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關鍵詞
————促進就業————
人大代表蔡 :中國的就業問題已經從總量的問題變成越來越明顯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雇不到農民工,另一方面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困難。那么這就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當畢業生從一個精英式教育轉到一個大眾式教育后,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技能和市場的匹配難度越大,需要更長的時間找到合適的工作。
政協委員遲福林:學生就業難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太慢,本來大學生應該大量進入服務領域,而我國現在服務業占據的比例較低;二是大學的教育結構與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
政協委員侯欣一:法律應該為推動就業、促進就業公平助一臂之力?,F在就業歧視問題依然嚴峻,救濟渠道不暢通導致一些求職者不得不放棄維權。要想實現公平就業,就一定要從制度上予以保障。
————養老保障————
人大代表張育彪:公務員和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時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后卻能領取高于企業人員的養老金,且公務員的退休金多數是由國家財政支付,這樣的養老金“雙軌制”顯然有失公平。
政協委員李志軍:養老金“雙軌制”的根源還是在于行政體制中的“隱形障礙”——政府機關既是退休養老金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受影響者。因此,只有在政府職能轉變問題上有所突破,實現政事徹底分開,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才能得以順利進行,養老金“雙軌制”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破解。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我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刻不容緩。民政部把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十二五”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加快制定、完善相應法規政策,加大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制定落實老年福利政策,力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護理補貼,建立優秀的養老護理員隊伍,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等。到2015年,養老床位要達到每千名老人30張,城市社區為老服務覆蓋率要達到100%,農村達到50%。
————教育公平————
政協委員曹衛星:教育公平問題是人們關注度極高的一個問題,中央提出“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我認為教育公平至少應包括三個層面,即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而起點公平是最大最重要的教育公平。
政協委員朱永新:解決教育公平的問題,是最大的困難和挑戰,當務之急是解決師資的問題,就是讓農村、薄弱學校擁有好的老師。
政協委員雷后興:從表面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少緣于農村生源質量相對低,但從深層次而言,教育是否公平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國家未來重點大學招生名額應適當向農村傾斜,也可以考慮給重點大學招收農村學生設定一個指標,比如限定重點大學招收的農村生源學生不低于30%。
人大代表楊曉霞:如果不出臺政策加以妥善、有序的統籌引導,將嚴重影響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公平教育的權利,我希望在國家層面抓緊制定出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就學、升學的相關具體政策,特別是對外來務工子女接納人數多的地區,要有條件準入,否則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政策洼地。
————醫療衛生————
人大代表韋飛燕:要想加快打破“以藥養醫”怪圈,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讓醫院盡快回歸其公益性質的本位。其次,仿照北京一些醫院的成功經驗,提高增加醫生的掛號費、診療費等“醫事服務費”,體現醫生的專
業價值,扭轉醫院“以藥養醫”的困境。三是加快落實基本藥物制度,讓藥品招投標制落到實處,而不是走過場。
人大代表瞿佳:如何發揮公立醫院在醫改當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醫院也好、醫生也好,我們和廣大老百姓是一條戰線的,而且共同的敵人就是疾病,政府要領導我們兩者協同、共同努力,讓老百姓信任醫療機構、信任基層的醫務人員。
人大代表李秋:由于一、二級醫療機構病人自付費比例較低,開展“先看病后付費”的風險較小,所以可以先從一、二級醫療機構開始試點,逐漸推廣“先看病后付費”,能夠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樣也可以鼓勵更多患者到基層醫療機構處理常見病,緩解大醫院的擁擠壓力和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
數字兩會
10% 今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提高10%。
280 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25元提高到30元。
6069 全國政協收到提案總計6069件,立案5651件,其中三成委員提案聚焦改善民生。
900萬 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6%。
13億 目前我國全民基本醫保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各項醫療保險參保超過13億人。
13.8萬億 2013年財政預算支出13.8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10%。
2萬億 目前我國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已經超過2萬億元。
(本文觀點、數據均摘自人民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