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錦江弦歌(下)

2013-12-29 00:00:00丁磐石
書屋 2013年4期

李方桂

李方桂山西昔陽縣人,1902年出生于廣州,1987年8月病逝。先生中學入的是北京師大附中,1921年就讀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4年以優異成績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由于在該校醫預科也讀拉丁文、德文,引發他對研究語言學的濃厚興趣,遂改學語言學,取得學士學位。他隨即進入芝加哥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師從該校最著名的人類語言學家Edward Sapir及結構語言學派的開山大師Leonard Bloomfield,研究美洲印第安語言,后榮獲博士學位,又在哈佛大學研究一年。

1929年,先生年僅二十七歲即返回祖國,被當時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所羅致。此后抗戰期間五、六年間國難甚殷,該所即遷往四川宜賓縣李莊,以后他與趙元任、李濟、羅常培等學者把中國的史學、語言學、考古學帶上了現代人文科學之路,先生在此期間還與趙元任、羅常培共同翻譯了瑞典高本漢名著《中國音韻研究》一書。

由于梅貽寶代校長的一再盛情邀請,李方桂到成都燕大執教了。他除認真教語音學外,還多次去我國西南邊陲地區調查研究非漢族的語言,被譽為“非漢語語言學之父”。

1946年秋,他應哈佛大學的邀請,赴哈佛大學任教,以后又到耶魯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任教授,一直到1969年退休,但普林斯頓大學、夏威夷大學還聘他為教授,故有第二次退休之說。他以后還關心新中國語言學教學事業的進展,曾偕其夫人兩次回國探親、講學。

蕭公權

先生江西泰和縣人,他說話帶有濃厚的四川音。據說原因是其父曾為四川崇慶州教諭,其家人多留居該地,先生六歲時即隨該地老秀才羅先生讀《史鑒節要》、《聲律啟蒙》等中國古書。

1907年,先生十一歲,再讀《論語》、《孟子》、《國語》等書;十三歲時還到重慶學習英文,翌年又學日文。1915年,再到上海入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學習自然科學課程。該校教國文課的是名學者葉楚傖,先生遂有很厚實的國學根基。1918年,他年二十二歲時即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0年入美國密蘇里大學哲學系,學習哲學史、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教育學和法文、德文等。1926年先生入康乃爾大學哲學系研究生院,1926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政治多元論》。

1928年,先生回到祖國,在南開大學任教。三年后,又在燕京大學任教授,開有《政治學概論》、《西洋政治思想》等課程。后又回清華大學政治系,講授《當代西洋政治思想》,與錢端升、張奚若等多有學術交流。抗戰爆發,先生未去在云南的西南聯大而回到成都。他既執教于四川大學,也在成都光華大學任教授,并家居光華大學的教員宿舍區“六三別墅”內。先生在此時即開始撰寫其力作《中國政治思想史》,共四大冊,定稿后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即被定為大學教科書。此書內容豐富翔實,且多獨到之見,故深受各大學師生的歡迎。1948年國民黨政府由胡適、傅斯年主持評選院士的工作,標準極為嚴格,當選為人文科學的院士只有四十來人。先生已是政治思想史的權威教授,自然當選為“院士”。也是在那幾年,先生常在《大公報》、《觀察》等報刊上寫時評文章,呼吁與我黨進行和平談判,實行民主憲政。國民黨尊重他,1944年曾禮聘錢穆、馮友蘭、錢端升、陶孟和以及先生同為中央訓練團高級班教師。

先生也很受到川大、成都光華大學師生的敬仰。學校有重要活動必邀請他出席,并常請他向學生作演講。我在上光華大學附中時,眼見成都光華大學舉辦大學生英語講演比賽,便請他主持評判,他評判公允,講的一口英語很漂亮、標準、流利。

先生的內侄薛孔禮(后去解放區改名“薛輝”)是我在光華附中的同班好友。先生的子女也都在這中學上學,與我多有交往。我上該校的高中時就常去拜訪先生,請他在學習上多指點我。先生關懷青年,平易近人,故我多得教益。1945年春,如前所說,我因想師從蕭先生從事政治思想史研究,乃報考燕大政治系,竟考取了(后轉歷史系)。但我是新生,必須先學基礎課,還不能上先生所開的政治思想史課程,但我看到先生講課時常座無虛席,連窗臺上也坐滿了聽課的學生。高年級上過先生開的課程的同學的反映是:“先生學問真是博大精深,貫通中西,聽他講課受益無窮”。

