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之際,中超各大俱樂部又開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近日,中超大連阿爾濱俱樂部完成了中國足球史上最重磅的一次引進內援,以4000萬元的價格,從遼寧宏運手中買下當紅國腳于漢超。中超俱樂部瘋狂燒錢的舉動,再次成為外界熱議的焦點……
“標王”創天價,為何那么貴?
歲末年初,正是中超的轉會時節,于漢超的轉會費,即使放在歐洲市場,折合為480萬歐元,也算是天價了。于是這次轉會,甚至引起了外媒關注,足球強國德國的媒體用驚訝的口吻發問:難道中國足球真的要用錢征服世界?
回首中國足球歷史,只有兩次轉會費超過3000萬元,但都是球員留洋。11年前,孫繼海從大連隊加盟英超曼城隊,其合同交易總金額高達200萬英鎊,按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3000萬元。兩年后,董方卓轉會曼聯隊,合同總金額為350萬英鎊,但由于董方卓沒能達到合同中規定的出場率,大連實德俱樂部后來又返還曼聯方面約1800萬元人民幣,因此董方卓的實際轉會費不足4000萬元。不可思議的是,于漢超的轉會費創造了國內球員轉會的新紀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足壇的球員身價一直不算很高。遙想19年前,中國足球職業化聯賽元年,從吉林轉會到“十冠軍”遼寧隊的后衛球員姜峰,身價只有7.5萬元。要知道,當時的姜峰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以轉會方式加入中國聯賽的職業球員。然而,那時的中國聯賽非常青澀,很多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姜峰轉入遼寧隊后的出色表現和姜峰轉會的曲折經歷,都深深地刺激了中國足球,“姜峰事件”讓中國足球業內人士認識到,制定一個轉會制度,讓球員流動起來,已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于是在那年年底的成都金牛會議上(這個會議號稱中國足壇的“遵義會議”),出臺了中國足球史上第一個國內球員買賣轉會的細則。
如今近20年過去了,從7.5萬元到4000萬元,中國職業球員“標王”的身價,翻了500多倍!
于漢超為什么值那么多錢?
細數如今中超俱樂部中的主力球員,我們不難發現,張琳芃、王大雷、吳曦、鄭錚這些當年的“89國奧”球員,已經逐漸占據了中超球場的主力位置。這支曾被稱之為“史上最差國奧隊”的那批球員,逐漸成為職業聯賽的中堅力量,這是否說明中超國內優秀球員嚴重不足?“史上最差國奧”的這批球員都出生于1989年之后,當時全國可供選擇的注冊球員只有700多人,而到目前為止,這批球員中繼續留在中超聯賽中征戰的人數不足百人,能在中超球隊踢上主力的球員更是屈指可數。二十三四歲的他們正值當打之年,理所當然地成為“搶手貨”。正如部分俱樂部的老板所言,這些球員現在都是“奇貨可居”,“買一個也就少一個”。
然而“搶手貨”當中,真正值得各中超俱樂部爭奪的對象實在過于稀少,直接導致了轉會市場中內援身價的暴漲。目前在上海特萊仕效力的武磊無疑是“89國奧”中一個典型的例證,總教頭徐根寶對他的標價已超過3000萬元,還在不斷看漲,其中緣由就是具備同等水平的國奧球員實在太少了。
水平不高、人才匱乏的中國足球,與世界足球強國相比,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窮人”。然而正是這樣的“窮人”,卻在近幾年的轉會市場中瘋狂燒錢,制造出一個個價格虛高的“天價內援”,這不得不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上賽季,前鋒隊員于大寶從天津泰達俱樂部以2000萬的價格轉會到大連阿爾濱,董事長趙明陽對此的解釋是“于大寶就值這個價”。而如今,他再次以兩倍于于大寶的價格簽下了于漢超,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接連開出如此巨額的支票呢?
