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幾年前,便有IT人和媒體從業者開始談論比特幣的價值,在所有人都知道對他投資能獲得翻倍的投資收益后,擔心他的炒作對市場帶來的消極影響,卻似乎從未被正視過。但眼下,隨著爭議聲日漸增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始對比特幣實施“圍剿”策略。
不知風險 談何控制
盡管已經炒得熱火朝天,但仍有很多人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比特幣。簡單來說,比特幣就是一串代碼。但它不是想有就能有,只能按照預設的程序“制造”。并且,按照其預設程序,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制造的速度減慢,直至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在很多人看來,比特幣的受捧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比特幣背后的邏輯是,對金融機構“有限理性”的不信任。所以,比特幣試圖證明的是,貨幣的發行不必依賴任何機構。
依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比特幣缺乏政府信用作擔保,因此它并不是貨幣。一旦出問題政府不承擔責任,風險非常大。他表示,中國人都希望一夜暴富,但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被“炒死”,沒有別的結果。而來自比特幣中國等交易平臺也紛紛進行風險提示。比特幣中國網站上提示,“比特幣的交易有極高的風險,它沒有像中國股市那樣的漲跌停限制,同時交易是24小時開放的。比特幣由于籌碼較少,價格易受到莊家控制,有可能出現一天價格漲幾倍的情況,同時也可能出現一天內價格跌去一半的情況!入市須謹慎,一定注意控制好風險!”
未被挖掘的黑暗面 避免監管的優勢
數字貨幣比特幣被一些國家接受,也被另一些國家禁止,但它的價值卻始終朝著一個方向發展,那就是上漲。比特幣已經在數個地方成為了有效的支付方式,甚至它還成為某所大學的最新研究領域。然而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目前相關部門并沒有制定對這個貨幣的監管政策,一些陰謀家們利用數字貨幣系統這一“優勢”來使他們的比特幣挖掘有利可圖。
對于比特幣,各國政府有許多話要說,但當談到如何處理這種數字貨幣時,大多數政府都緘默不語。缺乏監管已經導致一些陰謀家利用了這種比通過越軌行為來牟利的黑客更“道德”的立場來牟取暴利。上個月晚些時候,Twitter用戶豐塔斯(Fontas)發布了一條tweet消息,邀請比特幣挖掘者“入伙”獲得瘋狂利潤,并稱這么做是自愿的。還有那么多的比特幣在四處流動,在過去幾年里,相當一部分已經被挖掘出來,特別在普通用戶已經能獲得專用硬件和比特幣價值持續上漲的時候。
豐塔斯還指出:“現在,監管政策缺乏允許一切發生。”而這也正是本周中國禁止該數字貨幣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宣布,中國公民可以使用這種貨幣,但這是自擔風險行為。每個人都在猜測這種貨幣的監管政策可能于何時出臺,但是在那之前該數字貨幣還是有點混亂。
引監管部門出手 玩家稱再跌就大買
隨著央行聯合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印發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在這個通知當中,央行明確了比特幣為“網絡虛擬商品”,而不是貨幣。消息一出,比特幣聞聲下跌,一個小時內價格由6970元跌至4520元左右,跌幅達35%。此前,比特幣曾從11月18日的3269元一天飆升到6989元。而今年1月初,比特幣的價格不過80元。
遂即,便有資深比特幣玩家表示,如果比特幣再往下跌,就大量買入。其他多位比特幣玩家也持有這樣的態度,在他們看來,比特幣價格下跌正是買入的好時機。第二天,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又迅速回升到6160元。讓很多這一愿望落空。“現在看來,大量買入的機會不大了。”有玩家表示,比特幣價格越高,賺錢就越難,原本指望央行的通知,比特幣能跌得更多一些。
一位今年初進入比特幣圈子的IT工程師表示,現在比特幣價格走高了,自己會考慮去買一些萊特幣等“山寨幣”來進行投資。
顯然,這些玩家做出看多的投資判斷,是基于對《通知》的深入解讀。《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納入監管,這意味著,比特幣交易平臺需要按照要求來進行正規化運營。《通知》還要求比特幣網站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報告等法定反洗錢義務,切實防范與比特幣相關的洗錢風險。《通知》規定,作為比特幣主要交易平臺的比特幣互聯網站,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依法在電信管理機構備案。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分析,目前,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等交易平臺已經進行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登記注冊。而那些登記注冊的平臺,則需要迅速提交材料。同時,針對比特幣具有較高的洗錢風險和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風險,《通知》要求相關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的要求,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報告等法定反洗錢義務,切實防范與比特幣相關的洗錢風險。
據了解,目前,金融機構與支付機構并沒有涉足比特幣。目前,比特幣在中國已經有一些商家象征性地接受比特幣付款。在北京的車庫咖啡、Second Place酒吧,以及一家名叫雕爺牛腩的餐館可以使用比特幣付款。11月初,百度與加速樂合作上線了國內首個比特幣支付平臺。南文公關、果殼等互聯網創新網站也都接受比特幣付款。但比特幣的線下實踐,付款的終究是少數。據趙東介紹,在車庫咖啡使用比特幣付款的比特幣,折算成人民幣一共1000多元,而雕爺牛腩餐館也只是借“比特幣支付”來做營銷。而央行在《通知》中的上述語句表明,如果比特幣買車、買房、吃飯等使用比特幣進行線下實體交易的商家,將有可能受到處罰。
央行的這一規定將再次限制比特幣的產業鏈發展。此前,依托于比特幣,產生了一整套產業鏈。上游是生產礦機、挖礦(用軟件挖掘比特幣)、交易平臺,在下游還有許多支付、商家合作等環節,以及基于移動端的APP呈現比特幣的相關信息。“現在我們要考慮轉型,比特幣的線下支付這個細分領域沒有什么商業機會。”一位在比特幣行業創業的公司CEO表示,公司很有可能轉向其他支付工具的線下商業化。
可見,中國的比特幣產業鏈也需要成立一個民間的行業組織,打通企業與監管部門的對話通道。而在目前,美國比特幣基金會的中國分會正在籌建當中,國內的一些比特幣組織也正在自發的籌建當中。這些組織將推動比特幣行業企業與監管部門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