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姝 據《新京報》)

至12月4日,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將滿一年。11月18日,中紀委監察部官網發布了“各省區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表”,通報了以下消息:截至9月30日,各省區市共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839起,其中公車違規最為集中,占比達32.69%;16699名干部被處理,其中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鄉科級干部違規最多,在16699名被處理干部中,鄉科級占96.29%;在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干部中,鄉科級占95%。
匯總表將違反八項規定的14839個案件分為七大類,其中“車輪上的腐敗”,即違反公車使用規定案件最多,達4851件,占比達32.69%;其次是“公款大吃大喝”,共820件,占比5.53%;“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共688件,占比4.64%。
自9月6日起,中紀委監察部官網開通“曝光臺”,陸續發布了各地查處的160余起典型案例。從中可“反饋”出違反公車使用規定的各類情形。
有的公車私用,如福建龍巖市地稅局原副局長張桂榮使用公車前往外省,參加女兒訂婚儀式,現張桂榮已被免職;有的超標準配車,如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未經批準,擅自購置2輛超標本田雅閣轎車,且在多次核對車輛信息的過程中,始終瞞報;有的不僅違規用車,還引發了交通事故,如蘭州市公安局紅古分局某正縣級干部公車私用肇事,致一人死亡,受到司法機關立案調查處理。
對于16699名被處理干部和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的干部,匯總表細化了級別,分為地廳級、縣處級和鄉科級。結果表明,違規級別呈“金字塔”結構。鄉科級最多,其次是縣處級,地廳級最低。
例如在16699名被處理干部中,鄉科級達16080名,占比96.29%;在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干部中,鄉科級3535名,占比95%。公款大吃大喝、違反公車使用規定、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等七大類中的每一類,鄉科級也都高居榜首,違規人數最多。
中紀委監察部官網“曝光臺”發布的160多起典型案例中,也多見鄉科級違規案例。2013年6月,四川平昌縣紀委印發了《關于治理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大操大辦宴客斂財的通知》,平昌縣江口鎮人民街居委會主任牟江與江口鎮黨委、政府簽訂了保證不宴客承諾書。但當月29日,他以搬新房、孩子滿月等名義,在該鎮某賓館大辦宴席,共設宴31桌,收受禮金4.11萬元。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說,如何治理三公腐敗,各界已經提出不少建議,“抓源頭,制定嚴格的公共財政制度;制度化,細化”。
王錫鋅表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不準違規配備公車,不準超標準進行公務接待,嚴肅查處違反規定超標準享受待遇等問題,“這表明,制度化治理三公腐敗已經提上日程”。
他建議,還應強化“過程監督”,“引入群眾監督、加強輿論監督,讓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紀檢監察利器,形成對三公運行過程的立體監督”。
“鄉科級干部違規最多,這說明權力運行體系的神經末梢出了問題,對基層政府的監督不力。”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說。
他認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礦產等資源價值激增,使鄉科級干部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鄉鎮紀檢監察力量薄弱,不少鄉鎮紀委只有紀委書記、紀檢干事兩個人,加上農村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社會”特征,導致對鄉科級干部的監督不到位。
“政策自上而下貫徹執行,越往下,傳導力越小”,王錫鋅認為,“鄉科級干部違規多,表明中央政策如何真正落地,還需要重視。同時也暴露出,對這一級別官員的監督環境不夠完善”。
據中紀委監察部官網“曝光臺”顯示,在違規的鄉科級干部中,就有紀檢干部。例如,2月25日,重慶豐都縣十直鎮紀委書記在縣貴賓樓酒店,為其子操辦婚宴66桌,邀請鎮政府職工和部分村干部參加并收受其禮金。
彭真懷強調,雖然匯總表顯示,違規干部的級別呈現“金字塔”結構,地廳級違規干部最少,但并不表明越往上越廉潔,“一些高層干部違反八項規定的行為比較隱蔽,比如宴請就搬到了會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