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國房東老太太喜歡拼字游戲,也喜歡懸疑偵探小說。她的書架上總有一排 Mystery Novel,椅邊也常攤著一本。 前兩天美國過感恩節,老太太趁舊書店甩賣,找到一本幾乎全新的二手書,喜滋滋捧回家來。那是美國懸疑偵探小說女作家蘇·葛芙桐“英文字母小說系列”中的一本。
葛芙桐自1982年夸下海口,要以26個英文字母為書名,寫成26本懸疑小說,直到2011年,已經完成了22本。本本勁爆,賣得熱火朝天。葛芙桐名利雙收,眼看再寫4本,就要在世人眼前,完成她30年前的豪語。
葛芙桐何許人也?她出生美國肯塔基州,18歲開始寫作,出過兩本小說,后來轉行編寫電視劇本,曾改編過著名懸疑小說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前后15年編寫通俗劇本的經驗,讓葛芙桐學會了搭建故事情節、編撰人物對話、設計場景劇情等等通俗寫作的種種要訣。她回過頭來,重拾小說之筆,開始她的懸疑偵探通俗小說寫作。
一次,葛芙桐因為一本兒童畫冊的啟發,想到何不以26個英文字母為書名,一口氣寫它26本?近20年來,她每寫一本,就引起一陣轟動,直登《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這套系列書,背景設在80年代的美國加州的一個小鎮。主人翁是一個私人女偵探,名字叫勤絲Kinsey,已經完成的22本小說包括:《A是辯解》、《B是盜竊》、《C是尸體》、《D是死亡》、《E是實證》、《F是在逃》、《G是刑警》、《H是殺人》、《I是無罪》、《J是審判》、《K是殺手》、《L是法外》、《M是惡念》、《N是圈套》、《O是歹徒》、《P是危難》、《Q是獵物》、《R是跳彈》、《S是無聲》、《T是侵犯》、《U是退潮》、《V是報仇》。作者聲稱,最后一本書的書名已經想好了,叫《Z就是零》。
在最近的一本《V是報仇》里,勤絲在一個高級品牌店里,看見一個女人偷高級絲料睡衣。基于公民的守法精神,勤絲立刻舉報了這女人和她的同伙,事后卻發現這女人的同伙居然試圖用奔馳轎車撞死這個女人。更令她不解的是:不久之后,這女人毫無理由地跳河自殺了。女人的未婚夫覺得事有蹊蹺,上門求助,請勤絲偵查背后隱情。勤絲憑偵探的直覺,一口咬定這女人是慣竊,跟職業偷盜集團有瓜葛,身份泄露之后,糾葛不清,被人逼死。
故事由此展開,引出一條又一條旁枝情節。其中有一個年輕好賭的年輕人被高利貸套牢;有一個心狠手辣、和某高級律師妻子有染的美男子;還有一個心靈空虛尋找刺激的貴婦。故事錯綜復雜,滿布疑云, 跳躍在這些看似不相關,其實卻密不可分的人物身上。讀到最后,讀者才發現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物都互相關聯,甚至和前面寫成的21本小說中的事件人物遙相呼應,構成一個繁復的小鎮偵查案件。
葛芙桐聲稱自己在上中學時候,曾在商店里偷過東西,對這些偷竊經驗有切身的認識。她也從美國聯邦調查局資料里發現,在2000年中,美國商店偷竊記錄有200萬件,但其實真正犯案總數比這個多出100倍。而每年商家因偷竊遭受的損失大約高達31兆美元以上。這些損失當然全數轉換成商品售價,由消費者買單。
相對于懸疑偵探小說的“真實”性,純文學作品關注的是另一個人生的面向。它可能是作者個人世界的東西,可能不著重提供故事,不負責解決沖突,也不為人生提供答案。所以曾有美國通俗小說的讀者批評純文學作品“越來越自戀”,認為他們不如懸疑偵探小說“貼近真實生活” 。
懸疑小說有一定的格式。故事里一定要有大好人,有大惡棍,有大英雄,有孬種。當然還要有一些罪不致死,卻讓人恨得牙癢的小混混。故事開始要清楚利落,中間盡管錯綜復雜,卻總要有跡可循,結尾也要交代得完整明白。除此之外,懸疑小說的作者不但要常識豐富,地理、歷史細節不能出錯,風土人情也要熟悉,才能把故事寫得既撲朔迷離,又合情合理,既糾結反覆,又環環相扣。最后真相大白,公理正義得以伸張,人心得到安慰,大家的日子又恢復到原來的規律。
懸疑偵探小說的始祖愛倫坡、柯南道爾等人的作品早已成為經典,是英美文學選讀課程的一部分。早期的克里斯蒂、柯林斯等也已成為這個文類的作家典范。幾十年后,評論家們會怎么看蘇·葛芙桐這樣的通俗小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