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黑淘金客用AK47掃射
這是一個由中國同鄉組成的“封閉王國”同加納政府的正面對抗。
近日來,“加納排華”、“中國打工仔遭槍擊棒殺”,乃至“整個加納開始進行反華屠殺”等驚天信息不脛而走。隨之而來的是“中國人怎么了”、“外交部和使領館在哪里”等激憤之語。
但只要冷靜查看就會發現,這類信息雖然鋪天蓋地,但來源卻相對單一,即都來自“中國打工仔”一方,且許多線索存在模糊之處。
加納是否真出現了排華事件?
“打工仔”實是淘金客
短暫的信息浮躁期后,許多人發現,他們所收到的信息,大多是“打工仔”及其家庭直接或間接發出的“求救信”,但這些“排華事跡”、圖片和傷亡信息從一開始就是經過加工的。
事實上,這些人并非普通的“中國打工仔”,而是“淘金客”。
加納古稱“黃金海岸”,是西非第一大、全非第二大黃金生產國,黃金生產、出口是其經濟命脈,因此一直采取壟斷性經營策略。按照該國2006年3月制訂的第703號法令第83(a)款,小規模采礦(包括淘金,指作業面積在25公頃以下)許可證不得頒發給加納公民外的任何人,而包括小規模采礦在內的小型企業,外籍勞工是得不到工作許可證的。也就是說,除了“技術指導”,外國人無權插手——不論當老板或打工都不行。
然而這項規定從一開始就被一些有心的中國人鉆了空子:他們花錢從個別加納人手中買到“小淘金”許可證,然后回到故鄉,呼朋引類,開始在當地進行半地下、半公開的淘金活動。2008年起,淘金客和當地人的矛盾開始激化,2011年底后愈演愈烈,暴力事件屢屢見諸當地報端。
據鄰國多哥的中國商人反映,這些非法從事淘金業務的中國人,絕大多數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操“上林客話”,其中不少人更是非法入境或非法居留。他們的人數,據“得意”時炫耀,號稱“數萬”,絕大多數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許多人不懂英語,甚至說不好普通話。
他們之所以和當地社區產生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政府方面,黃金生產、出口是加納的命根子,大規模開采效率高、稅收高,管理方便,是政府鼓勵的方向,而對本國國民“小淘金”網開一面,則主要出于照顧傳統、照顧地區性就業的考量。從這個角度講,成千上萬中國“淘金客”的涌入不僅違法,而且犯了大忌。
在小金礦集中的地區,矛盾就更嚴重。
淘金活動最初較集中的,是中阿散蒂(Ashanti)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國中,加納人的國家意識較強,阿散蒂地區地方、部族本位意識更為濃厚,眾多中國淘金客涌入他們的地盤,奪走其原本壟斷的“小淘金”特權,且使用集團作戰、機械作業,效率高于當地“土淘金”,令當地人感到生計受損。不僅如此,中國淘金客使用機械、化學手段不惜一切地淘金,在當地造成耕地破壞,水源污染等諸多連帶問題,更激化了矛盾。
在加淘金的中國人大多來自同一地區,操同一方言,且同樣有抱團取暖、好勇斗狠的傳統。這樣兩個族群在同一片土地上爭奪資源,發生沖突并不奇怪。正如許多西非當地從事合法營生的國人所言,這些淘金客平素并不熱衷和使領館或當地其他中國同胞過多交往,只愿和操同一方言的“小圈子”打交道。
不少和他們打過交道的當地華人表示,“上林客”對淘金賺錢、回鄉顯耀以外的事不感興趣,平時表現自信、自我,對當地人和非同鄉的中國人常常態度倨傲,但很熱衷于和國內媒體及某些網站打交道,就在此次“緊急求助”前不到兩周,一則“廣西數萬人加納淘金,天天喝鱷魚湯驚呆當地人”的文章還曾在國內網站傳播。不少國內讀者這篇文章為“得意洋洋的”,一些國內極端民族主義網站還曾津津樂道于這些“勇敢中國人”在當地“化異鄉為故鄉”、“自己做當地上帝”的“偉大事跡”。
他們為什么排斥外交部的幫助?
如此多中國人從事非法的“小淘金”業務,其中絕大多數是“黑身份”,這本身已對加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而這樣一個“雙黑”(黑營生、黑身份)群體非但和當地人關系惡劣,且許多都持有槍械,某些網站甚至宣揚他們“半數以上持有自動步槍”,當地媒體也說警方曾在其采礦點搜出重機槍,這就更讓當局擔心社會治安和穩定。
正因如此,加納土地和自然資源部、加納入境事務部(GIS)曾多次設法整治,并自去年3月以來屢次和中國使館交涉。而中國方面,外交部早在2006年2月7日就發出提示,要求“在加納工作或經商須辦理有關手續”,去年5月30日和今年3月24日,又兩次發出正式“提醒”,要求赴加納中國公民“遵守加納法律,勿非法采金”。
但上述努力并未收到應有效果,加納土地和自然資源部長阿爾哈吉·弗塞尼5月13日介紹,中國駐加納使館曾向加納入境事務部(GIS)表示,由于許多中國淘金者系非法移民,中方很難確切掌握其出境信息,甚至不知道哪些人出境后會前往加納從事非法淘金,因此配合不易。
自今年初以來,淘金者和當地民眾多次發生沖突,且因摻入當地黑幫勢力的因素而變得更加詭異復雜,據知情人介紹,在許多采礦點都曾發生沖突甚至械斗。5月8日,淘金者和當地人在馬米里瓦發生武裝械斗,據稱,上林籍中國淘金者使用AK-47自動步槍射擊,造成兩名當地人死亡,引發更大規模的沖突和部分加納人的排外情緒。
5月14日,加納總統約翰·德拉馬尼領銜組成跨部門“非法采礦整頓委員會”,對中國非法淘金者進行專項治理。據當地媒體報道,去年3月至今年5月,GIS所驅逐的、從事淘金的中國非法移民總數僅80人(另扣留待遣返65人),而自5月14日專項治理開始至6月5日,被逮捕并通知中國使館的人數就達124人,實際人數可能更多。
由此可見,“淘金事件”由來已久。世界上本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無緣無故的恨。
既然如此,那些“淘金客”、“上林幫”為何在整治開始后卻依舊自鳴得意,頻頻在國內網絡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又為何危險襲來時,舍近求遠,寧可用包裝過的信息向素不相識的國內媒體和名人發“求援信”,也不愿和當地使領館或其他多數華人組織打交道?
