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經常出現鼻塞、流鼻涕、頭暈等癥狀,他都當感冒醫治,吃了不少感冒藥,也沒見多大起色。后來,醫生提醒他是不是鼻子有問題,建議他去耳鼻喉科查查,這一查,果然是患有鼻息肉,他這才找到困擾多年的病根。耳鼻喉科醫生給他做了手術后,鼻塞、流鼻涕、頭暈等癥狀都消失了。
鼻息肉危害不小
鼻息肉為常見疾病,癥狀與感冒十分相似,可為單發性或多發性;可發于一側,亦可兩側均患,多數患者為多發性及雙側性。鼻息肉的形狀雖像腫瘤,但并非真的腫瘤。其發生主要與炎癥刺激有關,特別是變態反應(通俗地講就是過敏)的炎性刺激,最常見于變態反應性鼻炎和鼻竇炎的患者。在變態反應的刺激下,鼻腔和鼻竇黏膜發生極度充血和水腫,使組織間隙擴張而發生息肉。
炎癥刺激所致的鼻息肉,多是由于慢性鼻竇炎開口處黏膜發生炎性改變逐漸形成。息肉體積增大會妨礙鼻竇通氣引流,致使鼻竇分泌物引流不暢,加重鼻竇炎,如此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鼻息肉可引發諸多并發癥,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臟器功能損害,有的甚至會發生惡變;少數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襲性并發癥。那些生長較快、體積巨大的息肉,會擠壓、破壞鼻竇壁或鼻腔頂壁;繼之侵犯眼眶、額竇、前顱窩、蝶竇和中顱窩等部位。
易診斷難治療
在鼻科領域,沒有比鼻息肉更容易診斷的疾病了。醫生只需用前鼻鏡撐開鼻腔,看到鼻腔內有淡黃色或灰白色息肉即可診斷。但是,鼻息肉的治療卻非常棘手。目前,初期的病變可以酌情考慮口服激素治療,后期治療主要為手術切除,并給予病因治療。其中鼻內窺鏡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手術方法,它采用冷光源并配有不同角度的視角鏡,使鼻腔內各部位的照明度和可見度增強,手術可以去除鼻腔外側壁的所謂鼻道竇口復合體處的阻塞,使各鼻竇的通氣和引流得以恢復,而竇內黏膜可以保留。
3大措施減少復發
然而,由于炎癥刺激的原因,鼻息肉非常容易復發。鼻息肉術后復發率很高,如何預防手術后復發,一直是醫生和患者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以下3大措施,有助于減少復發——
◎采用鼻內窺鏡技術,將鼻息肉徹底摘除。這是降低手術后復發率的有力保障。由于鼻息肉多不僅局限于鼻,還可以向周圍侵犯鼻竇,使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的傳統方法很容易復發。鼻內窺鏡手術不僅可以達到較深和隱蔽的部位,完全摘除鼻內息肉,還可以通過符合人體生理功能的手術操作,降低鼻息肉的復發率。不過,由于激光微波的局限性,患者在選擇使用激光微波等治療鼻息肉的時候一定要十分謹慎。
◎手術后要定期復診。定期到醫生處了解術腔情況,必要時應進行術腔清理,將新生的肉芽或者囊泡去除,以保證手術效果,這種復診有的甚至要持續半年時間。
◎堅持局部用藥。 局部使用激素類藥物可以減輕局部的炎癥反應,從而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