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良曹妍
狠話·重拳·緊箍咒
◎盛世良曹妍
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宣布,對官員和國企領導人,除了監督其收入和資產外,還要監督開支和大宗購置。他發誓,“要把腐敗分子清除出政權機關!”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后的首次國情咨文以反腐為主題,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前不久,全球反腐敗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了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在182個國家中,俄羅斯排名第143位。這一排名,甚至還不如塞拉利昂和尼日爾等非洲不發達國家,僅稍強于利比亞、伊拉克、索馬里、阿富汗等動亂國家。
就此,富有幽默感的俄羅斯人編了個笑話:國際組織評審年度各國清廉指數,俄羅斯出人意料地由頭年的墊底變為榮登前十名。俄國官員透露:“那是因為咱給評委送了禮……”
近來,俄輿情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腐敗已經與貧窮和通脹一起,成為俄民眾最關注的問題。
而事實上,這些年,尤其是2012年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宮以來,普京在反腐問題上沒少下功夫,他的一系列組合拳,已打遍整個俄羅斯。
普京反腐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早在2000~2008年的前兩個總統任期內,他就采取了高級官員財產申報、設立公開舉報制度等措施。
2008年梅德韋杰夫出任總統后也曾放出狠話,要懲治腐敗“這一俄羅斯社會重癥”。他設立總統反腐敗委員會,親自擔任主席,并頒布了《國家反腐敗綱要》和《反腐敗法》,甚至具體規定,官員只能接受價值在3000盧布(1盧布約合0.21元人民幣)以下的禮品。
然而,這十余年,俄羅斯的腐敗之風不僅沒有剎住,反有變本加厲之勢。
梅德韋杰夫估計,不法官員勾結商人每年侵吞國家資金達3000億美元。專家則估算,俄羅斯目前每年用于腐敗的流動資金總量為3500億美元,這就是說,“公仆們”平均每天要撈10億美元。
俄羅斯內務部經濟安全和反腐敗總局公布的2011年的數據顯示,俄官員平均每人受賄30萬盧布,遠高于2010年的6.1萬盧布。最易受賄的是負責政府采購的人員,其受賄所得一般都存在境外。
俄媒體披露,腐敗官員平均每次收受賄賂的金額如今已經攀升到27000盧布,比3年前激增近3倍。如今受賄案數量達49000件,比3年前增長26%,其中有35000件已經觸及刑法。
俄前總檢察長烏斯季諾夫認為,80%的官員有不同程度的腐敗行為。
腐敗嚴重損害了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的聲望。自2011年底以來,反對派在集會游行中不斷打出“反對統俄黨官僚腐敗”的橫幅,非常醒目。
這一切,令第三次出任總統的普京不得不嚴陣以待,高調反腐。
在俄羅斯,有一種車掛有特殊車牌,車前懸掛國旗,有的車頂上還有警燈。它們不僅不遵守交通規則,不受限速約束,甚至還經常有交警開道。
這種車被稱為“特權車”,它們常常是俄羅斯高官們的“坐騎”,有時也會被高價“出租”給商人。普京在2012年總統競選時承諾,大幅減少“特權車”數量。勝選后,他于5月19日簽署總統令,將俄全境的“特權車”削減一半,同時嚴格排查非法使用情況。
總統令于7月1日生效。根據這份總統令,俄羅斯全國共有569輛交通工具可以安裝警燈和警笛,此前這類車輛的數量大約為1000輛。總統令規定,僅國家保安局分管安全事務的人員和受國家保護的人所乘車輛可以安裝警報裝置,禁止不分管公共安全的官員使用警報裝置。
2012年11月初,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黯然下臺,但近來被反腐風暴刮倒的,另有不少高官。
俄羅斯前農業部長斯克倫尼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俄羅斯國家電視臺1臺11月底播出調查紀錄片稱,這名女部長此前在擔任俄羅斯農業租賃公司總經理一職時,涉嫌挪用高達390億盧布的聯邦預算撥款。稍早時候,俄羅斯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強力部門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資料,可能很快對她進行刑事立案,她在法國的住所也可能被凍結。目前,斯克倫尼克被軟禁在法國的住宅里,正在接受進一步的調查。
反腐風暴之中,“弱不禁風”的高官們還有:
地區發展部前副部長、現彼爾姆州州長帕諾夫被撤職查辦并逮捕,罪名是侵吞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9300萬盧布資金;航天公司在“格洛納斯”全球定位系統研制過程中侵吞近1/3經費,數額高達65億盧布,總經理烏爾利奇被解除職務;衛生部、科教系統等部門官員也相繼曝出貪腐丑聞。
俄羅斯這段時間密集曝光貪腐案,其層次之高,數額之大,實屬罕見。這些跡象似乎表明,俄羅斯領導人下決心從打擊高層腐敗和凈化權力機關著手,反腐要動真格的了。
2012年12月12日,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后的首次國情咨文即以反腐為主題。他發誓,“要把腐敗分子清除出政權機關!”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除了拿腐敗官員開刀,普京的反腐風暴中,不容忽視的另一點就是試圖從制度上解決腐敗問題。在國情咨文中,普京已表達出相關意向:對官員和國企領導人,除了監督其收入和資產外,還要監督開支和大宗購置……
2012年12月21日,俄羅斯立法機關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法案,禁止國家公職人員及其家庭成員在規定期限內擁有海外資產(不動產和銀行存款),規定期限指的是官員任職期間及離職后3年以內。違者將被處以500萬~1000萬盧布的罰款,或被判處最高5年的有期徒刑,并在3年之內不得擔任公職。
自2013年起,俄公職人員及其家庭成員在購買房產、土地、交通工具、有價證券、股份時,如果支出數額超過家庭最近3年收入總和,則必須申報并說明資金來源。證明大額支出收入來源的信息將在相應政府部門網站上公布,在不涉及國家機密的基礎上,這些信息將在媒體上公開。法案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但是從2012年1月起的交易也將被檢查。
禁止擁有海外資產、監督官員大額開支只是俄羅斯給官員新加的“緊箍咒”。其實,俄羅斯于2008年通過的《反腐敗法》,已經確立了預防和打擊腐敗的主要原則,為國家反腐斗爭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反腐敗法》中最關鍵的一條是,自2010年起,公職人員及其家庭成員需申報薪水收入、房產和銀行存款。截至2013年初,記錄公職人員最近3年家庭收入的數據已經完備,這也使得對官員大額支出進行監督具有了理論上的可行性。
此外,俄高層還在試圖尋找更多辦法治理腐敗。總理梅德韋杰夫早些時候表示,除了強調“制度反腐”,媒體應該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樣可以更迅速地達到社會希冀的結果。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