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這句成語指的是臉色跟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度驚恐。為什么會這么形容呢?
人在受驚嚇時,體內的植物神經和腎上腺都處于興奮的狀態。植物神經分為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交感神經與人的應急狀態有關。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人的瞳孔散大,血壓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表皮血管收縮而肌肉血管擴張。當面部血管收縮時,人就顯得蒼白,沒有血色。
返老還童
在《神仙傳》中,載有這樣一則故事:漢代淮南王劉安一味求仙學道,以求長生不老,結果驚動了神仙。一天,有8位老人去淮南王府求見劉安,說有“卻老之術”要傳授給他。守門人如實通報給劉安,劉安心想:他們自己已經老態龍鐘了,還談什么“卻老之術”呢?分明是騙人!于是下令讓守門人把他們趕走。這8位老人聞言,忽然變成了8個兒童。成語“返老還童”即源于這個故事。
現在,“返老還童”這一成語多用來形容老年人由衰老恢復到青春。
誠然,這個故事只不過是人們的一種愿望,生老病死是一條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抗拒。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學的不斷發展,體育健身活動和老年保健活動的進一步普遍開展,提高人民的平均壽命.防止未老先衰和做到益壽延年則是完全可能的。
樂極生悲
“樂極生悲”這一成語,多用來說明過分高興反而招致悲傷的事情,相當于我們常說的“物極必反”。
漢代劉徹在《秋風辭》中寫道:“歡樂極兮哀情多。”南朝陳·徐陵在《玉臺新詠·明月篇》中也說:“憂喜更相接,樂極還自悲。”這些說法不僅是符合唯物辯證法,而且是有醫學根據的。我國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正常的喜樂,能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氣機通利,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而狂喜極樂,反而會使人精神渙散,心氣遲緩,以至出現心悸、失眠,甚至嘻笑不止、精神失常等癥狀,嚴重地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編者注:中醫七情內傷里也有“喜則傷心”的說法,不過中醫的“心”和西醫的“心”概念不一樣。中醫學中所謂“心”,一是指居于胸腔的心臟,即“血肉之心”,也是西醫所指的心;二是以心來概括人體精神活動的功能,即所謂“神明之心”。
由此看來,《說岳全傳》上關于“笑死牛皋”的故事并非是憑空杜撰的無稽之談。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杜絕狂喜無度,提倡“樂而有節,喜而勿過”,防止樂極生悲,是十分重要的。
牛皋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統領岳家軍的重要將領。據傳金兀術第五次入侵中原的時候,打了敗仗,被牛皋騎在脖子上,結果兀術氣死了,牛皋高興過度一口氣沒上來,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