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課堂小學數學改進組是“石景山區綠色教育發展實驗區”的一個組成部分,項目組成員與北京市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深入學校課堂,與一線教師共同研究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學生學習規律,組織教師教學反思,以多渠道、多途徑與教師一起探討綠色課堂教學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原有教學方式下,教師是“指揮家”“導演”,學生是“演員”,在被動學習,被動思考。今天的教學,教師放心而退,適時而出,點撥學生的疑難處,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孩子們在課堂上,時而自己思考,時而互相討論,時而高高地舉起小手,時而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意見,時而緊鎖眉頭,時而眉開眼笑,時而……學生行為發生了變化,課堂由原來的“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原來安靜的課堂變得有序而“熱鬧”。
一、讓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權利
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時,會發現許多問題。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的困惑、困難、疑問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出來,讓學生的問題成為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源。
1.由教師本身引發學生質疑問難
周穎老師執教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一課。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一條16厘米的線段,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將線段任意截成三段,圍成三角形。幾分鐘后,有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展示著自己把16厘米截成哪三段,并圍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孩子默不作聲。接著教師問:“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嗎?”剛才默不作聲的學生一下子找到了說話的機會,有的說:“老師,我把16厘米截成了2厘米、4厘米、10厘米,怎么不能圍成三角形?”有的說:“我把16厘米的線段截成3厘米、5厘米、8厘米,也沒有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條線段都可以圍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條邊存在著怎樣的規律呢?帶著這些問題,教師引領著孩子們進一步深入地探究三角形邊的規律。
2.由學生自己引發質疑問難
沈艷春老師執教四年級數學“數學廣角——方陣”一課。上課伊始,教師就學校喜遷新址的情景出示了一個實際問題:如果要在正方形的花壇邊上擺月季花,每邊擺6盆,4個頂點都要擺,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學生試著解答之后,全班進行交流。學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后,教師提出下面的問題:“你聽明白了嗎?”“還有什么想問的嗎?”由此,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的發言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課堂上,讓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權利。由學生的質疑開始,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研究、討論,訓練了學生自主分析與評價的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二、讓學生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獨立思考是學生小組活動、發表意見、與人合作的前提。只有學生獨立思考,才能融入學習活動之中,收獲個性化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才能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沈艷春老師執教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性質”一課。首先比較3和30的大小。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教師在0.3的末尾添上一個0,變為0.30。接著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剛才我們在整數3的末尾添上了一個“0”,是30,大家認為30比3大,還知道30是3的10倍,現在0.3的末尾也添上一個“0”,是0.30,0.3和0.30的大小會怎樣呢?教師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從不同角度思考、驗證、交流、探索,歸納出小數的性質。
獨立思考、自主合作讓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的探索發現之旅中,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挫折。
三、讓課堂成為學生交流分享的平臺
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表達的欲望,教師在此時應該創造條件,讓課堂成為學生交流分享的平臺。
執教六年級“數學廣角”一課時,筆者出示了這樣的問題:媽媽給小紅買了一輛玩具小火車,小火車有大小兩種車廂,大車廂每節長8厘米,小車廂每節長5厘米。大小車廂共有12節,除車頭外,車廂共長75厘米。大車廂、小車廂各有多少節?
學生明確了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后,經過獨立思考,呈現出了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用數字的特點解決問題:小車廂每節5厘米,它的倍數的個位數字一定是5或者0,而大車廂長度的個位數字必須是5或者0,只有5×8=40,所以大車廂有5節,小車廂12-5=7節。用擴倍的辦法解決問題:既然小車廂每節5厘米,大車廂每節8厘米,共12節,總長75厘米,讓小車廂和大車廂的長度分別擴倍,發現小車廂擴大7倍,大車廂擴大5倍時,正好共12節,總長75厘米。用嘗試的方法解決問題:大車廂1節,小車廂11節,總長度63厘米,不符合條件,接著再試,大車廂2節,小車廂10節,總長度66厘米……直到大車廂5節,小車廂7節,總長度75厘米……
課堂上不再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也不再是教師一人說了算,而是師生平等研討、相互交流的場所,是師生相互鼓勵、相互分享的平臺。
近年來,我們逐漸領略、感悟和理解著綠色教育的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給課堂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在學習交流中明理,在學習研討中悟法,在課堂實踐中踐行,在反思研磨中提升。
(作者單位: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馬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