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本文作者系列選題
1.常規:體育課堂基本要求“少不得”; 2.音樂:體育課堂教學元素“多不得”
3.口令:體育教師教學技能“錯不得”; 4.掌聲: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要不得”
5.表情:體育教師課堂觀察“粗不得”; 6.提問:體育課堂師生回應“定不得”
7.觀察: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弱不得”; 8.學法:體育課堂教學方法“偏不得”
9.創編:體育課堂教學誠信“低不得”; 10.探究:體育課堂教學問題“假不得”
11.事件:體育課堂突發事件“造不得”; 12.安全:體育課堂防范意識“松不得”
口令,從學科教學來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而且,在體育課中將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體育課上因為有了口令,學生才能令行禁止,有了口令課堂教學才能井然有序。然而,口令作為體育教師一項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技能,在實施過程中要確保其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等突出特性,不標準、不完整、不及時,甚至錯誤的口令都將或多或少地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口令不可忽視,更“錯不得”。
一、口令在體育教學中的“定位”
體育課上的口令是指揮學生行動的命令,是組織教學調動隊伍的信號,是每一個教師必備的基本功。體育教學中的口令,幾乎所有的體育人甚至非體育人都認同,但口令該如何被定位?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首先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
1.口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且無可替代的作用
體育課堂教學不能沒有口令,缺少口令的教學很難想象會上成什么樣。如集合整隊的時候,沒有口令,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集合,在哪兒集合。想讓學生由跑步變走步時,沒有口令,跑步的學生就不知何時轉變活動形式,更不會自然停下來。因此,口令雖短小,但作用卻很大,忽視口令在體育課上所發揮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2.口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屬于非普遍正常語序的語言
非正常語序的語言,言外之意就是非普通語言。體育教學中的語言分為很多種,有講解的語言、有師生溝通交流的語言、有指令性語言等,其中,講解也好,交流也好,這樣的語言一般情況下,不會擱高腔,也不會有嚴格的節奏要求,甚至還可能有溫和的表情包含其中。但當老師下達某一口令的時候,會截然不同,有的短促有力,有的拉長聲音,不同的口令有著不同的要求。假如,把口令發成與講解、談話,甚至是表揚、批評學生同樣的語調語氣時,聽起來就會覺得很怪異,學生就會用異樣的目光注視老師,因此,口令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
3.口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有著特殊的發聲要求
口令與其他有聲語言,也需要通過聲帶發出聲音,但口令對發出的聲音卻有著特殊的要求,尤其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節奏準確、語調威嚴。這些要求是確保學生認真執行口令的前提。假如老師在下達口令的時候聲音微弱,學生就難以聽清要做什么,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執行口令。假如老師下達的口令吐字不清晰,學生在執行口令的效果上也會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節奏不準、缺乏威嚴的口令也同樣不會有理想的效果。因此,口令應按照特殊的發聲要求來下達。
二、常見“問題口令”分析
體育教學離不開口令,但體育課上發出的口令并非都是正確的,有些是不完整的、相混淆的,還有些是錯誤的等,這些口令都需要進一步規范,筆者將這類口令稱其為“問題口令”。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需要減少或杜絕“問題口令”。
1.問題口令一——缺失口令
在體育課堂上,我們有時會聽到有的老師發出的口令不夠完整,也就是說,總覺得少點什么。有時,因口令的不完整可能造不成太大的影響;可有時,因為口令不夠完整,導致了組織的混亂;更為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傷害事故。如有不少老師在喊完“向左(右)看—齊”后,不接著喊“向前看”,而是學生自覺主動地,或因教學的需要不得不地向前看,等于是學生無意中完成了“向前看”的口令動作。這樣的缺失,很少引起老師的注意,甚至在觀摩展示活動中也有類似的現象發生。盡管這類口令不會導致什么嚴重的影響或后果,但畢竟不完整,也就意味著不規范,因此,將其歸納為“問題口令”。
除此之外,還有些口令,在調隊、組織學生做練習時,教師心中有數,但卻沒有完整的將口令下達出來,導致學生有的會在教學中面面相覷紋絲不動,有的執行錯誤。如本來是四列橫隊,集合整隊完以后,老師要帶著學生圍繞操場做慢跑準備活動,可是,老師這個時候卻忽略了下達完整的口令,所發出的口令,不是前缺,就是后少。老師面向四列橫隊的學生站立,自己做了向左轉的動作以后,喊出“第一排同學,跑步—走”。于是,第一排同學有的轉了方向,有的沒轉方向,就開始跑起來了。而接下來,第二排排頭同學遲疑了一下,聽到后面的同學說,“跑啊”,才開始沿著第一排同學跑起來。這樣的口令,與其說不完整,倒不如說幾乎沒有,這樣的情況,不能充分說明老師心中有學生,因為,他沒有考慮到組織練習需要發出完整的口令。
