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東
情投意合 獨立自主
□陳 東
摩梭婚俗
在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至金沙江之間,有一處海拔2690.7米、幅員面積55.45平方公里的高山湖泊——瀘沽湖(摩梭語稱“謝納米”,意為“母海”),這里就是摩梭人的故鄉。千百年來,摩梭人在這片風景如畫、美麗富饒的土地上保持了“走婚”這一人類婚姻制史上較為特殊的婚姻形態。
“走婚”是一種女不嫁、男不娶的婚姻模式,指男子通過走訪女方獲得同居的婚姻形態。走婚雙方稱“阿夏”。阿夏關系是在生產勞動、節日活動或在某一特定場合下建立的,但婚前要互相交換信物,即履行一種摩梭語稱作“佐佑嘎”的手續。在男方相中某女子后,托媒人帶上衣服、腰帶等禮物向其母親求婚,母親取得女兒同意后,收下禮物并向男方回贈自己女兒親手繡制的麻布褲和腰帶各一條,阿夏關系便宣告確立。
男阿夏首次走訪女方時,需帶上禮物,由媒人或一個親密的朋友陪伴前往,女家盛情款待。男方所帶禮物,由女方母親散發一點給同村各戶,表示女兒已有阿夏。通常男子夜晚到女家訪宿,翌日清晨返回家中。阿夏雙方實行的是一種暮聚朝離的生活方式,彼此不組織家庭,二者無財產關系,通常由女子及其母系親屬負責撫養孩子。阿夏關系的解除較為簡單,只要男的不再主動走訪,或女方出于種種情況不愿接待即告解散。
摩梭人走婚的主要特點,其一阿夏關系是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的產物,意組合是外人對走婚的誤解或偏見;其二阿夏關系可長可短,雙方是獨立自由的,感情是維系阿夏關系的唯一基礎;其三阿夏雙方不單獨組建家庭,走婚后仍與各自的家人同吃同??;最后母系近親間禁止走婚,母系大家庭成員間禁談與“性”相關的話題。
近年來,受外來父系制主流觀念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摩梭母系大家庭傳承困難,與之相適應的走婚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譬如,走婚在過去是純粹的個人感情生活,現今則打上了商品經濟的烙印,走婚對象要幫助阿夏擺攤做生意,搞旅游接待等。一些外地人帶著誤解或甚至不良動機來瀘沽湖走婚,任意曲解摩梭人的走婚文化。這些因素使得摩梭人的走婚形態逐漸變化。
摩梭人的走婚會走向何處?瀘沽湖的“女兒國”明天能走向何方?我們不希望這種文化日后只成為歷史學家的研究對象。(責編:李妍婕)
(此組稿件來自四川省民族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