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工作的小A最近的目標,是像母語一樣精通自己的工作語言英語。近兩年,她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上下班路上,等車途中,打開隨身帶著的iPad,用網易公開課客戶端聽一門課。不僅練了聽力,也對新的知識領域有所了解,同時,還將以往耗費在路上的時間充分利用。
像小A一樣的青年在當今社會中并不是少數。由于高度競爭的工作性質,他們必須為了職業發展而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對于各種信息他們也需求旺盛。但對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度的把握,卻遠不能全職的在校生一樣。
在風靡全球的公開課剛剛進入中國時,這批人便自然而然成為了它的忠實“粉絲”。網易也借助這股力量,成為國內大的互聯網公司里第一家,試圖以此為突破口,搭建一個在線教育平臺的公司。
2010年11月1日,網易公開課頻道上線,匯集了當時1200集世界著名大學公開課課程的內容源。一年多之后,網易公開課陸續上線了國內大學公開課、TED演講和獲得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青睞的可汗學院的課程,涵蓋四大門類260門課程的6000多集視頻,更新頻率則保持在每個月200集左右。每次的新內容上線,都會在流量上有一個小高峰。
在這個過程中,最艱難的部分莫過于課程翻譯。起初,網易公開課的做法是選擇與國內若干知名字幕組合作,例如最初翻譯了《幸福課》和《公正》的字幕組人人影視。后來,他們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尋找靠譜的翻譯團隊,以保證翻譯的時間和質量。最初給網易公開課團隊的1500萬,最大的支出便體現在翻譯的酬勞。
豐富內容的同時,網易的技術團隊也保持著他們高效的執行力。2011年3月,網易公開課的iPad版本上線,不到一年,iPhone和Android設備上都有了其對應的版本,2011年底,這款應用登上了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的推薦金榜。對于這些努力,網易杭州研究院技術總監蔣忠波說到,“最大的意義是降低獲取知識的臺階”。
但在擁有兩年的內容積累之后,公開課團隊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將網易公開課的內容沉淀轉化為教育產品創新的動力?今年,他們在網易公開課基礎之上的網易云課堂,為用戶提供教學內容的生成、傳播和消費服務。
與之前的公開課最大的不同點,是網易云課堂的個性化。每個普通用戶均可以創建課程,定制學習內容,并且整合互聯網上的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和分享。而作為一個在線教育的平臺,網易云課堂也正在試圖找到一批高質量的老師,幫助他們發布自己的課程內容,讓他們感受到以視頻、圖文、測試等互聯網的學習方式結合優質的內容,更新教學的過程。并在課程之外,利用互聯網的手段加強與學生的社交與互動。
這個領域的嘗試仍在路上時,網易對在線教育領域的另一支力量也開始浮出水面。今年3月,網易副總裁周楓宣布,有道詞典用戶量超過3億,這其中,有5000萬是月活躍用戶,只此這一款產品,就為網易帶來了超過千萬的年收入。此時,一款名為“有道學堂”才被高調推出。
而這款產品的初衷,只是調研有道詞典的用戶需求。一開始,有道詞典的團隊發現,在使用自家產品的用戶當中,有50%以上是在學英語,或者近期有學英語計劃的。于是,他們便做了一個簡單的網頁,加上一些背單詞和雙語閱讀的應用,將其作為詞典產品調查用戶需求的輔助手段。沒想到,上線之后,用戶的反應出奇得好,日活躍用戶可以達到數十萬。而且,調查結果顯示,國內用戶在英語方面最大的痛點是聽說,因為學習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與別人交流,他們便將“口語練習”的功能也整合在其中。
進一步的產品開發過程中,他們發現,使用產品頻率最高的用戶有兩類,一類是在校高中生,另一類是英語詞匯量介于四級與六級之間的成年人。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互聯網作為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實生活中人與人交流的方式,有道學堂能夠做的,就是填平在日常交流之前,英語聽說讀寫的溝壑,讓用戶在這個階段有收獲,可以開始與真人聊天,進行練習的時候沒有障礙。
互聯網技術可以發揮的另一項特長,則是類似于廣告推薦系統的,基于語義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的“適應性學習”系統。在這方面,有道學堂的團隊找到了來自諸多知名大學的語言專家和心理學專家,對用戶的行為和興趣做細致分析。需要長時間驗證的反饋機制也用戶當中慢慢被驗證,目前,每天都會來完成學習任務的老用戶數在這個平臺基本穩定在70%以上。即便未來采取付費模式之后,用戶的轉化率只有50%,收益也是很大一筆。
其他的許多垂直類在線教育網站也因此與有道學堂達成了合作,其中不乏新東方和普特這類在各自領域中擁有大量原創優質資源的內容提供商,也有91外教和51talk這類新型的互動網站。與它們的合作方式則大多是流量交換的模式。
基于以上兩方面在線教育的強勢資源,網易的一個升級版的在線教育平臺正在醞釀當中,并計劃年內推出。
以語音為載體的YY教育想要搭建的在線教育平臺則是另一種形態,它試圖構建的,就是一個將語音作為工具,鏈接老師與學生的平臺。目的是讓用戶可以通過它像現實生活當中一樣交流。做法與之前它在游戲和音樂的領域差別不大。
2011年7月一上市,YY教育便邀請了新東方在線、華圖、學而思等一批在外語、公務員考試、IT技術等領域口碑和資源都有優勢的機構入駐,并以免費課程的形式開始推薦其產品。之后再用收費的方式吸引用戶繼續跟進課程。
2012年2月,完成500家知名教育機構入駐之后,YY開始吸引個體名師開設自己的頻道。對于這批老師而言,他們可以借助網絡的手段推廣自己的課程,而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享受到服務。
在技術層面,YY團隊做的事情,就是在教育頻道當中極力模擬真實的教學場景。利用不同的插件,他們可以做出實時視頻,幻燈片掩飾和電子白板等。這些手段,可以讓通過網絡的授課過程比傳統的教師更有趣也更利于互動。
老師們也在此過程中嘗到了甜頭。
不用說,網絡解放了他們的時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在傳統教育機構成本日益增加,而老師所能獲得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時,YY能夠代替傳統教育時代的機構,在老師與學生之間構建起認證、付費、評級的體系,讓老師完全依靠個人能力爭取學生,而學生也同樣有了權利用腳投票,選擇付費還是離開。
去年末YY開始正式有收費課程推出之后,這樣的優勢被體現得尤為明顯。YY與老師之間三七分成的比例,遠高于任何一家線下的教育培訓機構,老師們愿意用力經營這樣的一個平臺。而對于用戶而言,更加完善的費用結算系統和第三方支付保證了自己的權益不受傷害,短信提醒等人性化的功能則更容易達成好的學習效果。
在名校和名師的實踐有所成效之后,YY開始推行“人人為師”的概念。希望更多的用戶可以參與進來。而幾乎將傳統教育機構直接搬上網的形式讓它自身足夠安全,只要能讓內容貢獻者更方便地收到錢,吸引到足夠的參與者,市場空間就已經足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