熟悉非洲特點的人都知道,非洲是高機遇、高風險的地方,而規避風險的不二法門,是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人風俗習慣,和當地人平等相處。而做到這一切的前提,是熟悉、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社會環境。自我封閉看似安全,實則耳目閉塞,對風險無法準確判斷。這種做法的結果,往往最初可以掩蓋和當地人的矛盾,一旦超過臨界點,又很容易失控,因缺乏溝通而遭遇當地人的過激報復。
這些淘金客因為文化程度低,又篤信小圈子、全封閉,人雖然在異國他鄉,實際上卻不接地氣,沒出事時覺得牛氣十足,一旦出事,就會從極端自信,驟然變成極端恐慌。
他們之所以在求救時舍近求遠,原因同樣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們的“雙黑”身份令其不愿多與當地華人中“白道”多打交道,以免自惹麻煩;其次,他們仍抱有繼續在當地“黑下來”,發大財、衣錦還鄉的幻想,而使領館和他們接觸的出發點,則是規勸他們回國;第三,他們認為國內媒體和名人對情況不了解,容易被精心剪裁、渲染的悲情所打動,為他們奔走鼓呼,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中國外交部和駐當地使領館方面,也并非無所作為。使館稱,對目前被拘留的中國公民,當地使館已派員進行了領事探視,并要求加納方文明執法,給予中方在押人員人道主義待遇,保障其安全與合法權益。連日來中國外交部也屢屢發聲、交涉,敦促加納方面文明執法,切實保護中國僑民合法利益和人身安全。
非洲人“排華”嗎?
6月7日,一位事件曝光之初十分活躍的網絡名人主動表示,經核對發現,“淘金客”向他提供的圖片、傷亡情況等信息存在不實之處,如圖片所反映的中國人死亡事例是去年的,且與當前事件無關,一些圖片或證實不實,或真偽難辨等。
由“淘金客”方面提供的信息,的確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所謂“舉國大屠殺”并不符合事實。具體到淘金客和當地人的摩擦,雙方都曾開槍射擊,而成為政府整治事件導火索的“5.8”槍擊案,開槍掃射的是淘金客,死亡的兩人是當地人。
其次,“舉國排華”也言過其實。除了“雙黑”的淘金客,在當地從事其他正當經營活動的中國人多數暫未受波及,甚至合法從事采礦、采金業的6家中資礦企(從事的是加納政府允許外資介入的“大采金”)也并未遭到如此規模的沖擊。
一度流傳很廣的“中國人死亡200多”,其實是近兩年中國人在加納死亡總數的概略估計,這些人或病故,或積勞成疾而死,和暴力事件并無關系。另一則流傳較廣的“16歲男孩被槍殺”,系去年10月所發生的事,據稱系當地警方執行某公務時,誤將手持平板電腦的受害者當作持械歹徒打死,該事件和此次事件無關,且早已結案。
而另一些說法,如“淘金客并不違法”,或“排擠淘金客系西方大礦企陰謀”等,則值得商榷。
說“淘金客不違法”,理由無非是他們從當地人手中購買了許可證,但這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更何況從“老板”到“伙計”,“黑移民”身份者比比皆是,在任何一個國家,這都是違法的。
至于加納當局維護“大淘金”利益而限制“小淘金”、尤其限制外國人“小淘金”,本是其主權范疇內的事,且這種做法也是各國普遍遵循的,中國自己管理國內黃金產業同樣如此。
值得警惕的是,雖然“加納舉國排華”之類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不準確,但“黑淘金”在當地造成的負面影響,已實實在在影響到該國、乃至鄰國正當經營、合法居留同胞的切身利益。
自“專項整治”以來,加納政府和GIS收緊了本來就很嚴格的入境簽證審批,給需要合法進入加納境內辦事的中國同胞平添了不少麻煩。如果任由局勢發展,雙方如果再發生武裝沖突,中國駐當地的合法企業和機構恐怕也難以避免受到沖擊。這樣的事情近10年在非洲已經不只發生過一次。
抽文
他們的“雙黑”身份令其不愿多與當地華人中“白道”多打交道,以免自惹麻煩;其次,很多人仍抱有繼續在當地“黑下來”,發大財、衣錦還鄉的幻想,而使領館和他們接觸的出發點,則是規勸他們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