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挽狂瀾:保羅·沃爾克和他改變的金融世界》[美]威廉·西爾伯 著 綦相、劉麗娜 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版68.00元
1990 年9 月23 日,星期日,在華盛頓特區喜來登酒店舉辦的一年一度的佩爾·雅各布森講座上,沃爾克的發言語驚四座。他演講的題目是《央行真的勝利了嗎?》,這與阿瑟·伯恩斯10年前在貝爾格萊德的類似場合,向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長的講話內容形成了鮮明對照。當時伯恩斯演講的主題是《央行的勝利》。沃爾克在演講中說,問號的含義是對題目流露出的傲慢態度的否定。但是,他在開頭講道:“我記得有一句老話,說的是屁股指揮腦袋,這句話透露出了大智慧……然而,我相信,客觀事實能夠證明,如今央行的信譽今非昔比,已經非常之好。”
按照演講主持人、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校長杰里米·莫爾斯爵士的說法,沃爾克對央行形象的改善功莫大焉。但沃爾克給出的忠告是要謙卑,而不能狂妄。他說,貨幣當局不能“八面玲瓏地取悅所有的人”,如果把央行的目標定位在“既要推動經濟增長,又要確保充分就業,還要維持價格穩定,就有混淆和誤解央行真正職責的風險”。沃爾克建議國會縮窄美聯儲的職責范圍。“如果把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持續定位在價格穩定上……就會減少在通脹蓄勢階段之前采取行動時經常遇到的困難。”
國會抱定舊有規則不放,但是沃爾克賦予了它們新的含義。在他任美聯儲主席八年時間里,不管國會提出多少政策目標,沃爾克都把抗通脹放在首位,因為吉米·卡特和羅納德·里根總統都把治理通脹作為第一要務。從更根本上說,是因為他自己相信“通脹會破壞民眾對政府的信賴”。對于白宮人士及各方幕僚不斷的吹毛求疵,沃爾克能夠視而不見,恰是因為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已經激起民怨沸騰,讓沃爾克在任時更加關注通脹問題。
米爾頓·弗里德曼把沃爾克任美聯儲主席期間抑制通脹的成效歸功于羅納德·里根總統:“戰后還沒有哪位總統能保持袖手旁觀而不干預美聯儲的決策……里根非常清楚地知道,唯一能把通脹降下來的辦法就是接受一次短暫的經濟衰退,他支持沃爾克放手去辦,從未干預。”
沃爾克認可里根對他的支持:“里根對通貨膨脹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強烈反感,且出于本能地感受到,不管顧問團隊出什么主意,削弱美聯儲的獨立性都不是一個好主意……美聯儲要做的就是恢復價格穩定。”吉米·卡特也曾同樣對他持支持態度,直到后來沃爾克在1980 年大選前夕提高了貼現率。
然而,羅納德·里根也給沃爾克出了不少難題。在里根執政時期,如果沒有居高不下的預算赤字,沃爾克也沒必要維持高利率政策,這干擾了美聯儲的決策,導致了破壞性后果。每當選民們想為高成本信貸尋找替罪羊時,國會議員們就會把沃爾克當作出氣筒推來搡去。而沃爾克就坐在作證席上,叼著雪茄噴云吐霧,且聽各位抱怨但自己從不訴苦。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詹姆斯·貝克這位徹頭徹尾的共和黨政客竟認為沃爾克捍衛了里根經濟思想,抵抗了來自民主黨的沖擊,并為此對沃爾克贊賞有加:“如果不是沃爾克的堅持,承擔了政治壓力,我覺得我們扛不了那么長時間。”
也許,這能解釋為什么艾倫·布蘭德——民主黨里的凱恩斯主義學派領軍人物,后來在格林斯潘初任美聯儲主席不長時期內,曾被比爾·克林頓總統任命為美聯儲副主席——對沃爾克的成就表示不屑一顧的原因。1979 年10 月,在紀念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25 周年的慶祝活動上,布蘭德將沃爾克評價為“一位非常堅持原則、堅韌不拔的反通脹鷹派”,但只對他在貨幣政策方面的教訓作了輕描淡寫:“在大家幾乎遺忘過去之際,保羅·沃爾克告訴了世界:用緊縮性貨幣政策遏制通脹,成本固然高昂,但也并非承受不起。”
布蘭德在編寫教科書方面大獲成功,但卻吝于恭維他人。正如他暗指的那樣,1979-1982年間的經濟衰退是挺厲害的,但是反通脹措施導致的失業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嚴重。沃爾克的成就讓悲觀主義者大失所望——在當時差不多所有經濟學界人士都對通脹前景很悲觀,因為他竟然制服了這匹桀驁不馴的通脹烈馬。對于終日沉湎于憂郁實驗的科學家而言,再沒有什么比出現樂觀結果更讓人沮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