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一個地道的北方農民,在我的記憶里,奶奶做的菜從來都是清清淡淡的,味道卻異常好吃。
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奶奶也算得上是一個“素食愛好者”。奶奶做得最好吃的幾道素食是——
香糯的黏豆包
北方農村的冬天并沒有太多的食材,但有限的食物在奶奶手里也能變成一盤盤絕妙的美食。我最愛吃的是奶奶做的黏豆包。先用自己家種的黃米粉和小米粉或者江米粉和大米粉調和在一起,發酵2天;然后用黑豆或者蕓豆做成豆餡,包成一個個小小的、圓圓的豆包,就可以上鍋蒸了。粘豆包出鍋的時候,黃澄澄或是白瑩瑩的,咬上一口皮兒,感覺黏黏的、糯糯的、軟軟的;再咬上一口餡兒,卻是甜甜的、香香的、綿綿的;如果咬一口有皮兒有餡兒的,那滋味真是美妙無比,我這貧乏的文字是無法描述的。
祖傳的酸菜燉粉條
奶奶還有一道拿手菜,用自己腌制的酸菜燉自己磨出的粉條。奶奶腌的酸菜白得透明,用手掰開一片葉子,甚至都能聽見脆脆的聲音,這是我們家祖傳的手藝,所以吃起來口感特別好。而粉條也是奶奶自己做好的干粉條,用水泡好之后和酸菜一起燉就可以了。這道菜一直讓我愛不釋口,如果吃的時候再配上一些自己家出產的蔬菜腌制而成的小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心頭愛——凍豆腐
一方小小的石磨,是奶奶的珍寶。奶奶愛用這個石磨磨出原汁原味的豆漿,做出美味的豆腐。冬天奶奶喜歡做凍豆腐,把一板豆腐放到外面,經過冰雪的洗禮,從里到外都凍成冰。凍豆腐切成小塊兒,和大白菜、粗海帶一起燉成美食,香氣四溢,濃而不膩。這道菜一直都是奶奶的心頭所愛,幾十年都沒有變過。
如今,我遠在他鄉,已經很難吃到奶奶親手做的菜了,但是這些菜在記憶里反而變得更加滋味深遠。想到濃烈時就會忍不住自己動手,雖然沒有奶奶的絕妙手藝,但也可以稍微彌補一下自己想念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