抗戰勝利后,公權師于1949年9月應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之邀赴美講學,后轉為該校專任教授,為時長達十九年,講授的是“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社會制度”等課程。1955年,他寫成并出版《中國鄉村》的英文論著。1960年,該書獲得美國學術團體協會的“人文學術卓著成就獎金”,美學術界稱道這是“融合中西兩個偉大學術傳統的精華”。差不多就在這些時日,先生開始研究康有為。1959年,先生即有關于康有為的學術論文在學術刊物上發表。1975年先生最后一部長篇學術巨著《康有為變法與其大同思想研究》,共四十余萬言,用英文寫成,在美國出版了。1988年臺北聯經出版公司又有中文本出版。

先生在美西雅圖執教,尤注意為中國育才,他培養的優秀中國學者中最著名的代表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汪榮祖教授,其人著作也甚多,曾為我們新《燕京學報》一再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在他的協助下,蕭先生晚年寫的自傳《問學諫往錄》、《跡園詩稿》、《畫夢詞》在港、臺出版了,這以后汪先生又擬出版《蕭公權全集》。

蕭先生全家去美久居后,先生的獨子慶熙后成為很有成就的企業家;先生的長女婿也是有學識的教授,曾是白宮的美國總統顧問,與先生的長女慶華家居費城。先生的次女慶燕則負責管理西雅圖全市的多個圖書館。

蕭先生全家都很懷念祖國和大陸的親友故舊,但先生年紀已高,難于成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國家出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的嶄新形勢,先生乃命其子慶熙回京觀光、探親、訪舊。慶熙兄以后曾多次來到北京。蕭先生的兩個女公子慶華和慶燕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也回到祖國,他們參觀首都的新貌,與薛孔禮兄妹和我們幾個光華附中的老校友團聚,暢敘數十年的別情。

陳寅恪

現在我再細說大學者陳寅恪在成都燕大的一些情況。他是江西修水縣人,1890年生。其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是主張變法維新的地方大吏;其父陳三立曾任吏部主事,也是維新健將、著名詩人。1902年,寅恪先生年未弱冠,即隨其長兄畫家陳衡恪(師曾)赴日本求學。1910年后又負笈歐美,先后在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留學,以后再入學美國哈佛大學,先生留學外國長達十余年之久。1925年,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改為我國規模齊全的高等學府——國立清華大學后,即設有“國學研究院”,由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對文學很有造詣的吳宓任院長,并邀請大學者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為該院導師。吳宓曾與陳寅恪在哈佛大學同過學,對陳寅恪學貫中西學識之淵博非常欽仰。他曾說過,陳寅恪是我國最有學問的學者,于是也推薦陳寅恪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時為清華大學的曹校長問:陳寅恪是哪個歐美大學的博士?在場的梁啟超就插話說,他出身于書香世家,國學根底本來很深厚,后來又留學歐美,上過很多國家的有名大學,就是沒有想得博士學位,而想多學得外國的語言文字。因為他明白,多掌握許多種語言文字,才能掌握許多外國的學問。他懂的語言文字有十七八種,所以學問比我大。于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也聘寅恪先生為導師了。這個研究院后來出現的一個盛況,寅恪先生講課了,有不少教師、教授也去聽課,所以就被人們稱寅恪先生為“教授的教授”。

抗日戰爭發生,北大、清華、南開都南遷到西南抗戰大后方云南昆明,合并成為“西南聯合大學”。寅恪先生亦南下執教于此。1939年,英國牛津大學特聘寅恪先生為教授。這是該校首次聘請中國人為專職教授。1940年,先生擬赴英履新,但因戰事阻滯,只好留在香港大學任客座教授。后來日寇又占領了香港,1942年夏,先生即去桂林廣西大學執教;1943年秋,寅恪先生應成都燕大的再三請求,攜家到成都任教了。

寅恪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大學者。他的學識淵博精深,研究范圍異常廣闊。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語言學、敦煌學、中國古典文學,以及史學方法的研討中都有卓越的成就,特別是他研究中國中古史的著作影響更大。

