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ance,Siri的語音識別技術提供方正在進行一項新的嘗試:讓用戶與廣告互動。
什么?讓用戶看到廣告就夠惡心了,憑什么還要用戶和它說話?
不過語音識別技術供應商Nuance對此很有信心。就像人們在Ski上和手機互動一樣,Nuance研發了一種Voice Ads(聲音廣告),適用于安卓平臺和iOS。企業可以在這兩個平臺上設計適用于各型號智能手機的廣告版本。
在線廣告中,廣告商需要為用戶每次點擊廣告支付一定成本,稱為CPC。但在Nuance殺入這個行業之后,恐怕這個簡稱就意味著每次對話成本(cost per conversation)。
據Nuance的副總裁介紹,用戶可以與Voice Ads談論廣告中的汽車性能,也可以詢問昨晚的一場比賽結果。目前Nuance與幾家廣告代理公司達成了合作伙伴關系,他們相信移動聲音廣告技術才是未來。
這是有道理的猜想。畢竟Siri和Google Voice的普及已經起到了用戶教育的作用。既然在移動互聯網上一切東西都已經變得更智能,更個性化了,廣告為什么不能變得更聰明呢?
也許這將改變互聯網廣告那副討人厭的嘴臉,恐怕很少有互聯網用戶沒有被突然跳出的彈窗騷擾過吧?更別提那些強制安裝在視頻加載條內的視頻廣告,那些你必須點擊關閉才能從你要看的內容上移開的野蠻廣告,還有當你打開網頁時不知從哪里傳來的奇怪音樂聲。
過去20年,互聯網廣告商一直試圖將這些令人惱火的東西強塞給用戶,他們才不在乎用戶的感受,只要用戶的眼球看到廣告,對于他們來說就意味著收入。
不過當移動互聯網崛起之后,廣告商們慌了。考慮到用戶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時間都是碎片化的,再加上屏幕比PC機小得多,沒有多少APP開發者敢冒險在自己的APP上放很大篇幅的廣告,甚至他們根本就不敢放廣告。
再者,用戶對移動互聯網上應用的反應時間要求非常高,加載慢一秒都有可能遭到用戶的卸載,這種情況下誰還敢往上放廣告?
那么,廣告在移動互聯網上就沒有活路了嗎?
其實用戶厭惡的只是那些粗制濫造,除了吸引眼球別的都不在乎的劣質廣告。而那些制作精良,趣味十足的廣告是讓人愿意看兩眼的,比如那些奢侈品牌每年耗費巨資拍出的像好萊塢大片一樣的視頻。
只要做法得宜,聲音廣告也許不是那么惹用戶討厭的東西。
何況,傳統廣告缺乏與用戶的交流,在沒有得到用戶情緒反饋的情況下只能用點擊量這樣干巴巴的指標來衡量其優劣。但是別忘了,廣告還有幾個衡量維度,比如美譽度。
能與用戶溝通的廣告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準確數據,后臺服務器不僅能獲得用戶問了哪些問題、與聲音廣告交流了多長時間這些數據,還能夠根據智能算法猜出用戶的情緒如何。
這樣的數據將讓廣告主瘋狂,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如此精準的數據將如金子一般珍貴。
但就像黃金也可能突然降價一樣,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用戶愿意點擊廣告。
首先從技術上說,Nuance的語音識別能力是無可置疑的,Ski沒有取得用戶的廣泛接納只是因為后端的人工智能環節要求太高,目前的技術實在達不到那個高度。
其次,即將爆發的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也將會推動行業從業者有動力去推廣這種廣告。畢竟全世界最有創造力的人大概都在這個行業里,所以對于未來我們不用太悲觀。
也許,Nuance的發明不僅將會開啟廣告的新時代,也將會為移動互聯網找到靠譜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