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的形式與設計
從教案撰寫的形式上看主要有:流程式、板書式、表格式等,現在我們通常在觀摩課交流過程中以表格式的形式呈現,因為它直觀清爽,一目了然。將組織活動單列開來,使人一看就明白老師是怎么教的,學生是怎么進行學習活動的。那么其包含的內容主要包括:
(1)課堂教學基本信息(授課內容、授課老師、授課學生、課型、地點、授課時間等)。
(2)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場地器材、課的練習密度與負荷預算、教學反思等。
(3)課的部分、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組織隊形、時間和次數等。但由于個人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不同,需要在表格式教案前撰寫相關的內容,一般為:①指導思想;②教材分析;③學情分析;④教學設計構思;⑤教學安全措施等。在第一屆全國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教案中也呈現出類似的教案格式;同時在我區的海洋文化體育教案評比中,區教研室何老師也指出此格式體育教案的要求;在《體育教學》2012年第3期邵偉德教授對于體育教案格式提出的“在統一中見特色”的觀點,筆者也很贊同。同時近幾年體育教案形式發展較快,現在有很多教案中又出現一個“教學意圖”。其目的就是讓別人明白教學內容、手段安排的目的是什么,使人一目了然。
二、常見的錯誤與分析
1.教學內容寫法的錯誤
在一節課中,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生理特點,我們一般通常安排兩個方面的教材內容(一個為主教材和一個為副教材),但現在很多老師經常會把游戲作為副教材。如教學內容中寫到:①籃球原地運球②游戲。這是理解錯誤,因為從體育技能教學來說游戲不能出現在教學內容這一欄,游戲只能出現在教材中的輔助教學中。其實說到這一點很多老師也有很大爭議,為什么游戲不能作為教學內容呢?有兩位體育專家指出了這一點,其中一位是賴天德教授來普陀講座時談到,“單純的游戲只能作為一種活動不能作為教學內容”,還有一位是浙江省教研員余立鋒也談到一節體育課中要有兩個技能教學內容。因游戲不屬于技能,只是一種活動,因此不能作為技能教學而放在教學內容這一欄中。
2.教學目標制定的錯誤
現在經常有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把教學領域目標套用在教學目標里,更有的老師把五個領域目標全部寫在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里。如在一節投擲課教學目標中寫到:1.運動參與目標……2.運動技能目標……3.運動情感目標……4.運動生理目標……5.運動心理目標……上述教學目標表述不規范,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因此一節課下來很難去評價教學任務的達成情況。這也說明了有些老師對教學目標制定的錯誤認識,正確的應該是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這三個方面。有些老師雖然三個目標是對的,但在技能目標中經常會出現百分之幾的數字,“如在一節技巧課中寫到讓85%的學生掌握一定的前滾翻動作”,那么還有15%的學生怎么辦?沒能很明確地表述出來,如果一節課真的要用百分之幾的數字來確定教學目標的話,如果達不到怎么辦?
再從技能動作掌握的規律來說,我們在制定目標時還不夠細化,特別是在新授課中,老師不可能讓學生在一節課中掌握一項運動技能,肯定要通過幾個課時的教學,所以我們在制定目標時要進行分層教學。如我們在投擲教學中讓學生初步掌握出手的角度和快速揮臂動作,這樣很明顯可以看出老師在這一節課中主要解決學生投擲中的出手角度和揮臂速度問題,并更能體現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文本內容排列的錯誤
我們在教研活動中往往發現很多教師的教案在“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內容中,出現文字內容未對應的現象,“教師活動”中的文字內容經常低于或高于“學生活動”中的文字內容。如在一篇籃球教案中教師活動寫的是“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傳球練習”,而在“學生活動”文字內容中相對應的一行卻是四人一組傳球,根本沒有把老師“教什么”,學生“練什么”,教法和學法的內容進行相應對齊。這說明我們的教師在電腦里打字成稿后,沒細心的排版調整或者說是沒注意或意識到這個問題。教案的嚴謹性、整齊性是撰寫的基本原則,這樣能讓別人看到教案后很清楚地知道教師首先要教學生什么,怎么教,學生相對應的先學什么,怎么學,并且練習幾次,每一次每個人的練習時間是多少,比較明確的在同一行中表現出來,讓人看了有一種舒暢的感覺。