其實,早在此前傳出大連阿爾濱與大連實德“合并”時,趙明陽就已向媒體公開了自己的答案:“我希望我們在未來能和廣州恒大成為南北呼應的態勢。”對于趙明陽本人來說,“連粵爭霸”的局面,正是他所期待的。翻看中國足球頂級聯賽的履歷表,從1994年職業化至今,北方球隊拿到了19個頂級聯賽冠軍中的14個,在中國足球版圖上占據著絕對的地位。只是在最近兩年,廣州恒大連續兩年以絕對優勢拿到中國頂級聯賽的冠軍,恒大的重金投入讓中國足球的發展重心似乎開始南移。不過隨著阿爾濱開始接手大連足球,人們期待阿爾濱以及其他北方球隊能重新收復失地。此外,趙明陽在上賽季中超開賽前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自己喜歡足球,所以明知是虧本也要上。如果同投入到球隊的數億元人民幣相比,或許這筆用于于漢超的4000萬元的轉會費也就不算什么了。
所以說,除了中超本土優秀球員奇貨可居、身價自然不菲外,“恒大效應”在一定程度上也令中超軍備競賽進一步升級。
用錢買外援,誰來造新星?
近兩個賽季,中超在引進內外援方面的熱情空前高漲。以往,轉會費在100萬歐元以上的外援在中國足壇很少見。現如今,如果哪個俱樂部引進的外援的身價在100萬歐元以下,都不好意思說。在去年年初的轉會中,身價達到100萬歐元或在100萬歐元以上的外援接近20人,如廣州富力的祖瑪,大連阿爾濱的羅申巴克、卡納萊斯和李·阿迪,山東魯能的馬切納,上海申花的阿內爾卡和莫伊塞斯,貴州人和的穆斯利,長春亞泰的威爾頓等。在去年6月的第二次轉會過程中,中超一些俱樂部出手之闊綽,更是令世界足壇吃驚。比如廣州恒大用850萬歐元從德甲挖來了巴拉圭國腳巴里奧斯,上海申花掏出700萬歐元引進了哥倫比亞國腳莫雷諾,廣州富力斥資500萬歐元從英超請來了尼日利亞前鋒雅庫布。連此前在引援上一直比較節省的北京國安,都花了超過200萬歐元引進厄瓜多爾國腳格隆。
目前,在引援支出方面,雖然中超尚不能與英超等歐洲五大聯賽比肩,但已經超過了荷蘭、土耳其和葡萄牙等國的聯賽,直追引援投入超過1億歐元的西甲聯賽。在亞洲足壇,中超更是獨占鰲頭,不要說昔日各國球星淘金的首選落腳點日本J聯賽,就是以“燒錢”著稱的石油富國卡塔爾和沙特聯賽,都自愧不如。
據相關方面統計,被歐洲稱為“東方巨龍”的中超,去年夏天的轉會凈支出達到了創紀錄的2561萬歐元,名列世界第8位。其中,富甲中超的廣州恒大擲出1210萬歐元羅致巴里奧斯、金英權與黃博文,占聯賽總支出近五成。非洲“四大天王”德羅巴(上海申花)、凱塔(大連阿爾濱)、卡努特(北京國安)和雅庫布(廣州富力)中前三者為自由轉會,因此在這項統計中“貢獻”不大,倒是除巴里奧斯外的另兩位南美球星莫雷諾(上海申花)和格隆(北京國安)身價合計超過1100萬歐元。
一批身價不菲的大牌球星登陸中超,確實提高了聯賽的受關注度,也提高了球隊實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恒大,孔卡、穆里奇、克萊奧和巴里奧斯等球星的加盟,使恒大在中超和亞冠賽場上取得了上佳的戰績。與此同時,這些球星的高超球技也讓廣州球市空前火爆,場均觀眾人數都在4萬左右。
但我們也應看到,通過“燒錢”引進的大牌球星,并非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申花雖然有阿內爾卡、德羅巴和莫雷諾,但成績糟糕。富力在聯賽中也一度陷入過連續9場比賽中8場不勝的尷尬境地。更嚴峻的現實是:一些俱樂部寧愿花大錢引進外援,也不愿意培養本土前鋒,從而使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從長遠來看,這種走捷徑的方式不利于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
