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期所選六份教學設計均來源于教學實踐,來源于常態課堂,其共性為,用簡單的場地器材,用手頭的可利用資源,成就了全員參與,成全了個體差異。這符合我們時代的要求,常態課堂必須追求簡約、實效、可操作,拒絕花枝招展,牽強附會,甚至是“資源浪費”。一線老師渴求來自一線的原始素材、組織和效果,以優雅的姿態從容地應對教學與生活,不是嗎?
一、設計思路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省編教材《科學的預設,藝術的生成》為藍本,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理念,緊緊圍繞“迎面接力”這一內容的技術特點,巧妙地與接力圈、接力棒相結合,設計了一系列游戲,力求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立棒式傳接棒的動作方法,感受接力跑的樂趣。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與合作相結合,分別體驗自我超越和合作學練帶來的快樂。
二、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依靠集體合作,運用傳接棒技術,用最短時間跑完一定距離的集體項目。它承載的運動技能是:傳棒要穩、接棒要準、錯肩跑進。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水平二(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善于模仿,有強烈的求知欲、表現欲和競爭意識。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將枯燥的傳接棒技術轉變為各種有趣的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掌握運動技術,發展奔跑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游戲,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練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體驗到與同伴合作學練、共同進步的快樂。
四、教學方法
1.在接力跑教學中,主要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將接力跑技術分別通過三種游戲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傳遞圈”“傳圈接力跑”“傳棒接力跑”。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體會“主動傳、主動接、傳得穩、接得準”與“錯肩跑”的傳接和跑進方法。然后,改變傳圈的方式(豎圈),引出立棒式傳接棒握棒的方法和傳遞時要立棒,體會在快速跑中完成傳接棒動作。最后,通過“繞物接力”及時地對“立棒式傳接棒”教學進行鞏固、強化練習。通過反復練習與游戲,使學生能輕松掌握運動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
2.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通過釋疑、提問、點撥與學生的嘗試練習,從而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教師再及時的歸納與總結,組織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在學會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運用游戲競賽法,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其特點是具有競爭性,能使參加者積極主動的進行練習,從而主動地掌握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