2.問題口令二——混淆口令
體育教學中的口令,除了有些口令不完整,還有的口令與口令之間有混淆。看似發出了準確的口令,實際上,當仔細聽的時候,有的口令是有混淆的。如體育課上在帶領同學跑步結束時,不少老師會發出“立正”的口令?!傲⒄迸c“立定”盡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使用場合,動作要領等都有著本質的不同?!傲⒄笔庆o態的口令,側重于姿勢,要求的是兩腳跟靠攏并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60度。而“立定”卻是動態的,側重的并非姿勢而是過程,是齊步走、正步走、踏步走等結束時使用的口令。聽到口令后,要求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腳尖向外約30度),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具有本質區別的兩種口令,一旦混淆使用,盡管不會造成什么較為嚴重的后果,但畢竟顯現出專業不專,技能不高的問題。
除此之外,體育教學中曾被混淆的口令還有一些,如向左(右)看齊,鏡面站立時,分不清該喊左還是右;讓跑步時未喊“跑步走”,而發出來“跑步跑”;讓踏步時聽不到“踏步走”,而是喊成了“踏步踏”等等,都屬于混淆口令。這些混淆看似“左、右”不分,“走、跑”不分和“走、踏”不分的文字問題,實際上,是老師對規范口令缺乏牢固掌握的體現。
3.問題口令三——錯誤口令
要想確保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就口令而言,不能有缺失,也不能有混淆,更不能錯誤,但,體育課上的錯誤口令并未完全避免。前面談到的左右轉方向混淆,走跑、走踏文字混淆,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口令也可以被歸納為錯誤口令,因為畢竟未按標準的、規范的方式喊。另外,當我們看到操場上學生在跑步或做專門的行進間隊列隊形練習的時候還會發現,老師所喊出的“1—2—1”與學生的左右腳不一致,有的老師發現后做了及時的調整,而有的老師一錯到底,學生自然是一步一步交替地跑著或走著,似乎體會不到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正確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口令“向前X步—走”和“后退X步—走”也比較容易被忽略,“X步”要求喊成單數,但課堂上有不少老師喊成了雙數。
三、體育課口令的多元分類
當我們談起體育課上的口令的時候,不由得會問,是屬于哪類口令?然而,對口令的分類同樣需要從多個視角來劃分,并非只有唯一的分類方式。而且,分類依據不同,類別各異,下面對口令的種類進行歸納并舉例說明,歸納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所列舉出的各類口令做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口令又有著不同的作用和特點。
1.依據有無預令劃分的口令
對于口令而言,有預令的和沒有預令的口令,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不單單是文字多少的區別,還體現在節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如表1中所舉出的“向右看—齊”這一有預令的口令,其中,“向右看”就是預令,能起到行動的預備作用;而“齊”就是動令,能起到行動的信號和指令作用。在喊該口令時,不可將“向”“右”“看”“齊”四個字均勻喊出,需要預令“向右看”稍拖長聲音,待學生明白往哪個方向看時,快速發出“齊”的動令,聲音洪亮、節奏準確地完成該口令的下達。而對于無預令的口令,要求有所不同,如“立正”“稍息”兩個口令,都只有兩個字組成,在喊這類口令的時候,最好能夠前一個字輕而短,后一個字重而長。
2.依據有無呼應劃分的口令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口令,即教師喊出指令性口令,學生喊出應對性口令,年級越低,這樣的口令越多。那種有學生配合對應發聲的口令是有呼應口令,相反,只是教師一人在喊某一種指令性口令,而學生并沒有發出任何聲音,而按照教師的口令要求,一聲不吭地完成動作。這樣的口令就被稱為是無呼應口令。無論有無呼應口令配合,教師的口令都無需發生任何變化。如“向右—轉”的口令,有呼應是指學生在聽到老師喊完“向右—轉”的口令后,齊聲喊出“1—2”并完成該口令所要求的動作。無呼應時,學生也同樣需要這樣完成動作,只不過學生沒有配合老師發出“1—2”的聲音。而對于老師而言,無論學生有無呼應,“向右—轉”的口令都不會有任何改變,都需要按照規范的要求喊出。
3.依據有無走動劃分的口令
根據是否在走動中來劃分的口令包含原地的口令和行進間的口令,如表1中的“向左—轉”和“向左轉—走”兩個口令,前者是在原地站立時完成的,而后者卻是在行進間走動中完成的,由于原地與行進的區別,兩種口令完成的難度也各不相同,相對于行進間而言,原地口令簡單得多。另外,盡管行進間口令“向左轉—走”也與原地的“向左—轉”一樣由預令和動令組成,但,行進間的口令在下達的時候,關鍵是要掌握時機,喊快、喊慢都難以準確無誤。
除了表1所列舉出來的分類視角,實際上還有可以探尋更多的分類依據,諸如按照運動項目來劃分口令、按照復雜性來劃分口令、按照有無器材輔助來劃分口令等等。本研究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四、如何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口令
(一)重視口令“三不要”
口令需要喊正確,但假如不重視口令,也就難以喊出規范的口令,如何才算是重視口令呢?重視口令首先要做到“三不要”。
1.不要用平日說話的語氣喊口令
人們平常說話與人交流,與體育課堂上的口令應該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實踐中,我們有可能會發現,有的老師所發出的口令與平常說話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就是說,有的是慢聲細語地在喊口令,有的是高聲粗語地在喊口令,假如你閉上眼睛,不看場景只聽聲音的話,還以為這位老師在與人交談呢。這種現象反映出,發出這種口令的老師,未能充分認識到口令的重要性,未能引起對什么環節喊什么口令的高度重視。