一些中超俱樂部不計成本的引援,在一定程度上也攪亂了轉會市場規則。為了招攬到大牌外援,某些俱樂部根本不考慮他們的“性價比”,肆意抬高其身價,從而慣壞了一些球星。一位在德甲效力的球星曾接到過中超某俱樂部的邀請,開價年薪300萬歐元。而如果這位球星繼續留在德甲,年薪不會超過200萬歐元。
在全亞洲范圍內,去年夏季轉會費出現逆差(入不敷出)的還有沙特,凈支出超過1249萬歐元。相反,在亞冠與中超競爭激烈的日本和韓國職業聯賽均為順差。日本J聯賽凈賺近588萬歐元,收入主要源于向歐洲輸出日本年輕球員。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聯賽已經具備強大的造血能力,這使本土俱樂部無需再依賴高價外援。而20年前,日本職業聯賽初始時,也聘請了眾多高價外援。
揮金如土后,看誰更會玩
2012年中超金元當道,果然“魅力無窮”。在恒大“金元足球”戰略的帶動下,其他俱樂部也都加大投入招兵買馬。一時間,明星名帥蜂擁而入。然而不是每一個鉆石王老五都能玩轉足球。財大氣粗的恒大蟬聯冠軍,后程發力的阿爾濱扶搖直上鎖定第五,而擁有阿內爾卡、德羅巴兩名國際巨星的申花等隊戰績平庸。倒是投入不多的江蘇舜天以小搏大,一舉拿下中超榜眼,也贏得了“草根英雄”的美名。相比之下,河南建業、上海申鑫的降級,實力不強是次因、財力不濟才是主因。還有艱難保級的宏運、實德,整個賽季都為錢所困,若想取得好成績純屬妄想。還是那句話: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借此送給告別中國足壇的八星實德:一路走好,有錢再來。
常言道:錢多好辦事。上賽季初,恒大老板許家印一句“7個億的目標,沒有變化”讓恒大繼續領跑中超投資榜。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再加上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優異成績理想也在情理之中。雖然奪冠之路并不平坦,但考慮到上賽季三線作戰,傷病不斷,如果沒有這么高的投入,很難保證多線飄紅。引援方面,許家印邀得意大利名帥里皮來隊執教,成為中超史上最大牌教練,價錢自是不菲,1200萬歐元的薪水不僅冠絕中超,在歐洲也是一流水平。同時,恒大又斥巨資招入德甲最佳射手巴里奧斯,一下花費了3530萬歐元,包括850萬歐元的轉會費以及4年的薪水2680萬歐元。
獎金方面,從超級杯800萬元、亞冠6300萬元,中超賽場4700萬元,到足協杯360萬元,恒大本賽季獎金總額已經超過了1.2億元,遠超京滬魯等中超老牌豪門。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投資,恒大在軟件方面也花費不少。比如球隊出錢包機把球迷拉到客場,打亞冠客場時甚至連廚師、米面都空運過去,賽程緊張時隊員們可享用老板的私人飛機。
相比這下,申花俱樂部卻是大投入低回報。上賽季,朱老板投資近2億元,買來了阿內爾卡、德羅巴這樣的大牌球員。可是,他們2012年的成績卻并不理想。在解釋為何買這兩人時,朱駿輕描淡寫地說:“沒什么原因,看著好就買來了。”聯賽剛開始時,申花隊的主教練是法國人蒂加納。前者帶隊成績不理想,被朱駿炒了魷魚。大牌阿內爾卡因此還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執教經歷。后來,申花隊請來了阿根廷籍教練巴蒂斯塔。阿根廷人雖然讓申花隊止住了下滑的頹勢,但依舊無法改變球隊糟糕的狀況,只拿到了第九名。其實賽季初,申花隊還野心勃勃,稱要在聯賽和足協杯中拿到一個冠軍,進軍亞冠。可是,聯賽大幕落下,他們沒有完成既定目標。對于成績,投資人朱駿倒是并不在意,他說他的申花更在乎關注度,“我每年都不會給球隊制定具體的成績指標”。
