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強化投資和創新“兩大驅動”、推動實體經濟和溫商“兩大回歸”、推動企業集聚和產業集群“兩集發展”、抓住“治水”和“三改一拆”“兩大突破口”、深化金改和農改“兩大改革”

溫州的經濟形勢既同國家宏觀經濟緊密相關,又存在鮮明的地方特點。7月5日,省委書記夏寶龍調研溫州時提出,溫州要以治水為突破口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提升民營經濟,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社會管理,努力追趕杭甬。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策部署,下一步溫州將緊盯年度目標任務不放松,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進一步強化有效投資。一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特別是抓好省“411”重大產業項目、省重點工程項目和省重大服務業項目的建設。同時把工業投資、技改投資作為投資的重要方向,加快工業用地出讓。二是深入實施“溫商回歸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搭建溫商回鄉投資創業的平臺,積極申報設立省級溫商回歸產業集聚區,承接溫商浙商回歸和產業投資。著重抓好2013世界溫州人大會協議總投資2376億元、135個簽約項目落地工作。滾動推進項目庫建設,繼續謀劃一批優質項目,向在外溫商、臺商、央企等推介。三是優化投資環境。建立健全市領導聯系項目制度和深化項目建設拔釘清障專項行動。完善投資考核辦法,突出投資結構、投資增量貢獻等有效性指標的考核。
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一是加快實體經濟支撐平臺建設。重點加快推進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變,把平臺建設作為主攻方向,扎實推進產業集聚區等特色功能區建設,以高端平臺集聚高端產業;同時把小微企業園作為創業創新的對接平臺,抓住溫州作為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的機遇,形成功能配套的產業園區。二是加快現代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推動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推進支柱產業、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推進“名企名品名家”建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三是加快創新驅動。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引導創新資源要素向企業集聚。把提升人力資源作為關鍵舉措來抓,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用武之地。打造一批科技創新基地和公共創新平臺,推進共性關鍵性技術攻關。四是加快完善出臺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落實振興實體經濟“1+X”政策、扶工興貿“新十條”等政策,破解企業創業創新中遇到的管理制度、技術人才、資金周轉、市場拓展、發展空間等方面問題。
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一是深入推進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健全民間資本市場體系,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構建地方金融監管體系。規范民間金融業發展,加快金融集聚區建設。著力推進金融服務創新,培育資本和產權市場,引導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等建設,進一步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途徑。二是繼續深化城鄉統籌綜合改革。深入實施“三分三改”和農房集聚建設,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三是繼續推進社會事業領域改革。重點抓好社會力量辦醫辦學改革、民政綜合改革、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信用體系建設等一系列國家級改革試點。
進一步推進美麗溫州建設。重點以治水為突破口推動轉型升級,開展“三改一拆”,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一是加大污染物減排力度。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減排工作。二是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推進水環境污染防治,努力打造“美麗浙南水鄉”。加強對近岸海域水質的保護,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積極抓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是加強能源資源節約。以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為契機,積極推進能源節約和新能源開發。四是深入推進生態市建設。全面落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八大行動,深入開展“四邊三化”和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切實改善城市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