4.教學內容時間與練習時間理解的錯誤
在一篇教案中主要是有兩個時間,一個是教學內容安排的時間(主要包括老師講解示范用的時間和學生練習的時間以及隊伍調動所花費的時間),另一個是學生練習的時間(主要是指每一個學生完成一個動作或任務所需要的時間),而教案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時間上寫法上的錯誤。很多老師把教學內容時間與學生的練習時間搞亂,或安排得太籠統不夠精確。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1)教學內容安排時間和練習時間都有,卻在學生練習時間上發生錯誤。如: “準備活動部分寫著4~5分鐘”,很多老師會把前面的一個時間(4分鐘)加起來作為本節課的時間總和,實際上應該以后面的時間(5分鐘)相加起來作為我們一節課的總時間。
(2)還有一種是教學內容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寫的一樣,這明顯是錯誤的。因為教學內容時間包括老師用的時間和學生用的時間。而練習時間指的是學生一人或一組完成一個動作或跑完一個路程需要的時間,如果有練習次數的話再×N次就是該學生或該組所花費的時間。所以學生練習的時間肯定小于教學內容的時間。
(3)有的老師在教案中只有一個時間,有的寫在教學內容上,有的寫在練習時間里,分不清是學生的練習時間還是教學內容安排的時間,顯得很模糊。
(4)在有些教案中我們經常會看到“4~6分鐘”的教學內容時間或練習時間,這種間隔2分鐘,說明我們有些教師對練習的時間和內容安排沒有一定的把握,通常情況下一塊學習內容,前后間隔時間最好控制在1分鐘內。
隨著課改的發展現在的體育課節奏快,變化多,這就需要我們體育老師在時間安排上要更加精確。
5.教學、學法內容撰寫的錯誤
說到這一點,其實從目前來看是爭議最大的。教法上從個人理解上主要是老師怎么組織學生,運用哪些教學手段和方法,按照教學的規律依次寫下來,在學生的學法上也是根據教法的練習內容順序相對應的寫下來。比如:在前滾翻教案中,教法中寫到“1.組織學生進行前后滾動練習”那么學法上相對應的是“1.在老師哨聲中統一前后團身滾動練習”這樣很清楚地讓別人知道你的教案第一個教什么,怎么教,學生第一個學什么,怎么練。但在教案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不應該寫的內容都寫在教法和學法上。如“認真聽講、讓學生想想,再來一次”等,還有的老師把教學中的要求寫在了教學或學法上如“遵守紀律、注意安全”。還有的老師比較喜歡偷懶,如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中在學生活動中寫到“1.二人;2.四人;3.八人”,對于老教師來說知道寫的是什么意思,但從教案的規范上來說就顯得不夠具體,應該把具體的練習內容寫清楚。我們在寫教法和學法內容時,主要把教學的手段和學生要練習的內容分別寫在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表格欄中。
6.文本標點符號運用的錯誤
體育教案其實就是一篇文章,一樣有它的標點符號,如:“1、”,“1)”,而正確的是“1.”和“1)”。說到這一點有的老師一定會說是大驚小怪。記得有一次在教研究活動中剛好在一個學校里有幾個非體育老師也參加了聽課,課后無意中聽到他們的議論,說“體育老師就是體育老師,連標點符號都搞不清楚”,聽到這兒,筆者把所有要上課的老師的教案仔細地看了一遍,確實每篇教案都存在著標點符號不規范的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研活動中筆者一直很關注教案中的標點符號。說實話,這個現象真的很嚴重,在各級種類的教研活動和優質課評比中就發現了很多老師對文本符號亂用的現象,可能真的是我們有些體育老師不知道符號的運用,一不留神會出“洋相”。所以我們在寫教案時一定要注意細節,把握好文本標點符號的運用。
三、結論
好的教案要突出特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而寫好教案是備好課的基礎。我們在教案撰寫時一定要把握好教案里的細節。盡量做好簡練的表述,美的組織圖案,清晰的教學教程,合理的格式設計,一目了然的教學次序以及經典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1]趙顯強,張樹超.談體育課教案的撰寫[J].體育教學,2009(9).
[2]有關“教案格式”的網絡交流觀點與點評[J].體育教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