跳脫出來,看見了無盡的希望。
在這個風起云涌、變幻無常的人世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只有那些走過平湖溝壑,踏過歲月山河,歷經(jīng)劫數(shù),嘗遍百味的人,才更能懂得生活的真諦。生活賦予他們的困難也好,幸福也罷,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轉折,更是一筆不可替代的寶貴財富。當年華逝去,回首往事,心中是鉛華洗盡后的澄明,眼前看得見一片云淡風輕。
“發(fā)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這是榮氏家族的家規(guī)。也許正是這種人生態(tài)度的傳承,才讓榮氏家族歷經(jīng)百年風霜,卻沒有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反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面粉大王、棉紗大王、紅色資本家、中國首富。百年來,榮氏家族從來都不缺乏這樣的王牌稱號,他們在商場上縱橫馳騁,獨領風騷,在政治領域也大展拳腳。這一點在第二代掌門人榮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體現(xiàn),從1957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長到1993年出任國家副主席,榮氏家族在政壇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榮家祖上曾經(jīng)家世顯赫,但到了榮毅仁的曾祖這一輩,家道開始中落。榮毅仁的祖父榮熙泰很小的時候就進入鐵匠鋪當學徒,成年后在外給人當賬房先生、當師爺,勉強能養(yǎng)家糊口。但誰能想到,正是他兩個兒子榮德生、榮宗敬建立起了一個龐大而充滿榮耀的家族。
榮熙泰一生忙于奔波,沒留下什么遺產(chǎn)給榮德生、榮宗敬兄弟二人。臨終之際,他囑咐兒子們要“固守穩(wěn)健,謹慎行事,絕不投機”,這十二字箴言便是老先生留給榮氏兄弟最寶貴的財富。
1896年,榮氏家族在上海開辦了廣生錢莊,正是由于經(jīng)營穩(wěn)妥加上絕不投機倒把,使榮氏兄弟在兩年之后,便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隨后,榮德生南下廣東,在這片充盈著投資和冒險的土地上,榮氏兄弟的事業(yè)往前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當時的榮德生讀了一本《美國十大富豪傳》,他發(fā)現(xiàn)世界上居然還有比經(jīng)營錢莊更能賺錢的事業(yè),那便是實業(yè)。
榮德生在廣東管賬時對大宗買賣的賬本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從國外進口來的物資中,面粉這一項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而在錢莊工作的榮宗敬,通過業(yè)務之便,也發(fā)現(xiàn)用來買麥子和棉花的錢款數(shù)量巨大。于是兄弟二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做面粉生意。榮氏兄弟在面對人生第一次,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次轉折時,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勇氣和長遠的眼力,在當時的中國實業(yè)領域開辟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十七畝地皮、四部法國石磨、三道麥篩、兩道粉篩、處事謹慎的德生與敢于冒險的宗敬,這就是1902年保興面粉廠的全部。雖然起步艱難,但由于榮氏兄弟勇于求變、善于創(chuàng)新,以及妥善的經(jīng)營,在之后的歲月里,榮氏的事業(yè)簡直是一日千里!到抗戰(zhàn)前,面粉廠已經(jīng)飆升到14家,榮氏兄弟也成了當之無愧的“面粉大王”。
人生好比熬湯,對外人來說,也許是撲鼻之濃香,而內在之水深火熱只有自己慢慢品嘗。企業(yè)發(fā)展時有起落,變幻無常,當榮氏正處在燦爛的沸騰期,一瓢瓢冷水也時常會突然從天而至。
他們承受過股東的撤資,面對過榮氏企業(yè)的分家,收到過杜月笙帶子彈的恐嚇信,無奈過宋子文的侵吞野心,更為了日本人的炸彈而膽戰(zhàn)心驚。北伐時期,蔣介石希望榮家能承銷一種名為“二五庫券”的債券,但被時任上海紗聯(lián)會會長的榮宗敬以紗業(yè)艱難拒絕。為此蔣介石大為震怒,通緝榮宗敬,查封家財,最后經(jīng)過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等人的斡旋,才得以解脫。這些苦難挫折一直伴隨著榮氏家族,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大概就是如此。
