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穩中有為,就是要量力而為、順勢而為、謀定而為。而有所為,就是突出重點,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到重點工作中去;有所不為,就是要進一步簡政放權

當前杭州經濟發展總體態勢是“運行正常、穩中有進、進中有憂”。“進”中至少還存在五“憂”:投資有憂,憂在投資結構;消費有憂,憂在增長后勁;出口有憂,憂在外部環境;金融有憂,憂在潛在風險;企業有憂,憂在利潤下滑。
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講,是杭州經濟結構不適應領先發展的要求。一是體制機制不適應領先發展的要求,在制度改革和創新上步伐還不夠快,政策扶持也大多停留在“扶企業、給資金”階段;二是產業層級不適應領先發展的要求,產業層次總體而言還比較低,企業創新能力、產品市場競爭力都有待提高,高新產業的主導地位還沒有真正確立;三是支撐后勁不適應領先發展的要求,國家戰略支撐缺乏,大平臺建設亟需加快,投資缺乏發展后勁。解決這些矛盾與問題,需要進一步開拓思路、狠抓落實。
量力而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就是突出重點,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到重點工作中去。重中之重的任務是把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一是繼續發揮好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圍繞力爭投資增長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標,加快華為二期等重大產業類項目和德勝快速路東段提升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二是繼續擴大消費需求。抓緊研究出臺振消費、促流通的政策舉措;啟動農村消費,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村消費能力;擴大信息消費,培育智能終端和寬帶網絡消費熱點;引導養老消費。三是拉長出口短板。要繼續幫助企業拓市場,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幫助企業防風險,助推企業“走出去”。有所不為,就是要進一步簡政放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改革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要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為重點產業騰出空間。
當前國內外發展的形勢告訴我們,單純靠增投資、擴產能、拼資源的老路已經走不下去,必須下力氣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一是推進十大產業發展,力爭全市十大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到15%。支持十大產業企業“零增地技改”,扶持十大產業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十大產業企業列入創新型示范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力爭十大產業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7%。二是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產業創新能力建設,輔導企業爭取國家級、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繼續爭取國家級試點和基地建設,力爭再創建10個以上的國家級試點和基地拓展區。三是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組織實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探索服務業稅費改革、用地機制、土地定點供地政策。
要繼續發揮發改部門謀大局、謀大事的本領,發揮以虛促實、虛實結合的長處,通過謀劃戰略、謀劃長遠來進一步推進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的有關工作。一是抓好“十二五”中期評估,準確提出下一步的任務與目標。二是抓好重大戰略的謀劃。目前對杭州來說,有兩項重大戰略:一個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要繼續完善申報方案,并積極做好與國家、省的對接聯系;另一個是統籌城鄉一體化實驗區,要繼續修改完善,力爭獲得國務院的批準。三是抓好發展空間的謀劃。以“東西南北”四大平臺為依托,拓展發展空間。推進兩大集聚區加快發展,進一步健全大江東和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體制機制;促進大城北崛起發展,落實好空間布局、產業定位等重大問題;研究高新區擴容發展,推進高新產業、高新企業的集聚發展。四是抓好項目儲備的謀劃。通過打包做大項目,爭取國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