1944年寅恪先生在成都燕大開了“魏晉南北朝史”和“元白詩”兩門課;同年秋季又繼續開了“唐史”和“晉至唐史專題研究”兩門課。

寅恪先生身體瘦弱,穿的總是一件中式長衫,來上課時都是掖著一個藍布包,里面都是講課用的書籍。他一走進課堂就先寫黑板,先寫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大黑板材料,然后坐下來慢慢講解。他講課聲音不高,還稍帶長沙口音。他不像有些教師那樣口若懸河,以口才取勝。我是1945年才入成都燕大,先生講的課我沒有聽過,這些情況多是高年級同學告訴我的。他們說,先生講課是以精辟深刻內容吸引著學生。他講課必有新的內容、新的見解,而這些新見解又都是以確鑿的史實和周密的考證作基礎,因此有很強的說服力,非常富有啟發性。比如先生講唐高祖李淵起兵時,曾向突厥稱臣借兵,此事就為正史所深諱;但寅恪卻能探幽發微,考證得一清二楚。還有學長說寅恪師一貫提倡研討課題,一定要廣搜史料,有詳實豐富的史料才能得出很好的史識。他還強調研究討論問題,決不能人云亦云,曲學阿世,嘩眾取寵;一定要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獨到的新穎的創見,求得科學真理,這樣才能把學術文化真正推向前進。寅恪先生在講課中還指出,運用史料應注意揚長去短,充分發揚其優點。例如《全唐詩》,如能作系統地研究就能以詩證史,成為極好的史料。又如清人楊鐘義的《雪橋詩話》,就從其詩題中也可查知若干掌故,補正史之不足。《太平廣記》的體裁是小說。寅恪先生說,小說亦可參考;雖說無“個性的真實”,但有“通性的真實”,亦可資參證。又如敦煌石室中之俗文學材料,經文之書尾紙背所記之賬目或雜記也有參考的價值。先生更很重視佛教史的研究,認為佛教對唐代的政治、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

寅恪先生對如何研究唐史還提出了基本觀點:“首先應將唐史看作是與近百年史有同等的重要性。因唐代與外國、外族之交接最為頻繁,不僅限于武力的征伐與宗教之傳播;唐代內政亦受外民族之決定性影響,故須以看待現代國際關系的觀念來看唐史。其次是指時間上的觀念。近百年中變遷有快速的劃時代的變動,對唐代也應有此態度;從武則天掌權到唐玄宗安史之亂就是重要的變動時期。”

凡此種種講授,都給聽講者以很大的啟迪,所以來陜西街燕大校本部聽陳先生講課的,不僅是成都燕大的師生,也有華西壩幾所大學的學生和教師,如當時在金陵大學執教的程千帆等就是聽課者。燕大的大教室容納不了,只好改在華西壩的一個更大的教室。這時還有一段佳話在流傳。許多四川老學人都知道,成都不僅是物產豐富的“天府之國”,且從漢代起,就很重視文化教育,涌現過像“文翁”、司馬相如等文人,是文化之都。清末民初,為提倡文化教育,更把一些經史學家、著名的詩詞作家等尊崇為“五老七賢”。哪些人被尊崇為“五老七賢”,其說不一;“七賢”是哪幾人,也各有說法。但準確的是,其中有晚清舉人林思進,字山腴,是著名詩人,也是四川大學中文系的名教授。寅恪先生改在華西壩大教室講課了,他也來聽課。寅恪先生的父親陳三立是清末民初很著名的詩人,實際也是當時詩壇的主持人,也是林思進的知交。山腴先生來聽課了,被寅恪先生發現,連忙走下講臺,恭恭敬敬地迎接,口口聲聲地說:“很不敢當。”

當聽眾對陳先生的講授正聽得入迷時,禍患又向先生襲來。寅恪先生因為讀書非常用功,體質本來很弱,抗戰開始后,又疲于四處奔波,右眼遂失明了,僅靠視力很差的左眼看東西。1944年冬又摔了一跤,左眼的視網膜也脫落了,先生從此雙目失明。成都燕大校方雖再三請名醫醫治,卻無效。寅恪先生的夫人唐筼有心臟病,膝下兩女年紀尚幼,先生失明乏人照顧,成都燕大許多學生都自愿盡心出面照拂。經過歷史系研究生劉適(后去解放區,改名“石泉”)的精心安排,女同學白天值班,男同學值夜班。陳先生白天多讓值班的女同學給他讀小說,晚上陳先生心緒不佳,常失眠,但很關心國家大事,常要值班的男同學給他讀報,并多談自己的處世治學經驗,使這些同學很得益。劉適值夜班時,先生問他作研究生畢業論文,要選什么題目?劉適說自己對中國近代史最感興趣,想探索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慘遭失敗的深層原因。陳先生表示贊成,并且說:“我可以指導你。其實我對晚清的歷史還是熟悉的。不過我自己不能作這方面的研究。認真做,就要動感情,那樣,看問題就不客觀了。”因為陳先生的父、兄都因為實行維新變法失敗而遭到慈禧朝廷的貶謫、嚴懲,陳先生這樣的表示就使劉適兄喜出望外。經后來他們商定以《中日甲午戰爭前后的中國政局》為題,最后寫成了一篇十五萬字的大論文。在寫作過程中,從搜集史料到整理、鑒別與解釋史料,形成觀點到最后寫出初稿,無不經過寅恪先生的指點、審查,論文每完成一章節都要念給寅恪先生聽。陳先生的記性特別好,往往事隔多日,聽下一章時仍記得前一章的內容。前后左右縱橫貫通地進行聯系分析,他提出很有啟發性的獨到之見,這論文真是凝集著寅恪先生的心血。但它寫出交卷后,已是1948年8月的事。那年8月19日蔣介石政權在報上發表了黑名單,通緝各大學的進步學生。這次燕大上黑名單的學生共有三十一名,其中就有思想很進步、積極參加進步愛國學生運動的劉適兄。因此他和他的夫人(也是燕大歷史系的高才生)李涵(在學校時的姓名是繆希湘)在校方的協助下,撤退到了解放區。新中國建立后,他倆夫婦都分配到武漢大學歷史系執教。令人高興的是,這篇由陳寅恪指導撰寫的劉適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在北大圖書館的燕大檔案中發現了,而且由“三聯”書店出版后,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重視、歡迎。