如果評選中超最有影響力的投資人,朱駿毫無疑問是最佳人選。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老板,朱駿在中超聯賽中可謂是翻云覆雨:2006,聯城送給當時最強大的魯能5比1的大比分;2007年,主導聯城和申花合并;2008到2010年,和魯能國安一邊爭冠一邊唇槍舌劍,其間還試圖收購利物浦,更是在和利物浦的友誼賽中親自上場5分鐘,一秀腳法;2012年,朱駿則引進德羅巴、阿內爾卡轟動一時,不讓恒大和許家印“獨樂”。
有人說,朱老板絕對算是中超的一朵奇葩,在中超聯賽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他的存在給中超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也是中超最受關注的投資人,在他的周邊,要么是魯能、國安等大型國企投資的俱樂部,要么是不差錢的恒大、富力、阿爾濱等房地產企業投資的俱樂部,但朱駿仍舊在沒有政府支持的情況下,像一條鯰魚一樣攪活了整個中超。
在申花的身上,朱駿的痕跡是如此地明顯,或許我們可以這么說,申花已經不再是上海的申花,而是朱駿的申花。中超不再單純是足球的競賽場,而更像是一個人的游樂場。游戲人生,游戲足球,或許是朱駿最佳的寫照。在走過了風起云涌的2012賽季之后,朱駿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或許,對于商人朱駿來說,他需要的永遠都是關注和賣點,至于球隊成績或培養球星也許并不是最重要的。
2013新年伊始,朱駿新賽季面臨的最大難題或許還有股權問題。目前在股權問題懸而未決的情況下,要朱駿再向足球投錢幾乎是個奢望。2013賽季,投資人朱駿會帶給中超怎樣的新“游戲”?!
與申花一樣,北京國安本賽季投入2億,雖然取得第三名的不錯成績,可是其引進的外援和內援卻是一批“水貨”。球隊這2億都干了些什么呢?國安隊在去年轉會市場上可謂出盡了風頭,前所未有地簽下了5名內援和3名外援。其中,之前引進的馬努、雷納爾多和卡魯德洛維奇一直表現不佳。此外,國安創隊史最高的300萬轉會費引入南美解放者最佳射手格隆,不過他在賽季僅打入1球。另一名外援卡努特拿著200萬美元的大合同卻一直在養傷,賽季也僅有1球入賬。除此之外,今年轉會過來的內援,投入產出比也很低,如毛劍卿、張曉彬幾乎是從未上過場。俱樂部名譽董事長羅寧不止一次指出,外援貢獻的價值和俱樂部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外援不給力使得國安攻擊力大幅度下滑。主帥帕切科220萬美元的年薪位列中超教練薪水榜第4。但2012賽季老帕被指戰術僵化、用人保守,一度讓他身處下課的風口浪尖,他引入的馬努被永久印上了“水貨”的標簽。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舜天本賽季卻是“花小錢辦大事”,僅投入1.5億,卻差點把“高富帥”恒大拉下馬,最終拿到聯賽亞軍。舜天花錢從來都是只買最好的,不買最貴的。以德國《轉會市場》的身價計算,目前舜天全隊身價僅為500萬歐元,而恒大隊則達到了1620萬歐元,是舜天隊的3倍之多。江蘇舜天目前一共有5名外援,身價總和大概為300萬歐元,不及一個巴里奧斯。
由此可見,對中超各大俱樂部而言,光靠瘋狂燒錢還遠遠不夠,還需看誰更會“玩”,而且從中國足球長遠發展來說,瘋狂燒錢只能解決燃眉之急,只有不斷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才是真正的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