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即時評價是指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為了及時了解情況,明確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或調整活動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所進行的評價。它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修正教學計劃。
筆者日常調研中發現,部分教師的即時評價只停留在呈現表象階段,沒有很好的融匯技術進行分析與講解。課堂的生成和預設需要教學智慧來處理,如果教師對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沒有正確地運用激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及其他評價方法,給學生及時、真實、明確的學習反饋信息,那么就會直接導致學生練習時迷失方向,不清楚向誰學,怎么學。
一、片斷分析
1.只看到現象,沒對癥下藥
吃透教材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明確動作的重難點,對學生練習出現的易犯錯誤和解決辦法要心中有數,并能準確做出即時評價。但往往有些教師由于自身對教材不熟悉,鉆研不夠,導致教學中學生出現錯誤動作時,教師無法對癥下藥,并給予學生有效幫助。
案例一:在一節排球自墊球教學練習中,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錯誤:(1)墊球手型不正確;(2)擊球點不對;(3)墊球的方向控制不好。教師果斷停止了練習,又重復進行了完整技術的講解和若干次完整示范,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練習,可錯誤動作依然存在。
分析:課后筆者詢問該教師,為什么講解后學生的墊球成功率還是不高?師答:“七年級學生對排球的基礎相對薄弱,而這節課還是單元第一次課。” 筆者追問:“對出現的錯誤動作只能是反復的講解與示范嗎?對手型、擊球點的錯誤有沒有針對性的練習手段?”此時教師恍然大悟。
2.只空洞激勵,沒科學設計
所謂激勵性評價是指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情感等方式,不失時機地從多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其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策略。
案例二:區優質課中,內容是彎道跑。教師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了“開飛機”游戲,其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跑動時產生的向心力和內傾斜的身體姿勢。可匪夷所思的是教師給學生套上了呼啦圈,要求學生跑到終點后將呼啦圈套給同伴后繼續接力。比賽中教師嘴里時時發出 “好樣的”“真棒”!結果最終導致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一味追求比賽的成績,而忽略了彎道跑的技術,加上手持呼啦圈,根本無法擺臂,剛掌握的技術遭到破壞。更為嚴重的是兩位女生因追求速度又無法擺臂,而失去平衡,最終導致腿部和手腕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分析:“好樣的”“ 真棒”這些空洞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練習缺乏導向性。案例中,教師采用以游戲促技術的教學方法和激勵性評價語言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可仔細分析,不難發現QGGzRJN9Y4NOdn24Pw/GbQ==這種即時評價給學生帶來的負面效應。在教師的“引領”下,技術動作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相反,由于教師缺乏對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科學的教學設計,而致使學生傷害事故發生,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3.只追求結果,沒關注差異
教學中,絕對性評價是面對大多數學生的,其標準也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情況和評價需要來確定的。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絕對性評價只是形式上的公平,對于天生身體條件差和基于種種原因體育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絕對性評價是不公平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教學評價的重點在于知識獲得的過程,認為怎樣建構知識的評價比對結果的評價更為重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這種評價思想的集中代表。因此一線教師必須要用相對性評價來輔助教學中的絕對性評價,如利用學習的進步程度,參與的努力程度等來進行輔助性評價都是很有意義的。
案例三:體質健康標準測驗中,學生張某,立定跳遠輕松一躍就260cm,成績滿分。教師面帶微笑地說:“不錯,大家要向張同學看齊!”話后,全場掌聲迭起。另一位學生李某,典型的小胖子,雖然平時學習態度好,上課認真聽講,練習積極,但由于身材和力量的原因,還是掌握不好技術,只跳了177cm,成績是50分,評定為不及格。老師無奈的搖搖頭說道:“李同學,要減肥了!”在場同學嘩然一笑。
分析:個體差異的現象在體育教學中尤為凸顯,課標中明確提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層次的需要。如身高的差異決定了學生在籃球、排球等項目運動中的主要地位,身強體壯的學生在力量性練習中的表現總是優越于瘦弱的學生,耐力好的學生在耐久跑練習中的表現總是優越于小胖墩。像上述類型的學生在考試中常常只能得低分,雖然投入很多,也達到了培養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抗挫折能力的目的,但是由于教師不分層次、同一標準地進行結果性評價,使得這些先天不足的學生長期遭受失敗的困擾,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久而久之將不利于他們人格的全面發展。反之,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把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他們必將逐步形成強大的學習內驅力,克服自身的恐懼心理,最終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二、啟示思考
即時評價強調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部情況都納入評價的范圍,它的內涵非常豐富,如表揚、批評、眼神、手勢等都是即時評價的方法和手段。它與教學過程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作為一線體育教師,如何用好、用精、用準“即時評價”這把尺子,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抓住現象評本質
體育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光靠教師一時感覺出來的評價還不能從本質上解釋原因。教師有時較多的描述性評價只是停留在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層面上,但是恰恰疏忽了最本質的東西。教師需要深入地評價,把技術的重點和難點講評出來,讓學生真正了解現象背后的原因,從而更好的掌握好基本的技術,達到形成技能的目的。
2.提高素質促研究
從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忽視評價問題的關鍵,不是教師一時的失誤,而是缺乏語言的表達和缺少對教材的鉆研力度。而最為主要的是缺少對教材的研究深度,有時憑感覺來進行快速的評價,不但不能點出技術的動作要領,反而會誤導學生,使學生產生錯覺,從而影響技術動作的掌握。因此,體育教師還應通過多種培訓和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了解各種教學內容中準確的技術評價,才能保證在實際的教學中評價的專業與合理。
3.合理設計求實效
在教案上,很多體育教師的語言評價設計是看不到的,更多的是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筆者覺得在學生的學法設計中,要注重評價語言的設計,因為只有精心設計了即時評價的語言,教師才能在技術教學的內涵上有所把握,做到有的放矢,學生也才能準確反饋和掌握動作要領。而設計中注意語言的正確,語言描述和專業性詞語的評價,更需要教師進行仔細的推敲,既要能點出技術的本質,也要能說出學生的技術優缺點,而又不能簡單、枯燥地灌輸。因此,語言內容應做到有效、準確、專業。
4.尊重差異析學情
體育教學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表現形式的,因此,它與其他課程教學不一樣,其教學評價具有“即時性”和“直接性”,這種評價幾乎是體育教學所獨有的,讓一些技能好的學生感到高興(有了展示的機會),也讓一些技能差的學生感到頭痛(怕當眾出丑)。這也是一些學生對體育課喜歡或懼怕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將身體素質、技術等基礎好的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評價,鼓勵他們做出表率,幫助其他同學,起到骨干的作用。而針對學習基礎差、泛化時間較長的學生,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放低學習標準,適當肯定他們學習中的成績后指出他們的不足。
三、總結提升
同樣的教材,不同的語言引導,它的結果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教師使用的評價語言與教學的目的關系不明,沒有針對技術動作展開,學生們一無所獲。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用簡捷、針對性強的語言對學生的過程表現進行表述,對學生個體、群體完成學習的情況進行及時反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不斷反思和錘煉自己的評價語言,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更好地處理好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并加以提升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