石泉(劉適)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就在武漢大學歷史系執教,講我國近代史時自然多講陳寅恪所闡明的創見。但在1958年的“拔白旗”運動中卻被當作“白旗”,受到猛烈的批斗。在這種情況下,石泉兄只得改治歷史地理學,并教授這課程,專治荊楚歷史地理學。

這以后,石泉兄曾多次表示對寅恪大師的懷念,說如果自己繼續研究中國近代史,學術成績會更大。

這里還應該回頭再談寅恪先生晚年很悲慘的遭遇。1945年秋,寅恪先生赴英國治療失明的雙眼。可惜手術仍未成功,而回到北平清華大學,并繼續指導燕大研究生寫碩士論文。但英國皇家科學院為表彰先生在學術上的巨大成就,還是授以該院的外籍院士。

1948年末,北平即將解放。先生又應陳序經等人的邀請離開北平,同家人南下到嶺南大學任教。

不久院系調整,先生又調到中山大學歷史系任教授。他作為世界著名的權威學術大師,到廣州執教,在初期當然備受有關當局的尊重、優待。如還派人幫助陳寅恪編著了他晚年的重要學術著作《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等,寅恪先生在學校既有專門的宅院,還有護士照料醫藥等等,對這些照顧、優待,陳寅恪是衷心感謝的。

但是在1957年,事情就逐漸起了變化。此時的極“左”思潮日益澎湃,在這狂潮中,盡管廣東省委給中山大學打過“不能動陳寅恪”的招呼,但在反右運動后期,學校在給教師排隊并上報時,還是把陳寅恪排到“右派”邊緣的“中右”,這也預示著陳寅恪會有前途不佳的兆頭。

“文革”期間,陳寅恪被抄家,掃地出門了,勒令搬出教授住宅區。

涕泣對牛衣,卌載都成斷腸史;

殘廢難豹隱,九泉稍待眼枯人。

“牛衣”意指“囚衣”。我一再讀陳寅恪與夫人唐筼的訣別詩,一再淚下。我再讀中山大學陸健東寫的《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我更感慨莫名。

1969年10月7日五時許,寅恪先生走完了他七十九年的人生歷程;死因是心力衰竭,伴以腸梗阻、腸麻痹。

吳宓

談陳寅恪大師,自然也會談到文學巨匠吳宓(雨僧)的事跡,吳宓曾兩度執教燕大。一次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在清華大學任外文系教授時也在燕大兼課,而且是燕大外文系的第一位中國教師。這是由于燕大英文系同學楊繽(后成為我國新聞界的名記者、很重要的負責人楊剛)領頭向燕大校方要求的結果。1943年寅恪先生由廣西大學來成都燕大執教了,吳先生決心利用“西南聯大”給他休假的機會,“與寅恪、(蕭)公權共事、共學”。

1944年10月,吳宓先生在成都燕大講授《世界文學史大綱》、《文學與人生》兩門課程;對《紅樓夢》也有深研,他在成都燕大設有《紅樓夢》的講座,亦很受大家的歡迎。

吳先生生活也很簡樸,初來成都燕大時,也與好些教員一樣,暫住在距成都燕大校本部只有一里遠的何公巷的男生宿舍內的一間屋子里。他也經常穿著中式布衫、布鞋,我們幾個也住校的新生在早上七點鐘便同他一起步行到陜西街校部去上課。他很平易近人,常同我們邊走邊聊,主要是勉勵我們要好好學習。他得知我們都是文法學院的學生后,特囑咐我們要學好國文和英文這兩門課程,把學習的基礎打得很堅實。

