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塑化劑的幽靈在食品領域游蕩,引起一波又一波軒然大波,令人心神難安。
先是臺灣發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劑“起云劑”含有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這種物質屬于化學工業用的有毒塑料軟化劑,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是工業用的塑化劑,不得用于食品生產。而臺灣昱伸公司用它代替橄欖油制作食品添加劑起云劑,大量用于食品生產,生產的食品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全球震動。
接著,2012年底,國內著名品牌“酒鬼”酒爆出含有塑化劑,國人震動,酒鬼的股價一路跌停。接著,又爆出幾乎所有的白酒都含有塑化劑。據了解,塑化劑會危害男性生殖功能,促使女性性早熟。長期攝入可能導致不孕不育等生殖系統問題,長期大量攝入有可能致癌。
塑化劑幽靈無處不在
針對塑化劑風波,公眾不由得質疑:既然按照食品安全衛生標準生產的白酒中能檢出塑化劑,那么是否其他與塑料接觸的食品中也隱含著塑化劑?塑化劑是不是早就隱藏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塑化劑和白酒結緣之前,它已經廣泛存在于環境之中并與諸多事物發生關聯。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塑化劑、特別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早已成為全球分布最廣的有機污染物之一,它像一個幽靈,游蕩于空氣、水、食物以及醫療器械之中,可以說,凡有使用塑料的地方,就可能出現塑化劑污染。
20世紀80年代,國際學術界開始關注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中國科學家也開始關注其環境分布和毒害。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發現,北京市水環境(包括地下水)中普遍檢出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而地表水則普遍檢出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隨后,在空氣、土壤、植物中,也先后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雖然含量很小,但不容忽視。不過,當時這些發現并不為公眾知曉或關心。
2005年,歐盟發布指令,禁止在玩具材料中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而國產玩具中偏偏含有這類塑化劑,國產玩具出口歐洲受阻,這使塑化劑突然“名聲鵲起”。
隨著化學塑料工業的迅猛發展,塑化劑也“忙碌”起來,凡是使用或接觸塑料制品的東西,都可覓見其蹤跡。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有關科研小組抽檢了食品接觸材料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情況,結果發現,在抽檢的98個樣品中共有37個樣品被檢出含有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已基酯、鄰苯二甲酸丁芐酯等物質。分別存在于尼龍餐具、PVC密封圈和硅膠模制品中。這所院校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超市出售的水果、蔬菜、干貨食品中,絕大多數都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其中,干貨食品類含量較高。
由于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廣泛應用于建筑材料、服裝、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醫藥品、醫療器械、兒童玩具等領域,其污染也必然通過消化道、呼吸道、靜脈及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厲曙光教授等對103位居住在上海郊區、年齡在49~66歲之間的健康人的血清檢測中發現,塑化劑的檢出率均達到80%以上。現實確實不容樂觀,塑化劑的幽靈已經無孔不入。厲曙光教授指出,“人類從胎兒期就可能開始并終身接觸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如不采取切實措施,對人類的威脅將是終生的。
前不久,哈爾濱醫科大學一位營養學教授患上了乳腺癌,60多歲的人不得不忍痛做乳腺切除手術。才患乳腺癌多與雌激素水平較高有關。作為營養學教授,她和家人平素比較注意營養均衡,對雌激素的攝入有所控制,怎么會患乳腺癌呢?她百思不得其解。后來,一位醫生提醒道,是不是環境雌激素導致的?環境雌激素即包括塑化劑等在內的一些污染物。
針對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污染問題,國際國內相關政策、法規陸續密集出臺,包括玩具與兒童用品、食品、食品包裝、紡織品、化妝品等行業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的使用范圍、最大限量、測定方法等,都有了規定。但并未全部完善,一些新的問題也不斷出現。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最近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圍內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人類對其接觸的水平以及由此對健康所產生的危害程度,比原來想象的要嚴重得多,發展中國家的情況更是令人擔憂。
塑化劑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談到塑化劑的危害,專家們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部分專家認為,塑化劑的含量微乎其微,不足以對人體構成大的威脅,認為不太要緊。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馬勇表示,部分白酒中檢測出微量的塑化劑成分是客觀事實,但這并不能表明白酒企業生產了不安全食品。目前白酒塑化劑的檢測、檢出值很低,也無法判定它是否超標。因為現在各國都還沒有這方面的標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這說明塑化劑這類物質的危害具有不確定性。馬勇還用一組數字說明了塑化劑對人的影響。如果說“茅臺的塑化劑檢出值3.3,按照歐盟給出的每日每千克體重50微克耐受量折算,每人每天喝2斤(1000毫升)茅臺酒,天天喝,才能符合歐盟食品安全局給出的人體耐受量的限值”。就是說,只要不是天天喝2斤茅臺,人體還是相對安全的。
北京大學教授李可基更是語出驚人:目前針對塑化劑安全性的闡述全部來自于老鼠,拿老鼠做實驗得出的預警限量與實際上人的安全可耐受的上限差距非常大。“從歐美的做法來看,塑化劑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安全的物質,因為無論是歐美的藥店,還是中國的藥店,藥里片劑的包衣劑都是合法使用塑化劑的。”他表示,衛生部的規定只是個粗線條的參考,有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判斷什么。
事后,他對信息不能完整向公眾傳達表示歉意,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另一部分專家指出,塑化劑的真正危險之處,不在于分布的廣泛,而是迄今為止,尚無對其慢性毒害的準確評估——這是很危險的。他們呼吁有關部門盡早對塑化劑的毒害做出準確評估;同時,現在更應該限定其使用和遷移,做出一些硬性規定,比如規定所有玩具涂料產品中的塑化劑總含量不得超過0.1%等。
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明確禁止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用于食品包裝,但我國仍在批量生產和使用。這也是塑化劑這個幽靈長期盤旋游蕩,難以離去的主要原因。
在發達國家,一些安全環保塑化劑檸檬酸酯類、環氧酸酯類等也已經開始應用,其中不少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如檸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檸檬酸三丁酯,作為安全、無毒的塑化劑使用。好在我國在這方面也已經開始起步。
相關鏈接
增塑劑,又稱塑化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在環保領域,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被歸類為疑似環境激素,其生物毒性主要屬雌激素與抗雄激素活性,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防害生物體生殖機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產、天生缺陷、異常的精子數、睪丸損害,還會引發惡性腫瘤、造成畸形兒。
據臺灣醫學專家介紹,成年人長期每天喝1瓶受塑化劑污染飲料,生殖功能異常風險將增加3~4倍;體重較輕的兒童風險增加6~8倍。另外,對孕婦的危害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