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棉
(河南省郟縣人民醫院護理部,河南 郟縣467100)
護理風險是指從事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所有各類不安全事件的總和。護理風險受多種因素影響,存在突發性和難預測性。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更是護理服務質量的根本保證。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是護理風險管理的高危人群。我院自2012年1月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我院心血管內科現有床位60張,護理人員24人,其中CCU床位6張,護士10人。年齡21~45歲。工作年限2~25年。2011年1~12月CCU共收治重癥患者130例,發生護理不良事件10例,其中:輸液注射6例,跌倒2例,設備因素1例,護士專業素質因素1例。2012年1月以來我院在全院范圍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全院不良事件發生明顯降低,心血管內科2012年1~12月CCU共收治重癥患者156例,發生護理不良事件4例,其中:輸液注射3例,跌倒1例。
2.1 評估患者安全風險因素
2.1.1 患者及疾病風險 心血管重癥患者多伴有多臟器的慢性病及臟器功能減退,同時由于心血管藥物易引起血壓下降、休克、心律失常、心動過緩甚至導致心臟驟停等并發癥,增加了護理安全管理的風險。
2.1.2 治療用藥風險 心血管疾病用藥種類繁多,劑量、速度要求嚴格,有些藥物因其特殊性,實際用藥個體差異大,副作用明顯,在靜脈留置針、注射泵、輸液泵應用過程中也存在操作的安全隱患。如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輸液速度控制不準確,導致心動過速,靜脈留置針脫針,注射泵注射速度改變等。
2.1.3 設備儀器風險 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常用的儀器有心電圖機、心電監護、除顫儀、呼吸機等,若設備儀器維修保養不及時,或護理人員操作不熟練,都有可能引發風險事件,如除顫儀導聯線接觸不良不能正常復律等。
2.1.4 護理人員專業素質 CCU對護理人員專業素質要求較高,若護士風險意識差,專業知識薄弱,對患者現存的及潛在的風險因素不能及時識別,出現意外事件不能有效應對易造成事態擴大。如心電監護患者出現多源室性早搏,護士不能準確識別,沒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導致室顫發生。
2.2 干預措施
2.2.1 成立護理管理風險小組實施預見性護理由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組成的風險管理小組,負責重癥患者的風險評估,制訂護理風險管理預案及心內科重癥護理預案,實施預見性護理。預見性護理是護士有目標、有預見性地為護理對象提供最優質服務的科學工作方法,遵循先預防、后治療的原則,消除護理不良事件的隱患,一旦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及時給予正確而有效的治療[1]。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自護能力低,極易發生墜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因此,要加強起床、入廁等重點環節防護,告知患者臥床休息后不要突然起身,以防體位性低血壓,導致跌倒外傷等。便秘時應用緩瀉劑,切勿用力排便,以防誘發心力衰竭、心臟驟停等,外出檢查由醫護人員陪同,確保患者安全。對預見性可發生的潛在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護理干預措施,防止護理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的發生。
2.2.2 加強用藥護理 護士在確保安全給藥的環節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因此,護士在發藥過程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并采取護患雙方查對措施,提高病人身份識別的準確性,強調護患溝通的有效性,在給藥過程中要主動詢問、主動告知,強化患者遵醫行為,讓患者知道治療用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藥物的不良反應,同時對特殊用藥嚴格交接班。
2.2.3 保證設備儀器正常運轉 設備儀器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專人負責。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設備儀器操作培訓考核,保證各種設備使用熟練,防止操作不當、儀器運轉故障導致救治延誤等錯誤發生。
2.2.4 提高護士專業素質 對護士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及心血管重癥護理應急預案的培訓,提高護士風險意識,每月進行一次專科操作考核,提高護士專業技能。通過業務學習、護理查房、晨會提問等形式提高護士專業知識。對因合并其他疾病而掩蓋病情影響病情觀察的患者,指導護士重點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心律及各項生化指標的動態變化,注重用藥的臨床觀察。同時要重視與患者的溝通、評估意識狀況、生命體征、心肺功能等,在系統評估的基礎上重點了解患者的發病經過、主要癥狀、體征、近段治療及用藥情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進展情況。
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4.1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不良事件明顯減少(P<0.05),通過成立風險管理組織,查找患者安全風險,采取預防措施,加強護理風險管理,而有效地降低了不良事件發生率,保證了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安全。
4.2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實施風險管理后,提高了護士的風險責任意識,制訂護理風險管理預案及重癥疾病護理預案,并進行培訓考核,提高了護士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能力,每月一次的護理質量檢查及問題反饋,提高了護士的風險防范意識及能力,保障了護理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護理質量的有效管理,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提高了滿意度。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由93.85%提高到99.36%(P<0.01)。
[1]陳進文,王其燕.預見性護理在電視胸腔鏡心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6):523.
[2]霍世英,黃葉莉.臨床病人安全用藥的管理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