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東方在線CEO孫暢的印象中,網絡教育第一輪的爆發正好是十年前的2003年。那一年的主題詞是“非典”,很多學校停課,人們被限制外出,在線學習就成了這種情況下的替代方案。也是那一年,新東方在線的營收出現過一個小高峰,而那時,這個誕生于互聯網泡沫時期的網站才剛三歲,也遠未達到吸引資本方注意的規模。
之后的2006年到2007年,新東方、正保和弘成三家教育機構上市,教育行業開始吸引資本市場和投資人們的眼球。所有人都明白,互聯網會成為促進在線教育行業發揮價值的重要工具,但還沒人想好怎么用它。互聯網教育在那段時期仍只限于將老師講課的過程照搬到互聯網上,除了課件電子化之外,幾乎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無異。
對于孫暢而言,做這件事的核心,就是不斷思考IT與教育該怎樣結合的過程。而形式傳統的教育怎樣與變化頻繁的IT很好地結合,當時并沒有什么現成的思路。
新東方內部對“在線教育怎么做”的話題也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線上只可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線上業務的發展可能會對線下業務產生影響。而幾年的實踐后,他們卻發現許多參與線下課程的學生會在線上的社區里積極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分享,并參與討論。同時,也會在嘗試了線上課程之后參加線下的班或者為講座捧場。
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孫暢和她的團隊開始調整思路,提出“混合”的概念,強調學習既有線上又有線下,是兩個不同的學習方式互為補充。而那時開始,他們也明白,即便線下的教育會始終存在,但傳統教育的內核會因受到互聯網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隨著新東方集團的教育資源擴張,新東方在線的網絡課程也逐漸從留學考試培訓,到涵蓋學歷考試、職業教育、多語種和中學教育等六大類的60個細分類別,共計1200多門課程,而且近四年,用戶一直以年50%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去年其注冊用戶已經接近千萬。在某些專業課程中,線上學員已經開始成為主流,并且在考試中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新東方在線則被描述為一家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從一開始的組織架構,到業務目標,都與新東方母公司不同。即便這樣,這仍是一家互聯網教育公司里的“傳統公司”,它每一步的創新與轉型,都被稱為“革自己的命”。孫暢對此倒是坦然,“面對這么多的新興伙伴,如果不自己主動革命,就有別人來革你的命。”
2010年,移動設備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開始為學習這件事提供更多空間上的自由,新東方在線也意識到在線教育又將開始經歷向移動網絡的轉型。這時,孫暢所構想的圖景,是跨平臺的教育。
這一步的嘗試始于在iPad和iPhone上的一些原生應用開發,與三星等一系列的終端廠商做的內容合作。同時,將傳統互聯網的網絡課程延伸到移動設備上,嘗試一些新的學習應用方式。這兩年,他們一直在觀察美國和歐洲出現的新的在線教育模式和已經獲得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的主流人士對教育這個細分領域產生的興趣,讓她覺得倍有信心。
在這樣由移動設備鏈接起的硬件平臺,不只有移動的概念,還應該是一個大平臺的概念。其中PC、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等各個終端設備可以充分滿足學院的需求,實現一種交互式的無縫對接。跨平臺的運行之后,就是構建一個綜合性的學習管理系統,其中包括知識庫建設,網絡技術的投入,個性化的學習定制服務,最終將校內校外的學習連成一體。
技術在應用當中的表現形式,則會是,學生先進行一個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智能學習系統會定制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學習建議。而在任何終端設備上,只要有新東方的客戶端,就可以進行學習。此外,系統還會即時地根據學習的成果,推送額外的學習內容作為補償。
有了大量的學習數據之后,新東方在線便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到學習的難點、學習效率的觀察、優勢科目和學習時常的統計結果,并將這些數據反向應用于新東方大的內容和資源體系中,最終,讓個性化內容和服務的系統更加智能。
孫暢認為,未來互聯網技術在網絡教育行業必將比過去發揮更大的價值,通過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育機構的標準化教學能力,實現教育的去名師化,均衡教育資源,打破階層限制,將優質教育資源拓展以服務普通公眾;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探索如何幫助用戶建立科學的學習路徑,結合對于教學內容更加精細的切片處理,使個人學習更加個性化。而移動互聯網和云技術的引入,也可以讓個人學習管理系統更加智能。
而站在新東方在線的角度上,過去很長的時間內,他們已經是收費課程的模板。根據2012年新東方年度財報,新東方在線已經可以獲得4億元收入,占到整個集團收入的三分之一還多。這也是俞敏洪對它的期望,“在線業務至少貢獻三分之一的收入,并且貢獻的份額越來越大。”
但是,未來做在線教育對新東方而言也有多重意義,一方面,在線教育與科技結合的大趨勢下,作為一家大如新東方的公司,需要在產業鏈布局上擁有一條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線。另一方面,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新東方必須對整個教育產業有所貢獻,協調好整體的資源。無論是技術研發的層面,還是在知識積累的層面。
也是基于教育產品特殊的屬性,用戶定向、需求明確、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等,決定了做在線產品時,不能依靠互聯網傳統的:產品免費,靠廣告賺錢的模式。長期以來,新東方在線之所以能夠依靠出售在線課程獲得足夠的現金,靠的就是多年來在線下教育當中積累起來的口碑,和可以精準地解決用戶需求的高質量課程。
這也是在又一批在線教育公司興起之后,新東方在線的想法。新公司會創造出一些新模式,對消費者而言,越來越多的小機構甚至個人也加入了在線學習產品的設計,打破了原來大機構的壁壘,讓在線學習更個性化。這些新產品會接受市場的檢驗,消費者需要自己去親身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內容。對機構而言,用戶群會被稀釋、會不斷細分,也會逼迫像新東方在線這樣的傳統新培訓機構去了解、并引入新的方式。
但對于新東方在線而言,當前最大的難題并不是其他新興的創業公司,也不是技術的短板,“有沒有設備和工程師”,而是如何能夠將技術和教育本身很好的融合,運用技術手段真正地解決學生對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需求。
這不僅是新東方在線所面臨的問題,幾乎所有教育領域的創業公司都面臨這這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