2.不要用不變的節奏喊口令
口令與節奏密切相關,有些口令受特定的規則所要求,如齊步走、跑步走、正步走等;有的口令未嚴格規定其節奏。然而,體育課上的口令無論長短,都有一定的節奏變化,而且,會根據教學情節的需要有長短的調整。但實際教學場景中,卻有的老師喊出的口令,該短促有力時,卻拖泥帶水;該適當拉長時,卻又“小兔尾巴”不夠長??此崎L短節奏的變化未能準確把握,實則反映出的是對口令的不重視,結果發出了不適宜的口令。
3.不要用含糊的印象喊口令
體育教師在課上發出的任何一個口令都應該是清晰、準確、有效的,但實際教學中,并非所有的老師都能如此,有的老師喊出了相似的口令,如“立定”喊成“立正”,“跑步走”喊成“跑步跑”,“踏步走”喊成了“踏步踏”等等。這些口令,假如不仔細聽似乎發現不了有問題,而且,學生聽到這樣的口令往往還能做出正確的動作,但從規范口令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口令最起碼是不專業的,當然,也是不標準的。這些口令所反映出的主要問題也在于老師平日未能引起對口令的高度重視,有的是聽到別的老師這么喊也跟著學,有的是在學生時代聽自己老師這么喊過也就如此,根本不去認真研究與分析其對錯。
(二)重視口令“三要”
重視口令是把口令喊規范的前提和保障,不重視口令,原本能喊對的口令也能喊錯。因此,是否“重視”對于規范口令至關重要,但該如何重視呢?下面談一談重視口令要把握的“三要”。
1.要有學習精神
好的、規范的、有效的口令是需要學習的,尤其是那些經常喊錯誤口令,或偶爾有錯誤口令者,都需要認真地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提高,只有學習才能規避“問題口令”。也就是說,首先要有學習精神。但現實中,有的老師不太重視口令的學習,存在有“不知者不為過”的現象。基于此,學習要有計劃、有落實;有內容、有目標;有掌握、有提高等。諸如,先列出一個學習計劃,該計劃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么?如何具體落實?學習還要有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夠從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因此,不同階段發展的老師都要有學習的側重點。如準教師(體育師范生)要在理論中學,邊學邊練;新任教師(年輕教師)要在應用中學,邊練邊學;有一定教學經歷的教師(中青年教師)要在反思中學,邊聽邊學;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中老年教師)要在指導中學,邊教邊學。學習是永恒的,口令是相對不變的,正確的口令無論到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因此,只要學習,無論哪個階段、哪個層面的學習,都能將正確的、規范的口令掌握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發揮其無可替代的作用。
2.要有虛心態度
任何階段的學習都需要虛心,尤其是初學和有錯誤的階段,對于初學而言,一般指體育師范生,對口令盡管以前從老師那里聽到過,也執行過,但還沒有親自喊過,聽和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情況,要求也有著本質的區別,作為學生聽口令時,對口令的規范性并沒有嚴格要求要掌握,而對于喊口令而言,卻大不相同,根據所掌握的口令標準程度不同,喊出的口令差異就會較大。基于此,對于師范生而言,從一開始就需要虛心學習,而不能因為以前聽過老師怎么喊就只做簡單模仿。虛心學習,態度端正,就是要求除了從老師那里學習以外,還要從書本中學,力爭所掌握的每一個口令都是正確的,避免將來從教時發出錯誤的口令。而對于那些已經成為教師的口令學習者而言,尤其是曾發出過或經常發出有問題口令的老師而言,虛心聽取別人指出的口令問題,認真學習正確口令使用方法,才能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因此,重視口令,保持虛心的態度至關重要。
3.要有創新意識
對口令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要靈活使用口令上,當然,對于“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齊”等口令的規范要領無法創新,也難以創新。但有的口令在使用上可以有所變通,如有的老師為了提高口令的作用,在小學體育課上,經常會讓學生對口令進行“呼應”,比如,當老師喊“稍息”時,讓學生喊“左動”,同時完成“稍息”動作;當老師喊“立正”時,同學們又喊出了“左回”,并同時完成了“立正”動作。這種形式的口令就有所變通,是一種創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執行口令的注意力,也便于學生對口令規范動作的記憶。還有的口令隨著場合的不同或教學情節的不同需要有所調整,有的需要適當拉長預令的聲音,如同樣是向右看齊,班級人數多少不同,老師喊口令的時候,其節奏就可以有所調節,為了使每一個同學都能清晰地聽到老師發出的口令,人數越多,需要適當拉的長度也就越長。但值得說明的是,我們不能為創新而創新,不要為追求新奇而使正確的口令發生變異。
五、結束語
體育課上的口令,不僅關系到課的質量,而且還是衡量教師教學技能,尤其是組織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因此,體育課上的口令下達要力求規范、標準、及時、有效。無視口令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或不重視對“問題口令”糾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提高教學質量,目標、內容、方法重要,口令也同樣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