都說經(jīng)歷風雨,才可見彩虹。榮氏家族走過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途中總會偶遇風雨,歷經(jīng)烏云遮日,電閃雷鳴。為了迎來那片燦爛的艷陽天,他們付出了艱辛,流淌著汗水,踏過坎坷荊棘。現(xiàn)如今,舉手投足間已盡是成熟和從容,笑談困境,直面慘痛,洗盡鉛華也從容。
綜觀榮氏百年,恍如高手的一盤圍棋,開局雖然艱難,但是審慎的落子、周密的布局、大膽的博弈贏得的是越來越厚實的腹地。榮氏經(jīng)歷了晚清、民國、抗戰(zhàn)、解放、“文革”直到改革開放的全部歷史震蕩。在每一種格局下,榮家人都顯示出從容的生存態(tài)度,他們善于抓住每一個機遇的拐點,抉擇、選擇、轉而不折。
2009年,榮氏家族的第三代傳人榮智健辭去中信泰富董事長一職,因為外匯巨虧事件,在商場戎馬半生的榮智健無奈地選擇了“退位讓賢”,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一生的經(jīng)歷、沉浮躍出水面。他的一生并沒有因為榮氏家族的蔭庇而順風順水,八年的磨難是他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片段。
“對于個人來說,我沒有想到靠父親來做些什么,靠別人的名望來做事,長不了,也許一時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睒s智健如是說。
榮智健是榮家的獨子,1993年當榮毅仁因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而辭去中信總裁職務的時候,榮智健走馬上任,成為榮氏家族又一個代表性的人物。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才十幾歲的榮智健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紅色Singer敞篷跑車;大躍進時期,榮智健讀大學,很多學生連饅頭也吃不起,他卻能經(jīng)常請同學吃排骨,就因為這些排骨,他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耀眼之星。有人說,沒有中信和他父輩的背景作為依托,榮智健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肯定會無比艱難。
也許就因為不愿意再聽到這樣的聲音,榮智健決定丟掉自己的金湯匙,脫掉華麗的外衣,從最難最苦的事情做起,真正地磨礪自己。大學畢業(yè)后,榮智健拋開家庭背景只身前往吉林一個水電站。而不久,“文革”爆發(fā),“我覺得一生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前我可以說沒有吃過什么苦”?!拔母铩逼陂g,他被發(fā)配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區(qū),抬路軌、搬大石、高空安電纜,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的磨難之后,36歲的榮智健只身前往香港,初到香港,歡迎他人股的是堂兄榮智鑫和榮智謙,他用父親留在香港的100萬港幣和兩個堂兄開辦電子廠,利用電子廠賺到的錢,榮智健在美國又搞了一項創(chuàng)業(yè)投資。而1986年后,他加入中信的香港子公司中信泰富,1998年起正式掌管中信香港公司。2000年他花三億港元買下一架私人飛機,開香港富豪買私人飛機的先河。而輝煌過后,榮智健卻遭遇了人生又一次逆境。2009年,榮智健離開中信泰富,這次外匯巨虧的危機風波不可避免地襲來。
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榮氏家族像一葉扁舟,飄飄蕩蕩,浮沉不已。有人預測,此次危機預示著榮氏家族的幕布已然落下,然而,這次危機也只不過是榮氏百年史中無數(shù)困惑中的一次而已。這葉扁舟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大風大浪,總被沖擊得搖搖晃晃,卻始終沒有倒下。百年之后,走過坎坷,洗盡鉛華,榮氏家族可以淡守一分從容,淡看人生風起云涌,安之若素,寵辱不驚,也許一切才剛剛開始。
文章摘自《榮氏百年:中國商業(yè)第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