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忠
英國:用制度規范官員人情交往
文/國忠
英國公務員之所以比較廉潔,是因為英國有一套較完善的公務員招聘、培訓、任用、管理和監督的制度,對公務員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即誠實、負責、客觀、政治中立、保密、公平,以及公務員的職業保障、權利保障、行為規則、活動意向、活動幅度和活動程序都做出了詳盡規定。英國文官守則的總綱規定非常明確,文官必須效忠于國家,誠實正直,不能將個人利益置于職責之上,不能以權謀私。為此,守則作了許多具體規定。例如,公務員持有或者將獲得可能和本人工作的部門利益不符的公司股份時,須報告或者請求上級;不能泄露經濟情報;不能利用工作的便利而得到的信息用于投機;禁止接受與工作有關的個人或者單位的禮品、饋贈和酬金等。而文官出于外交禮節,不便謝絕禮品時,受禮前要請示,受禮后應交公處理。同時,英國政府還把道德建設作為公務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了政府工作“無私、正直、客觀、責任感、公開、誠信、領導才能”七大原則,并對每條原則都做出了詳細解釋。與此同時,又相繼制定了國會議員行為準則、特別顧問行為準則、部長行為準則、公務員行為準則等,從制度上保證了公職人員的廉潔從政行為。
1889年,英國頒布了第一部專門反腐敗法《公共機構腐敗行為法》。依據該法,任何行使公共職能或法定職能的機構均被認定為公共機構,公共機構的任何人員被嚴格禁止在與公共機構有關的任何交往過程中收受或者要求收受、同意收受任何形式的禮物、貸款、費用、酬勞或利益,也嚴格禁止他們在此類事務中承諾或提供任何形式的禮物、貸款、費用、酬勞或利益。此外,對上述公共機構成員的腐敗行為,該法還規定了嚴厲的懲罰:對犯有此類行為的公務人員可處以六到七個月的監禁,還可加上不設上限的罰款,有的還可能獲得像解除公職、從犯罪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任何公職,第二次再犯類似罪行永遠不得擔任任何公共職務,而且從犯罪之日起五年內剝奪其在議會和其他任何公共機構選舉中的選舉和投票權、剝奪獲得養老金的權利等處罰。
1906年,英國在修訂《公共機構腐敗行為法》的基礎上,頒布了《防止腐敗法》。根據該法,英國政府內閣和文官部都制定了相應的規則。其中比較重要的規范有:關于公務員合同簽訂中的行為,如果有人在簽訂合同前獲得優惠而給予或暗示給予禮物,公務員應當及時向上級報告這一情況;凡與正式合同有關的任何官員,均不得將自己的住址透露給合同對方。在應酬活動中,政府官員在接受禮品和宴請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以接受與本部門有日常工作聯系的團體和個人的禮品和宴請,也可以接受重大節日(如圣誕節)的贈禮或宴請,但事后必須向主管部門或部門長官匯報,由其裁決是否有受賄因素,必要時予以糾正。對于與部門工作有關的招待會、午餐會、雞尾酒會等邀請,明確規定只有部門首長或技術、業務主管可以代表本單位參加,其他人員須事先得到其主管官員的批準,否則不能接受;一時無法獲得上級批準的,事后也要及時向上級匯報。為了防止假公濟私,規定政府官員不得接受與行使公務有影響的、需要回禮和回請的大額禮品或宴請,如果官員因此于事后作出對給予好處的當事人有利的裁決,便構成輕罪。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