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永軍
中國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文化力量,它源于對歷史的銘記與弘揚,源于集改革、創新、智慧、精神的創造力,這股源泉是托起中國進步的基石,是實現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大動力,更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中國精神的繼承者和鑄造者是中國共產黨。他們與中國精神的歷史演進有密切關系,是當代中華民族精神歷史演進的決定性要素,并對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華民族精神進行開拓與創新。
中國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形成于中華民族長期的歷史的逐步發展之中,不斷的被鞏固、發展和完善,是各種優秀品德、價值的總和;扎根于民族的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之中,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改革開放使其得以大釋放、大變革、大提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催生出創新精神的主旋律。
弘揚中國精神,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全面落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扎實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還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核心”和其他部分的關系:一方面要維護愛國主義和改革開放這兩個“核心”的地位,注意發揮其“核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其他因素和成分的地位和作用。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僅僅是GDP的增長,更重要、更帶有決定意義的是文化的復興。而文化的內核是核心價值觀,是基于核心價值觀所形成的中國精神。而基于文化復興的核心價值觀所形成的中國精神,更重要的是要體現人民的需求,注重于人的核心價值,要以民為本,這是動力結構的保證。
中國精神是中國夢的不竭動力,創造了中華文明的內生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實現中國夢,離不開中國精神的激勵引領。中國夢,不僅是國家的夢,更是人民的夢;中國精神,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不僅是民族復興的需要,更是人民生活、人民團結的需要,更是這個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