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確定并解決教學重、難點,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發現,有不少教師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有所偏差,設定存在一些誤區:難點年年依舊,忽略學情分析;難點一成不變,斷缺技能剖析;難點形同虛設,缺少教學跟進;難點面面俱到,缺失提煉精簡;難點重點混淆,缺乏理性把握等。由此可見,對于體育教學中的教學重難點的設定與突破,有深化探討的必要。
一、重難點年年依舊,忽略學情分析,建議因材調整
現象:在網絡逐漸普及的今天,“無紙化備課”成為主流,很多地區和學校紛紛采用電子備課,從而使教師從繁瑣的手寫備課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鉆研教材。但筆者在檢查教師的備課資料時發現,電子備課雖然有反思,有重建,也有局部改動,但教學重點與難點這一欄目,卻是年年濤聲依舊,無一例外地重復著昨天的故事。
剖析:學情分析是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前提條件。但有些教師在確定教學重難點時只憑主觀經驗或者照搬以往經驗,甚至直接網上下載,根本沒有考慮所帶學生的實際情況。各校、各班和學生學習情況不一,教學重難點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如在一節“后滾翻”教學中,教師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團身滾動,難點是推手時機。但實際情況是:該班大多學生前滾翻基礎較差,甚至連前滾翻的基本動作都沒有掌握好,結果導致了一節課無法正常推進。因此備課前,我們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接受水平做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時在平時具體的教學中留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信息,找準符合學情的教學重難點,合理安排教學手段,并在學練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重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難點一成不變,缺乏技能剖析,建議適時變動
現象:現在學校提倡超周備課,即提前一周將課時計劃備好。更有甚者,還有超月、超學期備課的教師。這樣,教師早早就備好了課,各課教學重點與難點早已設定。雖然,在課后反思中也提到了動作技能學練時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但在后續教學中,并沒有根據教學需要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進行有效剖析分解。教學重點與難點也體現不出相應的變動。這樣的難點設定,成了空中樓閣,一紙空文。
剖析: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現實與課前預設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特別是體育教學,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出現課前無法預料的諸多情況。所以,教學重點與難點也應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隨著學生對知識、技術、技能的逐漸掌握而發生變化。即舊的難點突破了,有可能又會產生新的難點。其次,體育教師在制定下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時,要根據上一節課學生技能的學習情況和動作技能要求,對單元教學計劃靈活地進行微調,或者適時變更新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發現問題、不斷剖析動作技能、適時變更重難點,更好地適應新情況、新問題,才能保證體育教學的針對性。
三、重難點形同虛設,缺少教學跟進,建議針對突破
現象:目前很多體育教案存在“大而統”的現象。所謂“大而統”,就是體育課教案存在著較多的“大同小異”,即從課的開始到結束,無非就是跑一跑(繞操場跑步)、做一做(做固定徒手操)、聽一聽(講解動作要領)、看一看(動作示范)、練一練(分組練習動作)、玩一玩(體育游戲)、抖一抖(放松活動),最后就是評一評(課堂小結)。這種教案放之四海而皆準,缺少針對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個性備課,更無針對難點的專項突破。這樣的備課,形同虛設,自然成了應付檢查的擺設。
剖析:為什么要在教案格式中的重要位置設立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欄,無非是把教學重點與難點作為導航標,引領教師把教學重點、難點作為教和學的主攻方向。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程序,制訂解決方案以及具體實施步驟,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措施,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盡快掌握所學體育知識與技能。如教師在教授武術動作時,依據課堂進展和學生掌握情況,可以通過邊講解邊模仿、多角度示范(正面、側面、背面)和分解與完整,甚至還可采用非正常速度進行示范等方法,使學生看清、弄懂和完全了解所學動作技術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更容易學會,并熟練掌握動作。當然還可以采取誘導法、分解法、遷移法以及增加輔助練習等,深刻剖析教學過程,巧妙化解教學疑點,徹底解決難點。切忌對重點難點心中沒數,在教學中平鋪直敘,缺少跟進,本末倒置,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四、重難點面面俱到,缺失提煉精簡,建議突出重點
現象:在前滾翻教學中,某教師設計的教學重點為:團身滾動,難點是兩腿均勻蹬地、團身緊、肩背臀依次著墊、推手及時和兩腿并攏前伸等。在教學中,為了突破這些教學難點,教師設計了很多鋪墊游戲和方法策略。縱然教師拉大嗓門,下足力氣,處處“盡心盡力”,然而,由于難點太多,練習方法太多,教師教的散而忙,學生練得眼花繚亂。一節課下來師生都顧此失彼,無所適從。
剖析:一節課時間有限,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動作要點。教師把多個教學重難點放在一節課里,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本節課中,只要抓住“團身緊”這一難點, 而不是過分強調兩腳并攏、直腿前滾等動作細節。這樣一旦解決了主要難點,就會促其掌握初步動作。該教師把學生多處的“病痛”安排在一節課中進行“診治”,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一病未治”。由此可見,備課時需要教師把握動作的結構,一一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清主次難點,緊扣關鍵難點,并以此為突破口,選用針對性強的練習方法,這樣才能真正解決重難點。對于一些不影響完成動作的小毛病、小難點等細節,可以暫時擱置,留在后續教學中解決,或通過輔助練習解決,而不是把多個重點、難點都放在一節課中去解決。
五、重難點混淆,缺乏理性把握,建議深刻理解
現象:在檢查教案時發現,有一部分教案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相同或相似。這除了教師應付檢查而簡單復制粘貼原因外,也是教師對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概念認識模糊,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制定教學難點之故。這樣就會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無法準確定位,在教學過程中突發的教學問題就會難以應付,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剖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重點”是同類事物中重要的或主要的部分,“難點”是問題不易解決的地方。由此可見,體育教學重點可理解為動作技術結構或完成與掌握動作技術的主要和重要的技術部分,難點是突破重點的難處和關鍵部分,需要教師要下力氣去教、學生要下功夫去學的部分。教學重點重在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目標相連,主要解決學生的發展需要問題。教學難點重在與體育動作技術結構的技能教學相聯系,主要解決技術教學問題。教學的重點不一定是難點,教學的難點也不一定是重點,當然也有二者相同的時候。根據筆者實踐總結,準確確定教學難點,一般可從三個部分來制定,即學生掌握需要很長時間的部分、學生感到危險和困難的部分以及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
參考文獻:
[1]邵偉德,俞富根,鄒旭鋁.體育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處理方略與例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0(4).
[2]劉巖,王司宇.體育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探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