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美國得克薩斯州阿靈頓小鎮一片肅穆,大批民眾聚集街頭迎接他們的英雄——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退役士兵、美國“第一狙擊手”克里斯·凱爾靈車的到來。克里斯車隊的先導車由一輛越野警車和數十輛摩托車組成。伴隨著車隊行進的是蘇格蘭風笛奏響的挽歌。
按照美國軍隊的傳統,克里斯的靈位被設計成由軍靴、頭盔、作戰背心和生前使用過的槍械組成的軍人模型,而肉體的缺失代表此人已去,只留下裝備供人追思。
2月2日,在德克薩斯的一處靶場,克里斯遭槍擊身亡。據悉,嫌犯是一名患有PTSD的陸戰隊員。因為情緒問題,他有自殺傾向。克里斯和他的朋友前往勸說,此人突然拔槍射擊,兩人猝不及防,當場死亡。犯罪嫌疑人埃迪·雷·勞思隨即被警方抓獲。
克里斯是一名退伍士兵,但他并非普通一兵。
在1999年至2009年這10年間,這位曾服役于海豹突擊隊的狙擊手創下了擊斃255名敵人的紀錄。而此前的最高紀錄是越戰傳奇狙擊手查克·馬維尼擊斃103人。克里斯被美國國防部確認為第一狙擊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士兵克里斯的傳奇遠非那些位高權重的將軍可比。畢竟,美國現役將軍有幾百名,而第一狙擊手從來只有一人。
克里斯服役的部隊是海豹第三隊。這支部隊主要部署在美國西海岸的科羅拉多軍事基地,其主要作戰方向為西南亞地區。實際上,作為美國海軍的精銳,海豹第三隊是有能力執行全球任務的。在服役期間,克里斯曾3次獲銀星勛章、5次獲銅星勛章、兩次獲紫心勛章。
克里斯并不是一開始就作為狙擊手參戰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和其他隊員一樣,克里斯擔任突擊爆破等任務。他的第一次狙擊經歷是陪同狙擊手執行掩護任務。當時,擔任主射手的隊友正在休息,他負責觀察。而就在此時,一名女恐怖分子正要襲擊海軍陸戰隊的車隊,在來不及讓隊友接替戰位的情況下,克里斯迅速開槍,擊斃了這名襲擊者。之后,他開始了狙擊手生涯。
能夠成為美軍第一狙擊手,并不僅僅因為其技術超群。在伊拉克戰爭中,克里斯所在的部隊幾乎參加了所有大規模的戰斗。在這些戰斗地點,雙方犬牙交錯,各自出動了大量兵力爭奪城鎮的控制權。為了避免誤傷,重型武器極少被使用。作為狙擊手,克里斯經常執行掩護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攻擊的行動。這使得他有大量的殲敵機會。
在這些行動中,克里斯hdqOXluSWYHsrgNXDWbBzSSSUCyHo7HOAK/Y0YLrQNU=及其戰友深受其他軍種的尊敬。在費盧杰戰場上,克里斯曾經創下一天射殺40人的紀錄。
對于政客和電影創作者而言,戰爭也許是浪漫而且充滿了英雄主義的。然而,對于真正的戰斗英雄而言,戰爭和打工并沒有什么區別。如果說有區別的話,那就是干這個工作肯定會有人死。
為了方便出版,克里斯的回憶錄《美國狙擊手》屢經刪改。盡管如此,這種感受隨處可見。例如,克里斯所在的分隊曾奉命奪取伊拉克的一座油田。與之一河相隔,便是伊拉克軍隊的陣地。對方不斷向克里斯這邊開火。然而,他們卻強忍怒火不做反擊。因為相對于對岸的敵軍,一個排的兵力過于單薄,他們只能等待友軍到來。這并不是典型英雄的所為,卻是戰爭中正常的事情。

他曾創下1930米的狙擊紀錄。這本應是一個值得夸耀的戰績。然而,在回憶錄中,克里斯坦言:開槍的時候他沒想過能命中,也不是后來媒體吹噓的他的超遠殺傷挽救了陸戰隊士兵。實際上,當時雙方處于膠著狀態。被擊中的敵人認為自己處于美軍狙擊手射程之外,大搖大擺地對著美軍陣地挑釁。克里斯試圖射擊他,至少讓其害怕,沒想到卻一槍命中。這樣的描述不利于塑造英雄,卻還原了戰場上的真實情況。
