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紅 沈燦 劉艷麗
(江蘇省蘇州市中醫醫院護理部,江蘇 蘇州215009)
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發病率高,反復發作,治療周期長,費用高等特點。該疾病中醫保守治療方法很多如:內服中藥湯劑、藥熨、多功能損傷治療儀、牽引等。臨床治療中的護理作用更為突出,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中,腰部保暖、避免風、寒、濕、冷的刺激尤為重要。藥熨療法以針對性強、操作安全、簡單、價格低廉等特點廣為患者所接受。我們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過程中應用中醫護理路徑加中藥導入熨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保守治療且入中醫護理路徑組的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男69例,女5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1]。觀察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41.63±10.56)歲;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1.60±7.28)歲。兩組患者的發病原因及年齡、性別、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中醫護理路徑 兩組患者從入院第一天開始均實行“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路徑”:(1)入院第1天:介紹病區環境、各項檢查前注意事項、各項規章制度等,熟悉床位醫生和床位護士;完成護理評估;辨證施護;(2)入院第2天、第3天:遵醫囑完成常規護理工作;常規生命體征監測;情志疏導、健康教育;辨證指導飲食;協助取合適的體位;特殊治療與護理(如牽引、多功能損傷治療儀等);辨證指導功能鍛煉,床上踢腿運動,循序漸進,100次/d進行;(3)入院第4天、第5天:辨證整體護理并注重情志護理;指導患者床上翻身;辨證實施特殊治療與護理(如牽引、刮痧等);對癥治療與護理:疼痛、失眠、便秘等的治療與護理;隨時觀察病情變化;辨證指導功能鍛煉,床上踢腿運動,循序漸進,150次/d進行;(4)入院第6天、第7天:指導活動量,循序漸進,床上踢腿運動,200次/d分組進行;隨時觀察病情變化;辨證整體護理,囑患者心情放松;特殊治療與護理(如牽引、多功能損傷治療儀等);(5)入院第8天、第9天:囑患者暢情志;指導康復理療;辨證整體護理;指導活動量,循序漸進,床上踢腿運動,200次/d分組進行;巡視病房,基礎護理;(6)出院指導:康復指導制定家庭康復計劃,交代注意事項,定期電話回訪。飲食指導護理飲食,增加營養。用藥指導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復診指導:1、3、6個月及1~2年后來院復診,如果出現異常及時來院就診。
1.2.2 藥熨的治療護理 觀察組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施護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導入熨療。
藥熨的材料來源于患者煎藥后的藥渣,同時加入紅花10g以增加藥物的滲透力。對帶刺的中藥提前取出,防止刺傷患者皮膚。將藥渣放入3個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容器內,連同容器放入專用微波爐內,用高火加熱3~5min后取出,分別取腎俞、環跳、委中穴。治療開始時因燙療袋溫度很高,操作時采用輕快地上下點打的燙熨方法,點打操作2~3min后改用拍打操作,拍打操作時間約2min,然后再采用左右按揉的方法繼續操作5min,最后將燙療包按壓在患部(常稱之為壓包)直至患者覺得燙包不熱時,更換另一個已經加熱好了的燙包,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操作。每個部位按此法操作每次熨燙時間需30min左右,每天治療2次,6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1d。同時指導配合功能鍛煉。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患者腰腿部的疼痛度作為主要觀察指標,同時對下肢活動能力、直腿抬高、生活自理能力等進行觀察。對于疼痛度,運用JOA[2]量化分型方法系統,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兩樣本比較的t檢驗,計量資料用(±s),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
直腿抬高(度數)組別 例數 腰腿痛VSA評分(分)下肢放射痛(例)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0 8.7±1.2 2.7±0.5 40±1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70±10 57 4對照組60 8.6±1.3 2.0±0.6 40±10 50.11±10 55 11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及改善率(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及改善率(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改善率(%)60 9.37±2.65 21.90±3.11 62.72±17.34對照組 60 10.20±3.44 19.03±3.84 45.00±21.75 P觀察組0.297 0.002 0.001
3.1 中醫藥熨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本研究在中醫整體護理和辨證施護理論的指導下將中藥敷貼于體表腧穴,通過藥物及熱刺激等,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藥物的滲透、吸收和傳播,增加全身效應。
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于“痹證”范疇,其主要病機是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于濡養所致。我們運用中藥藥熨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實踐證明,藥熨療法有溫經通絡、活血行氣、散熱止痛、祛瘀消腫等作用[4],目前,有不少關于傳統藥熨治療療效的臨床報道[5]。本研究將患者中藥方煎藥后湯劑口服,留取藥渣分別取穴予藥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0min以溫經通絡、活血行氣、散熱止痛。
3.2 中醫護理路徑是由醫生、護士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共同制訂的針對某種疾病或手術,具有順序性和時間性的臨床護理計劃,以加快患者康復,減少資源浪費,使患者獲得最佳和持續改進的照顧,特別是在降低住院日和減少住院費用方面,國內外均有報道[6-7]。我院以辨證施護為主導,通過廣泛查閱資料、征詢專家意見,結合臨床,初步擬訂適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護理路徑,提高了中醫護理質量。
[1]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36.
[2]Toyone T,Takahashi K,Kitahara H ,et al.Visualisation of symptomatic nerve roots.Prospctive study of contrastenhanced MRI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J].J Bone Joint Surg Br,1993,75(4):529-533.
[3]李方財,陳其汐,徐侃,等.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的早中期療效[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8):580-585.
[4]覃學流,覃杰,黎慶標,等.中藥燙療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中醫正骨,2008,20(12):8-9.
[5]王思茹,蔡敏,古永恒.中藥藥熨結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6):1480-1481.
[6]朱麗娟,張純,李曉微.臨床護理路徑在經股動脈穿刺腦血管造影術中患者標準化管理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39-1941.
[7]Pearson SD,gleefield SF ,Soukop JR,et al.Critical pathways intervention to reduc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J].Am J Med,2001,110(3):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