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眼中的2013年度十大國際新聞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2月4日盤點了年度十大國際新聞,分別是:
10.超級臺風“海燕”來襲
盡管做了準備工作,這場肆虐菲律賓中部、把沿海城市塔克洛班夷為平地的臺風仍然導致5000人死亡,近兩百萬人無家可歸。
9.印度強奸風暴
去年底德里巴士輪奸案震驚全球,今年余波未平,引發大規模示威活動,抗議者要求加大對婦女的保護和盡快伸張正義。
8.中國的海上緊張局勢
在南海和東海,持久的“領海”爭端今年曾有演變成地區危機的危險。
7.孟加拉國工廠災難
4月24日,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郊區拉納購物中心發生倒塌,造成1100多名工人死亡,成為近年來最嚴重的工業災難。
6.非洲恐怖活動
2013年非洲各地發生一連串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發動的恐怖活動。
5.改革主義新教皇方濟各
3月13日,梵蒂岡宣告新教皇方濟各的產生。
4.斯諾登震動全球
美國國家安全局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公開的秘密文件,披露了美國在全球不同地方所從事的間諜活動。
3.埃及革命的終結?
埃及軍方首腦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7月3日發表電視講話時對埃及民眾說,軍方罷黜了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
2.伊朗新篇章
11月,伊朗與美國和其他幾個全球大國達成了臨時協議,遏制伊朗核計劃,以換取對伊制裁的放松。
1.敘利亞內戰——以及沒有發生的戰爭
8月21日上午,大馬士革郊區傳出沙林毒氣襲擊的報道,敘利亞迄今仍在飽受內戰摧殘。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通脹被低估?(作圖)
中國的GDP平均年增長率一直維持在9%以上,但平均通脹率卻不超過6%?
對于大多數中國觀察家來說,不會說漢語,不熟悉這個國家,他們只能在數據后面加一個需要注釋的星號。但現在他們也在嘗試直接分析最重要的數據,包括通脹和增長數據。英國《金融時報》稱,以埃米·納卡穆拉為首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最近中國的通脹被低估,而消費增長卻被高估。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了驚人的增長,GDP的平均年增長率一直維持在9%以上。與此同時,中國的通脹率一直比較低也非常穩定。在增長這么快的情況下,1997年以來平均通脹率低于2%并且從未超過6%,這可信嗎?
納卡穆拉的分析以恩格爾曲線為基礎。當他們畫出1995年、1998年、2000年中國的恩格爾曲線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曲線會朝下移。換句話說,根據官方統計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際總支出(去除通脹因素)保持穩定的家庭,決定把他們在食物上的支出減少很多。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家庭收入要高于官方統計數字,或者是食品價格通脹低于官方數字,或者最有可能是這些因素的結合。
新加坡《聯合早報》:為何新加坡華人討厭母語?
新加坡華人學生對自己母語本身的的認同感似乎不那么強烈。
作為一名印度尼西亞華裔,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已經來新加坡幾十年了,平時能夠以流利的華語與人溝通。但她卻發現,如今的新加坡華人學生并不喜歡,甚至討厭學母語,這是為什么呢?
以下是作者跟兩位華文程度很好的本地學生的對話。
“你喜歡華文嗎?”“不喜歡。”“你的華文成績那么好,為什么不喜歡??!薄耙驗槿A文很難學,為什么還要逼我學”。
“你喜歡華文嗎?”“我討厭華文!”“為什么?”“我自己也說不上來?!?/p>
新加坡學生之所以不喜歡,甚至討厭華文,應該已經是個根深蒂固的想法。通過接觸一些新加坡學生,特別是華文程度很好的學生,作者發現,不喜歡母語與對自己母語本身的認同感、語言的使用環境和語言本身的難易度有關。這三者環環相扣,互為影響。
在新加坡,即使身為華人,華語并不是他們的習慣用語。學生本身對自己母語的態度,也因為整個社會的氛圍而不那么重視,認同感也比較薄弱。華文只能淪為家庭用語或學校考試的科目,沒有一個有利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用華語來溝通。而華文從文字結構來說,的確比拉丁語系的語言來得難認、難寫。當然也可能因為學生內心的抗拒和偏見,導致學起來真的很難,畢竟從語法上華文要簡單些。
新加坡的華人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學習自己的母語。希望在未來,新加坡華人,特別是學生能夠很自豪地說:“我很喜歡自己的母語?!?/p>
澳洲網:中國制造業進入“高鐵換牛肉”時代
李克強上任以來,先后向馬來西亞、泰國、澳洲等多國提及高鐵合作。
澳洲網近日刊載《李克強“高鐵外交”的深意》一文,源于在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時,中國總理李克強向他推介了中國高鐵。李克強上任以來,已先后向馬來西亞、泰國、澳洲等多國提及高鐵合作。為何高鐵如此受他重視呢?
首先從發展的規???,中國是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國家,目前高鐵通車里程已經近萬公里。中國還具有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不同氣候環境下建設和運營高鐵的豐富經驗,這對于國土廣袤、地形復雜的國家非常適用。
其次高鐵建設成本低廉。中國可提供公務工程、通信信號等相關配套技術,這套全面的高鐵方案造價只有他國的1/3左右。
最后,高鐵在票價低廉、舒適度和速度方面能夠滿足當地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要。有此良機,中國總理自然要逮住機會就做推銷員。
“高鐵外交”模式的出現說明,中國制造業開始擺脫“襯衫換飛機”模式,進入“高鐵換牛肉”時代。如果高鐵能在國際市場中脫穎而出,必將有助于改變“中國制造”的窘境,讓其實現換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