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玉環被授予 ‘中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及特色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它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的第一家零部件基地,到今天一共授予了13家基地,清退兩家,目前是11家基地,其中有8家是綜合基地,3家是特色基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這樣告訴記者。
據了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了浙江玉環、武漢漢南、廣西柳州、重慶璧山、浙江龍泉、四川內江、江蘇丹陽、安徽蚌埠、河北清河、大連金州、浙江天臺等全國11家制造基地、特色基地、產業基地。其中河北清河、大連金州、武漢漢南三家是2012年新授予的。
零部件產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成為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撐。

自然形成
董建平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授予的基地,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比如當地已經存在相當數量的零部件企業的聚積,有一定的產值規模,加上地方政府積極性很高,希望進一步通過基地效應提升當地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申請后,我們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進行嚴格審核,達到要求的才能授予基地稱號。”
他介紹,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各級政府的引導,中國主要的汽車產區已經出現汽車產業集群的雛形,形成了包括東北地區、京津地區(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華中地區、西南地區六大汽車主產區。在這些主產區內,以汽車整車為龍頭的產業集群正在初步形成。同時部分地區形成了以單一零部件產品為特色的生產集群,如蚌埠的濾清器、龍泉的汽車空調、丹陽的燈具等,這些更專業化的汽車零部件集群產業,使分工更精細、更專業,更容易實現規模化、信息化以及快捷化的生產物流管理,顯著提高經濟效益。這些相關企業以資源配置的方式,同一產業聚集在一起,通過規模經濟、技術外溢、集中采購、知識和經驗的交流等途徑,將有效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促進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的競爭力。
董建平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發展僅處在起步階段。在這些產業集群內,還普遍存在著企業“扎堆”和缺少縱向專業化分工及橫向聯合行動的問題。盡管很多地方政府對于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投入了很高的熱情,但目前絕大多數正在建設或已經建成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仍處在低端發展階段,產品附加值不高,仍存在“集而不群”的問題。為使這些產業集群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全國零部件產業聚集區開展命名“中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及特色基地”的工作。

初顯集群效應
零部件基地作為平臺和載體,在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汽協零部件部主任陳元智說:“各基地的工業產值、規模、企業生產能力、經營水平、產品質量等都得到了較大提高,取得了新的突破。”
“為了更好地發揮協會的作用,每年年初要求各家基地上報基地的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我們將根據各基地的情況來制定本年度的工作計劃。”基地辦主任王振龍告訴記者,我們每年還定期舉辦基地總結大會,所有基地負責人到會介紹基地發展情況和來年的工作計劃。
2012年12月15-16日,本刊記者參加了在浙江天臺召開的2012年中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及特色基地工作經驗交流會,全國11家制造基地、特色基地、產業基地的負責人共同交流2012年基地工作經驗和2013年的發展。
在11家基地負責人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各基地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基地的集群效應正逐步顯現。相較往年,各基地工業產值都有大幅度提升,地方政府積極性也較為高漲。針對本基地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
以下是各基地負責人的發言摘要:
浙江玉環縣經貿局副局長蘇望翔
玉環汽摩配產業基地,由于較早形成,產業布局不盡合理,我們將逐步調整產業布局。金屬熔煉、表面處理等有污染的企業,夾雜在居民區、工業區中,對環境保護帶來一定影響。今年以來,縣政府對這類企業進行集中規劃,集中搬遷,調整工業布局,從而實現了工業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并被列入省級塊狀經濟示范區。
加大對汽摩配產業的扶持力度。今年,縣政府出臺了42號文件,從技改、研發、品牌、兼并重組等多方面對汽摩配產業進行扶持。同時,又在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從4000畝指標中專門規劃2000畝作為汽摩工業園,從而保證了汽摩配產業的發展用地。
繼續幫助企業進行產品的研發和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我們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產業界的廣泛聯系,幫助企業引進人才,引進項目。尤其是在新材料、新思維方面,在輕量化、機電一體化等項目上,爭取新的突破,能上新臺階。
廣西柳州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文剛
柳州市“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2012年汽車產銷突破160萬輛。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工業總產值突破1300億元。汽車零部件產業在整車企業的拉動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聚焦效應,具備了發動機、變速器、車橋、鋼圈、減振器、制冷壓縮機及空調系統、車身覆蓋件、沖壓焊接件及汽車電子電器等重要零部件的批量生產能力。我市加快推進汽車城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圍繞上汽通用五菱40萬輛乘用車基地、東風柳汽20萬輛乘用車基地等重點項目,幫助企業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圍繞乘用車、商用車、發動機三大配套體系,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突出重點加大龍頭企業及核心部件、高技術部件等產業環節培育,力爭實現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以為柳州主機廠配套轉變為“全球配套、配套全球”。
天臺縣經信局副局長 裘萬會
