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歲的大衛·約翰也許是這世上在游戲競賽類電視節目中獲獎最多的一個。10歲起就在家鄉南安普頓登臺唱歌,16歲,中學畢業,大衛決定退學出來闖世界。第一個目標是流行音樂,當然,閑暇時間,他需要作為司機、攝影師、保齡球場的維修工,甚至高空作業的“蜘蛛人”來賺錢養活自己。
那十幾年,熟人都知道大衛有種不合時宜的記憶力。他熱愛閱讀,偏愛非虛構作品,最喜歡的讀物之一就是各類百科全書。對各種瑣碎的細節,只要他見到過,就不會忘記。對一個歌手來講,好記性的一個好處是不會忘詞兒,壞處則是,經常會受到同伴的嘲笑,“你小子記住這些雞零狗碎有個屁用?”
不過,30歲后,大衛找到了好記性的用途——在電視智力競賽中。第一次登臺是1982年,頂著一款列儂式發型,大衛坐著火車趕到英國的諾威奇,去參加一個《本周智力競賽》節目,贏了。
這次節目給他的印象相當好,他享受節目的氛圍,并且迅速找到了達到最佳狀態的方式——“保持冷靜,不動聲色地從外界收集信息,然后讓大腦全速運轉”。那次地區性的智力競賽只是一場觀眾多達200萬的智力競賽“世紀大拍賣”系列的一部分。層層進階,他在世界大拍賣中保持了4年不敗紀錄,到1986年,他被邀請到澳大利亞參加世紀大拍賣的“洲際骨灰級大挑戰”。
坐著波音747商務艙,迷迷糊糊地,大衛到墨爾本上了戰場,他并不知道,這次的參與者,全是全勝紀錄保持者。大衛眼看著一位選手瘋狂地按照一個長長的書單在閱讀,他對自己說“我不是個死記硬背的人”。結果,兩人在臺上遭遇,他敗下陣來。兩周后,回程路上,大衛決定正式開始自己的智力競賽職業選手生涯。
“參加智力競賽沒那么容易,在家里看電視,人們說,‘這題簡單,我也會?!欢嬲狭穗娨?,一切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他開始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各種細碎的知識,立志成為一本活的百科全書。
記者們寫道:在智力競賽的舞臺上,大衛最黃金的年代是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危險邊緣》節目上。
那是個從1964年開始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播出的一個智力競賽節目,涵蓋了歷史、語言、文學、藝術、科技、流行文化、體育、地理、文字游戲等多方面內容。然而,與這些節目不同的是,《危險邊緣》采取一種獨特的問答形式:參賽者須根據答案提供的各種線索,以問題的形式作出正確的回答——這種方式讓大衛覺得更有趣。
1996年開始,他一次次拿到該節目的冠軍獎金——500英鎊。之后,他至少參加過28種知名的智力競賽型電視節目,幾乎在每一個系列都是常勝將軍。
從收入上講,他沒能趕上好時候,那時的智力競賽節目還比較保守,尚無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那種巨額獎金。不過,今天的智力競賽同樣有它們的問題,它們可能需要你參加幾輪付費的電話選拔賽,“我的一個朋友曾花了1000英鎊的電話費,才拿到一張參加電視競賽的入場券。然而,第一輪的第一個問題——一個傻得像‘埃菲爾鐵塔有多少顆釘子’這類的問題——就讓他敗下陣來。這就是所謂的百萬英鎊獎金的智力競賽?!?/p>
經歷了智力競賽獎金飛升、競爭日趨激烈的30年,接受采訪時,大衛對自己將來的智力競賽之路仍充滿信心:“老人的知識面更寬,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