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已有約3650萬人患有老年性癡呆,且發病人數逐年上升,幾乎每7秒便會增加1例。老年性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常發病于60歲以上人群,起病隱秘,進展緩慢,早期癥狀常不明顯,但通常以逐漸加重的健忘為主要表現。
老年性癡呆通過用藥等常規治療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進展。近年來很多醫學研究顯示,此病是一種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懶得用腦”的人是老年性癡呆的高危人群。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一些腦功能的鍛煉以及心理、生理方面的呵護,可以取得比單純藥物治療更好的效果。而且,腦功能的鍛煉簡單易行,相對安全,花費也不多,患者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選擇采用。
常見老年性癡呆的“特殊療法”有——
麻將療法
打麻將這種娛樂算不算是動腦子呢?香港仁濟醫院與嶺南大學聯合對此進行了研究,研究者將100例老年性癡呆患者分成兩組,第一組每周打4次麻將,每次打4圈;而另外一組每周只打2次麻將。5個月后,研究者對患者的思考及記憶能力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打麻將時間較長那組患者的思考力、記憶力和反應速度,遠勝過每周只打2次麻將的那組患者。這也是全球醫學界對打麻將與老年性癡呆的關系進行的首次研究。
“奧數”療法
而在南京,則出現了做“奧數”題防老年性癡呆的報道。“奧數”,即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中小學生的課外培訓項目。不過,南京一位年近7旬的老大爺卻不這么看,每天,他都會到附近公園一處空曠、安靜的小亭子里,專心致志地做“奧數”題。據老人介紹,他就是想借此活動活動腦筋,防止老年性癡呆,長期堅持之下,他也漸漸樂在其中。
做“奧數”題與打麻將有些類似,都是通過動腦來延緩大腦衰老,雖然難度可能較大,但挑戰越大,成就感越大,對有一定知識水平的老年朋友也許更為適合。
音樂療法
很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聽到或唱起多年以前的歌曲時,就自然地想起那個年代的很多往事,甚至連一些似乎早已忘記的生活瑣事,也會突然出現在腦海,讓我們心潮澎湃,唏噓不已。這就是很多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鐘愛唱歌的原因:音樂具有刺激記憶的強大作用。當然,不只是老歌,老人通過學習當下流行的歌曲,也能刺激自身的短時記憶,讓他們盡可能地保持一個比較好的記憶能力。
除了鍛煉記憶力,還可以利用唱歌來改善老人的語言能力。科學家認為,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各有分工,其中,大部分人語言與大腦左半球有關,而音樂則跟大腦右半球有聯系。一個神奇的現象是:雖然很多老年人慢慢變得不太能說話,但在唱歌的時候,他們卻能夠很清晰地唱出歌詞。因此,可以先帶領他們一起唱歌,然后要求他們慢慢去掉旋律,只說歌詞。這樣的做法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們依然可以保持、甚至改善自身語言功能。
另外,老人還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音樂刺激生理功能,提高活力,改善精神和情緒狀態,促進社會交往。這些對于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老年性癡呆的發生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美國國會甚至通過了一項法律:所有老年性癡呆治療機構必須有音樂治療。
舞蹈療法
根據身心交感學說,心理和身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而舞蹈動作可以反映內心狀態,也可以改變和調節情緒情感。舞蹈不但能調整和改善人的體態,而且能進一步影響人的內在想法和情緒;群體舞蹈更加深群體成員間情緒感受的表達和分享,改善語言表達,增加交際互動,人們不僅情感愉悅,身體也得到鍛煉,對防治老年性癡呆很有幫助。
玩具娃娃療法
玩具娃娃不只是孩童的玩偶,也是老人的好伙伴,它可以穩定一些人特別是女性的情緒。當抱著玩具娃娃時,她們就可以漸漸安靜下來,像抱“孫子”般與它們“聊天”,給它們進行護理鍛煉,與它們“交友”,這樣,娃娃成了她們的“親人”。她們在對“嬰兒”的撫慰中,可能恢復自己中青年時代的生活和環境記憶,并在這種悉心愛撫中尋找從前的責任意識,從而活躍她們的腦功能,同樣有助于防治老年性癡呆。
寵物療法
飼養的貓狗等寵物常能聽話地跟著主人行走,還不時回頭留戀地看主人一眼。它們常會磨足蹭腿、行前行后、搖尾撒歡,甚至跳進主人懷里撒嬌舔舐。這種人和寵物之間的互動可以喚起老人久遠的親情,讓他們在機械規范的強制性行為中逐漸恢復情感認知,從而激發起他們情感、思維、記憶、語言等各方面的功能,對預防老年性癡呆大有幫助。
太極療法和氣功療法
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專家指導下將太極和氣功配合其他治療手段加以練習,在延緩老年性癡呆發展上甚至能達到與服用特殊藥物同樣的效果。該大學護理學教授、此項研究的負責人桑迪·伯格納表示,大多數針對老年性癡呆的研究都集中在藥物學上,然而各種證據已表明,利用其他治療方式也能夠改善此類患者的生活,甚至影響他們的大腦功能,值得進一步研究。
食物療法
飲食對預防老年性癡呆也有獨到功效。接近老年期的人群應該注意,既要防止高脂食物引起膽固醇升高,又要攝取必要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無機鹽類、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B2、B6、C和E。
關于飲食防治老年性癡呆,還有一些新發現——
比如印度研究人員在香料姜黃中分離出的某種成分,能對老年性癡呆產生特殊的抑制反應,這種成分在未來或許將有利于老年性癡呆的治療;德國烏爾姆大學研究人員對74名輕度老年性癡呆患者和158名健康參試者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發現,維生素和β-胡蘿卜素水平偏低與老年性癡呆之間存在關聯性。他們因此認為菠菜、胡蘿卜和杏子等富含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有助于緩解老年性癡呆癥狀。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大家保持精神愉快,堅持學習新知識,保持與社會的廣泛接觸,豐富生活內容,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同時宜進行較持續、溫和的運動項目,如步行、慢跑、體操、傳統舞,以及前面提到的打太極,等等。
>>擴展閱讀
“吸煙療法”:預防或有效,安全風險高
民間一直流傳有一種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法:吸煙并非十惡不赦,它雖有百害,但也有一利,那就是可以預防癡呆。
事實果真如此嗎?
吸煙與老年性癡呆的關系比較復雜,由于研究結果不一,現在仍有爭論。有人認為,以前吸煙能降低老年性癡呆的發病危險性,煙草中的尼古丁可能會通過相應機制來影響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但前瞻性研究結果則多數認為,吸煙者患老年性癡呆的危險性較不吸煙者高。
雖然兩方暫時達不成統一意見,但我們可以先跳過這個分歧來間接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報告顯示,吸煙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也是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并且吸煙也是人體許多系統疾病的危險因素,這些應該是公認的,也是應該避免的。所以,即使吸煙真能預防老年性癡呆,也不提倡采用這種防治方法。對中老年人而言,禁煙、戒煙是必須的、正確的選擇,同時忌酒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