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一環。教學活動如果不能體現這一本質性特征,那么課改就流于形式,而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能直接反映教師教學的成敗。
賈慧冬老師講授的《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就在努力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這堂課注意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教學效果是顯著的。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訪談,鼓勵孩子們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課后的訪談,我們對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評價的活動,有以下收獲。
一、學生評價的確能促進教師的發展
學生評價教學不是以旁觀者而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去觀察教學,因而是師生課堂教學“交流—互動”的體現,真實反映著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而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二者的完美統一,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換言之,學生評價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改進教學方式。教師只有把評價意見作為指引自己進行課程設計、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在與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檢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自己的教學,根據評價結果改進教學設計,改變教學方案,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師專業水平可持續的良性發展。學生對賈老師講授的《我愛故鄉的楊梅》,無論是從教學角度還是從教材挖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給予了準確的評價,結果具有真實可靠性,也使教師有不同程度的受益。
二、學生評價真實地反映教學情況
課堂教學雖有專家教師的評估,但是學生最有發言權。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能力,學生本身最有發言權。學生的發言也更能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
三、學生評價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理念。人們常說,“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并輔助教學,改進教育教學,為教學服務”。評價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評價能關注個體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最大可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賈老師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師不斷反思學生評價、不斷調整教學方案的最直接體現。通過反思加深了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教師的教學才更關注學生的生成,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總而言之,我們要鼓勵學生從學習發展的角度去評價教師的教學。一切有關課程、教師、教學的研究,其核心應當立足于對人的學習的關注。從學生的視角來關注課堂,著眼于學生深層次的發展,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自主成長,主動發展,才能實現“構建成長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目標,才能使我們的孩子成為樂學、會學的孩子,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昆區團結大街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馬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