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媒體頻頻刊登學生因長跑意外死亡、中途休克的消息,一時全國輿論一片嘩然,其中就有不乏對長跑質疑的聲音,一些省市還取消了冬季長跑活動,有的學校甚至連耐久跑教學與測試都不敢進行了。筆者認為長跑的鍛煉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無可替代的。關鍵是看我們在實施冬季長跑的過程中,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
一、當前冬季長跑存在的弊端
1.強制要求,步調一致
舉行冬季長跑的目的就是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參與長跑,提高其身體各方面的機能。我們很多學校都強制要求學生步調一致,有的學校甚至還要求學習“某某經驗”,要求學生在跑步的時候縮短前后的距離,后面學生的前胸幾乎貼著前面學生的后背。跑步的時候隊伍要成“豆腐塊”等等。跑操一時間成了校園的一道風景線,每當有公開活動便進行展示。我姑且不說這種跑步的鍛煉效果怎么樣,僅僅從安全性方面,就要予以否定。前后如此短的距離,學生很容易出現摔倒、絆倒等情況,而只要一個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全軍覆沒”,這是非常危險的。另外一個方面,統一要求,步調一致,也違背了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的原則,跑操隊伍中的學生身體素質參差不齊,我們僅僅為了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他們用一樣的速度跑完同樣的距離。
2.強制要求,口令響亮
很多學校要求學生在跑操的過程中,高喊口號,還將口號是否響亮作為評判跑操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我們都知道,學生在長跑的過程中,會出現缺氧、呼吸困難的現象,雖然學校在進行大課間長跑活動時,不會十分的劇烈,剛開始跑步時還可以呼號,但堅持了二十分鐘的跑步,這時候再大聲呼號,必然引起大腦的缺氧。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天氣,冬季寒風瑟瑟,長跑的正確呼吸方法是要求微微張開口,最多是半張口進行呼吸,學生為了進行大聲呼號,必然張大嘴巴,用力呼號。這樣冷空氣沒有了鼻子和嘴巴的預熱,直接刺激氣管,容易引起氣管、支氣管發炎等疾病。
二、冬季長跑應“因材施跑”
1.冬季長跑應“因人而異”
我們在組織冬季長跑時應遵循健康第一、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搞“一刀切”。首先,學校應建立學生的健康檔案,尤其要關注特異體質的學生,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我們的身邊就有血的教訓。如某校初二學生張某在參加冬季長跑時,剛剛跑出去幾十米,便一頭栽到地上,昏厥過去,雖然體育老師采取了應急救治措施,而且120急救車也及時趕到,但這名學生還是永遠的閉上了眼睛。事后才得知,該同學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因此對這部分學生,教師應視其具體情況安排練習內容,學生患有嚴重疾病的如先天性心臟病就可以不參加活動,而相對較輕的,如感冒等就可以選擇跳繩、踢毽子等練習,并且要制定好運動方案,規定其練習的次數,不強制要求參加長跑。其次,教師根據體育課表現及測試情況,區別對待那些身體素質有差異的學生,將學生分組進行長跑。如除了田徑場跑步時,要求在男生或耐力素質較好的外道練習,而女生或耐力素質相對差的學生在內道練習外,我們在提示安全要求(前后保持一定距離,不推、拉同伴等等)的前提下,可以打破班級、年級的界限,自由組隊,利用校園的自然地形,規定不同組的學生按照一定的路線進行慢跑,只要跑完規定的時間就可以了。
2.冬季長跑應“因天而異”
體育老師應該在體育課上教會學生長跑時的正確呼吸方法,使他們能夠科學地鍛煉。在天氣條件較好、溫度較高時,可以在開始跑步時,讓學生間隙性地呼幾聲口號,以鼓舞士氣。跑到中途或者臨近結束時,就不要求呼號了。在天氣寒冷、溫度較低時,則不提倡學生呼號,可以根據進行曲音樂的節奏進行拍拍手,跺跺腳等動作。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加跑步的趣味性,提高其跑步的積極性。當然長跑也不僅僅局限于冬季,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如我校從2008開始校園陽光體育活動,除了冬季長跑外,夏季仍然在課間操后安排了長跑活動,只不過練習時間由冬季的35分鐘縮短到了20分鐘。雖然在實施之初,受到了部分師生的質疑,但五年的實踐證明,長跑帶給了師生健康的身體、陽光的心態。學校醫務室反映原來的“老病號”少了,宿管老師說宿舍里打斗吵架的學生少了,老師們反映自己的工作效率高了,老毛病也沒了。
3.冬季長跑應“因時而異”
“每天活動一小時”是我們進行陽光體育活動的口號,但我們也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今天有體育課的班級,我們可以給他們縮短跑步時間,以適當減少他們的活動量。如果體育課上剛剛進行了耐久跑的教學或者測試,那么在課間跑步時,則可以不用參加。
冬季長跑的益處不勝枚舉,我們只要根據學校、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好冬季長跑的鍛煉計劃和方案,因材施跑,就一定可以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
(江蘇省邗江中學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