克里斯的退役并不算明智。按照他的資歷,即便僅僅在海豹突擊隊擔任軍事教官,他仍舊可以服役很多年,并且不需要繼續去出生入死。
然而,由于長期的海外部署和在高危環境下的工作,他的家庭生活變得一團糟。為了挽救婚姻,克里斯離開了他深愛的工作。從這個角度而言,克里斯是一個完美的男人。
然而,和所有參加了戰爭的年輕人一樣,克里斯同樣有暴躁的心情。即便作為狙擊手他被訓練得冷靜異常,在酒精催化之下仍舊會爆發出本性。在回憶錄中,克里斯記錄了因為喝醉酒與人爭執而打架。有一次,克里斯還因為自己的拳頭打到門框上而導致骨折。
在退役之后,克里斯找到了新的敵人——PTSD。這是一種很難治愈的心理疾病。在任何一場大型戰爭或者重大事故之后,均會有人患上這種可怕的心理疾病。他們可能會有很嚴重的歇斯底里癥狀或暴力傾向。
這導致許多經歷過戰爭的退役士兵從戰火中幸存下來,卻很難重返社會。戰爭的經歷讓克里斯相信,他有能力幫助這些在戰爭中飽受創傷的病人。在伊拉克戰爭中,他曾多次和陸軍、海軍陸戰隊的人并肩作戰。在他的部隊被圍困時,陸軍和陸戰隊的戰友也曾拼死幫忙解圍。而PTSD的主要患者又恰好是陸軍和陸戰隊的成員。海空軍大部分均為技術兵種,和敵人進行面對面作戰的機會并不多。
海豹突擊隊的成員是千挑萬選的精英戰士,在篩選過程中已經剔除了那些可能因為戰爭而精神出現問題的人員。因此,海豹突擊隊成員患PTSD的概率并不高。
克里斯戰勝了無數的敵人,但是他最終卻沒能戰勝PTSD,射殺他的槍手正是一名患有PTSD的陸戰隊員。
也許,第一狙擊手死在槍下,好過疾病纏身多年后死于病榻。
致命的PTSD
大開殺戒的蘭博
電影《第一滴血》奠定了史泰龍在美國電影史上的地位,同時也是第一部以展示PTSD情況為主的電影。在遭到地方警察虐待之后,片中的主角蘭博采取激烈的反抗手段以暴易暴。這是一種常見的輕度PTSD癥狀。越戰是美國開始重視PTSD現象的起點。
汶川地震后的PTSD現象
汶川地震之后,很多災民遭受了嚴重的心理創傷。除了目睹災難的發生之外,親人的死亡和傷痛都會成為病因。北川縣委農辦主任董玉飛在震后5個月自殺身亡就是非常典型的PTSD癥狀。汶川地震之后,中國衛生部第一次在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后派出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在災區進行PTSD病癥的干預治療和情況調查。
朝鮮戰爭中的PTSD患者
在朝鮮戰爭期間,因為患有嚴重的PTSD,共有417名志愿軍官兵被送至東北陸軍醫院進行精神病治療,并陸續轉到大后方休養。其中146人長期留院休養,直至終老。特等戰斗英雄趙桐風患有嚴重的PTSD癥狀,余生在張家口精神病醫院度過。在特殊的年代,此類病人的情況被刻意遺忘。在戰場上,還有因為精神病發作而被執行戰場紀律的案例。在特殊的年代,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悲劇。
巴頓打耳光事件
二戰中,巴頓到一所戰地醫院探望傷員。他很快接連發現兩個沒有明顯受傷的人。遇到第一個人時,巴頓問他為什么住院。那人回答:“將軍,我想我的神經有毛病。聽到炮彈的聲音,我就會渾身發抖,不能動彈。”巴頓認為這是個膽小鬼,于是狠狠地打了他耳光,并且威脅要行刑隊以逃兵罪處決他。媒體報道后,美國國內一片嘩然,巴頓將軍被迫調離前線,并且當眾道歉。現在看來,這名士兵所說的情況很可能是PTSD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