吳宓先生是陜西涇陽縣人。他家也是書香名門。他少時就聰慧而刻苦讀書,上初中后便常寫詩撰文,故以后能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學堂”而留學美國哈佛大學。他深研中西文學,與陳寅恪、湯用彤同被稱為“哈佛三杰”而享譽于學術界。他后來也是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的名教授而桃李芬芳,培育出很多文化學術精英。

吳先生又到成都燕大來講學了。眼見成都燕大的學術讀書風氣仍然濃厚,他很滿意,特別是他的知己陳寅恪雙目失明后乏人照拂時,成都燕大許多學生竟自愿日夜論班看護,他贊嘆說:“想不到這個外國辦的教會大學的學生還這樣講求尊師重道,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高尚傳統美德。”他對燕大更有感情了。

1944年秋,燕大隆重慶祝學校在成都復校兩周年。吳宓先生特撰對聯祝賀。一幅貼在陜西街校部大禮堂的正中壁上:

眾志成城,天回地壘;

一心問道,鐵叩珠門。

另兩幅對聯分別貼在文廟男生宿舍的二門和三門兩側:

復校興邦,事同一體;化民救世,業始吾心。

處變知常,允文允武,先憂后樂,成己成人。

1944年暑假,吳先生在成都燕大講學期滿準備返回西南聯大,燕大同學特開會歡送,贈物獻花,非常熱情。先生十分感動,遂賦詩二首表述自己的惜別心情:

客座慚虛講,將歸黯別情。

今宵來盛會,多士見真誠。

歌詠添余興,嚶鳴求友聲,

師生融融樂,吾早愛燕京。

贈物深深意,意濃物亦精。

綠箋通遠訊,紅燭待天明。

菊慕陶公潔,蓮思周子清。

束花當佛獻,何殊桂冠榮。

其后不久,抗日戰爭勝利,原內遷各大學紛紛復員。先生遂留在成都燕大繼續執教,并指導畢業生寫論文。1946年夏,燕大師生都復員到北平,先生卻應聘去了武漢大學,任外文系主任。

吳宓先生有深厚的國學思想。他認為中國文化是最好的,可以補充西洋文化缺點。而中國文化內容應“以儒學(孔子)為主,佛學為輔”,故欲明瞭中國精神、道德、理想,必須兼通儒佛”。他在武漢將近解放時,卻擔心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后不容易自由調職,遂于1949年4月匆匆離開薪資高、地位固的武漢大學而飛抵重慶。他本意到成都“東方文教研究院”去研修佛學,兼在四川大學教學以維持生活,再慢慢地出家為僧。但卻因當時成渝交通阻斷,不能去成都,只好在梁漱溟先生所辦的勉仁文學院講學。解放后,先生被調整到西南師范學院。由于當時我國實行“一面倒”的錯誤方針,教育也須學習蘇聯。西南師范學院奉令取消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采用的英語課,而讓學生都學只有少數國家才用的俄語。先生用英語講授了三十多年的西方文學課也停止了,只得轉入歷史系教授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紀史,這時先生更后悔自己當年的“輕舉妄動”。

但是先生是愛國的,關心國事的。也在解放前夕,他還拒不接受眾多友好人士的勸告,謝絕了海外的邀請,毅然決定不去美國講學、居住,也不到香港大學、臺灣大學任教。對海外的高薪引誘,他的回答是:“宓生為中國人,死在中國土。”他擁護中國共產黨,1950年初,他滿懷真情地稱贊重慶軍政之最高當局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的公正廉明。他積極參加學習,努力從事教學工作,受到了表揚。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劃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而受到批斗,以致目盲;以后又因拒不“批孔”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而更受盡打擊、摧殘,最后竟被遣返到陜西涇陽老家而含冤去世,時為1978年1月17日。

1976年秋,“四人幫”被粉碎,雨過天晴,胡耀邦大力平反冤假錯案,陳寅恪、吳宓兩位學術大師的冤案亦得到昭雪,但陳先生早已被整死,而吳先生在“四人幫”被粉碎后也病歿。這無論如何,都給我國學術文化事業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最新在线|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无码91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人与鲁专区|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99伊人精品|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日韩第八页|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在线播放91|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内视频精品| 国产97色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播五月综合|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欧美五月婷婷|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国产色网站| 亚洲免费成人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欧美日韩第三页|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91无码国产视频|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玖玖视频|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在线导航|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婷婷色中文网|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二区|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亚洲综合第一页| 99精品在线看|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www.youjizz.com久久|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黄色| 成人亚洲天堂|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