我們積極鼓勵創業創新,搭好平臺,目前取得了明顯成效。2012年1-11月份,實現產值51.3億元,同比增長6.6%。在數量上,我縣生產汽車用品的企業超過1566家,目前已形成了座墊、方向盤套、車罩、橡塑腳墊、遮陽檔、椅套等6大系列的配套廠家,具備初級產業集群形態,在全國各個生產汽車用品的地區中,我縣的產業鏈是最為完整的。今后我們將把天臺建成國內一流、規模最大,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先進汽車用品制造基地,成為國內外采購商首選集散地,成為長三角地區國際制造中心重要組成部分。下階段,我們全面推進技術革新、管理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重點針對汽車用品行業出臺了“一業一策”,最大程度幫助企業。
重慶璧山縣經濟和對外貿易委員會副主任 馮大春
2012年,璧山縣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實現了逆勢前行的基本態勢,保持了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2012年1-10月,工業總產值295億元,同比增長24%。我縣形成了以變速器、制動器、轉向器、發動機缸蓋、輪轂等為主的零部件制造產業。目前已有三家企業進入全國零部件企業100強。基地十分注重對企業和產品的品質提升,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增強,2012年預計技改投入40億元。2013年,我們將加大對基地的政策支持和產業扶持,重點加大對變速器、制動器、轉向器、減震器、缸體等基地優勢產品的內質提升和品牌打造,形成零部件制造業的“璧山品牌”。
浙江龍泉市經信局副局長曾偉光
2009年10月通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審核,正式授牌命名為“中國汽車(空調)零部件制造基地”。經過三年的發展,汽車(空調)零部件產業已成為龍泉市發展最快、規模最大、貢獻最大、潛力最好的優勢產業。目前汽配企業170多家,產值約60億元,同比增長30%。產品在冷凝器、蒸發器、氣液分離器、干燥瓶、膨脹閥、截止閥、控制閥、油冷器、濾清器等200多種的基礎上,新增了空調管路總成、空調風口總成、空調壓縮機、空調總成等產品。我們將依托汽配產業長期積累形成的工藝基礎和產業基礎,充分發揮本地金屬加工優勢的專長零部件,做全做專零部件。
四川內江市機械及汽車產業推進辦副主任 黃勇
今年以來,內江汽摩基地保持了持續平衡發展。1-10月,基地內127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12.13億元,同比增長18.6%。我們將以項目推動產業發展,經初步摸底,2013年全市汽配行業共有新開工項目13個,預計總投資10.93億元,建成后預計將新增銷售收入20.47億元。重點加強中高檔轎車減震器、轎車曲軸、彈簧鋼板、柴油發動機缸體、連桿、活塞、曲軸、電動后視鏡等產品的研制造和生產,逐步形成內江汽車零部件、摩托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及配套中心。
江蘇丹陽市發改委辦公室主任 史江濤
2012年,受商用車和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影響,丹陽市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給這些車型配套產品,因此,受到較大沖擊。1-10月份實現了18%的增幅,銷售有望突破15億元。1-10月,我市汽車零部件外貿出口超過2億美元,增幅達到15%以上,無論總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也是今年我市汽車零部件行業的一個亮點。2013年,我們嚴把產業政策關,防止行業低水平重復投資和競爭。政府支持零部件企業在丹陽總部設立產品研發中心和核心部件生產基地,在外地分公司進行產品組裝和檢測,這樣防止企業流失。我們將實施人才引進戰略和“雙創人才”計劃,積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技術團隊,加快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和提升產業層次,做大做強汽車零部件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
安徽蚌埠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張昊
按照“提升裝備,強化管理,依靠科技,做強特色”的發展思路,在各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國家級濾清器產業基地的建設,力爭打造承接國內外濾清器企業投資新平臺。目前,全市共有濾清器企業260家,年產值20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9家。2012年,預計全市濾清器基地完成產值49.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5%,實現銷售收入42.55億元,和去年同期持平。
我市濾清器產業已逐步形成五大產業優勢:一是擁有主機配套、售后服務、出口三個市場,并具有一定品牌優勢;二是部分龍頭企業的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三是擁有比較完備的產品試驗和檢測平臺;四是通過發揮中國汽車工業相關協會的作用,我市產品在市場上擁有一定主動權和話語權;五是濾清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集聚效應日益突出,初步形成產業集群。
河北清河縣汽摩產業發展局局長 黃中強
清河縣是2012年3月22日獲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的“中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制造基地”。2012年全縣汽摩產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同比增長20%。我們籌劃汽車技術創業聯盟,幫助解決企業面臨的共性技術難題,已與武漢理工大學了等10家科研院校達成合作意向,加快國內新技術的引進轉化。2013年我們將進一步引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拓展產品種類,做強汽摩產業,推動汽摩產業力爭實現更大的突破。
大連金州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斌
汽車零部件產業作為金州新區的主導產業。新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克服了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逆勢而上,零部件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增長幅度位列金州新區各產業之首。據統計,2012年,金州新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完成產值300億元,增長28.2%。產業發展實現“三個提高”,一是經濟總量的提高,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創歷史新高;二是質量的提高,汽車零部件總量的75%是為中高級轎車配套;三是效益的提高,零部件行業上繳稅金和實現利潤兩項指標比同期增幅20%以上。
目前,從汽車產業最核心的發動機、變速箱的生產制造,到汽車板材、汽車電子以及物流、倉儲等,金州新區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為發展壯大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目前金州新區經過多年的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已經形成,龍頭企業對整個行業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武漢漢南區委發改委副主任何光喜
漢南地區,是11家基地當中最后一個被授予的基地。目前我們正在制定零部件產業基地的規劃工作,預計2013年上半年完成規劃。目前,我們空間規劃已經完成,劃1萬畝作為零部件基地園區,2013年還將投入30億元,完成基地規劃及建設工作;目前我們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有效的招商和管理政策。下一步,將由我們經信局來負責和組織基地的管理和招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