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全球連鎖品牌酒店在中國區搞了個別樣的招聘日活動。現場未設單獨的面試房間,求職者可自由活動在游戲區、瑜伽區、大床體驗區、茶藝表演區。人力資源總監就站在大廳里,你可以隨意與他聊天。試坐一下客戶大床,品品咖啡和茶點,抑或用手機拍下身著制服的酒店員工在T臺走秀,再進入游戲角,讓你拿獎拿得挺High……
綠蘿與音樂、人聲與笑語構成的招聘Party,讓求職者以高能見度直面開放式的企業文化,堪稱招聘模式的3.0升級版。招聘方在輕松隨意的互動中觀察和了解求職者;求職者在感受企業文化和形象的同時,暗自揣量個人訴求與招聘方的契合度。相比較,一些傳統招聘形式的蒼白在于“沒文化”,打廣告、投求職信、面試的老套路大家司空見慣,想說愛你不容易。
沒有求職者不想摸摸企業的“脈”,對企業的人文環境、員工關懷會更感興趣。按說招聘日祭出T臺風采展示,算不得盛舉,但由此透露出的溫暖親和、尊重員工的企業文化信息,讓人“不思量,自難忘”。企業本是一棵樹,長在那里,文化是根,秀色是繁花似錦,前來棲息的“鳳凰”,一定會努力丈量從花瓣到根部的距離,了解這根到底扎得有多深。
春暖花開的季節,招募選人與企業文化這一首交響曲,是值得品味的。人力資源開發從來都與企業文化密切交集——招聘是基于文化而外顯的面孔,求職者心儀的“文化招聘”終將成為一種趨勢。
“以人為本”也好,“仁者愛人”也罷,尤需HR率先踐行。文化從哪里來?由人化文;文化有何作用?以文化人。為什么有些明明是發展態勢特別好的企業,其招聘行為不招人待見?或硬梆梆、或故作神秘、或居高臨下、或山寨版洋范兒……凡此種種,都會讓人通體不適。正如一位90后求職者用一副對聯話感受:“為何對焦失調,但求驚鴻一瞥”,橫批是“什么情況?”其實,有文化的招聘并不一定要“載歌載舞”、隆重華麗,適合自己就好。這“好”中一定要讓應聘者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吸引力”,使其找到在此平臺上能放大自我的那種感覺。
朋友圈里的一位HR,最近赴外埠組織校園招聘。面對十幾個想應聘又猶豫的優秀工科生,他說:“想了解我們企業,不妨看看我帶來的書,專寫我們公司成長故事的,就兩本,誰搶著就送給誰!”說著將兩本書舉過頭頂。第二天早晨,正是那兩個“搶”到書的學生找他簽約來了,坦言“這一宿被洗腦了”。可見,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多么地吸引人才!
樹之繁枯,仰仗根的滋養,于人,于企業,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