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過去了,中國汽車產量實現了4.6%平穩增長。各種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從2012年起開始進入平穩增長時期,汽車市場也已經步入平穩增長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將面臨著高速增長之后的重要調整轉型期。新的一年里,全行業考慮更多的是,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中國汽車產業在平穩增長年代該怎么做;能源環境交通危機顯現,在國家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條件下,中國汽車產業該如何發展? 對于這一嚴肅而重大的問題,我們認為,國家應該實施汽車強國戰略。而汽車強國戰略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加強自主創新、做強中國品牌、深化合資合作、完善產業鏈條、重視海外戰略、建設汽車社會,本文將重點分析自主創新問題。
自主創新問題看是老生常談,其實不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靠引進開放、合資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其間也有自主開發的不懈努力)。但現在形勢變了:一是該引進學習的都引進學習了,靠引進解決不了的研究開發能力,只能靠自主創新;二是,我們已達到世界產銷第一的規模,具備自主創新的好條件。在市場經濟中,有市場,有規模市場是發展第一要素。去除外資品牌不算,中國品牌已有1000萬輛以上的產銷市場,難道這還不足以支撐我們自主創新嗎?
怎樣進行自主創新呢?除建立高水平研發基地,建立現代化開發流程和數據庫,以及組建并培養一流的人才隊伍外,還有三點特別重要:首先是提高研發投入的比例。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要求:行業領軍企業逐步實現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與國外同類先進企業相當。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汽協統計的數字,我國汽車行業的研發投入不足主營收入的2%,僅及國際水平的一半。這么低的研發投入,在過去以引進為主要技術來源的發展模式下,在行業、企業面臨重重困難的情況下,情有可原。但在今天市場規模已達到世界第一,并且需要加強自主創新,以建設汽車強國為目標的情況下,是萬萬不夠的。當然,企業要提高研發投入的水平,還需要國資管理部門改善考核方法,督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還需要稅務部門改進工作方法,從逼企業多繳稅轉向鼓勵企業多投入研發。第二是政府應有計劃地支持汽車產業基礎技術、共性技術研究。雖說企業是技術進步的主體,但汽車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積累還不足以和跨國公司抗衡。因此,在前端的基礎技術、共性技術領域,由政府給予有計劃的支持是應該的,而且歐美日韓都是這么做的。 第三項是政府應該制定長期、綜合、穩定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企業向著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去技術進步,并保證政策的長期、綜合、穩定。
總而言之,汽車強國夢是全行業夢想,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中最為燦爛輝煌的章節,自主創新則是實現強國夢的重要產業保證。(其它重要主題分析將在“2013中國汽車論壇”上進行全面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