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二月二十四,是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趕廟會的日子,以最能體現晉中地區民風民俗而著稱。
城里人把購物叫逛街,習慣叫上街,鄉村人去購物則是趕集。
廟會在東陽民俗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是排場最大的民俗,是老百姓每年翹首以盼的最歡樂的日子;是一個鄰里八鄉的鄉親們聚會的日子,是舉行宗教活動和展現各種鄉俗文化的盛典,更是商業活動的大聚會。
集是需要趕的,去晚了,集市就散了
因為集是需要趕的,一般集市是從太陽出來開始到晌午最為熱鬧,如果去晚了,集市就散了。那天一大早趕到集市會體味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熱鬧氣氛:騎車的,騎馬的,趕車的,趕羊的,步行的,挎著筐買東西的,還有挎著筐賣東西的,吆喝的,嬉笑的,姑娘媳婦在那一天應該是打扮的最漂亮的,人們都帶著笑,收拾得明晃鮮亮地來參加這個“盛會”。
其實啊,廟會也叫春季物資交流大會,趕廟會又叫趕大集。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功能,凝聚力也很強,無需專人組織,每年的這一天,十里八鄉的村民都來趕集,購買春耕所需的各項農用物資和生活必需用品,這一天還有很多的娛樂活動。
男女老幼,年集中看人生百態
穿行集市之中,你會感受到一個個購到滿意服裝鞋帽的燦爛笑臉,一個個提著抱著日雜蔬菜滿載而歸的富有臉龐,一個個左挑右選貨比六家還在猶豫不決的緊鎖眉頭,一個個靦腆低聲與貨主討價還價的滄桑容顏,一個個或蹲或站品嘗著欲購煙葉或瓜果的愜意神態,一個個纏著父母爺奶或挨打罵也仍喊著要某種玩具或食品的哭泣稚臉。
趕集人流中,小媳婦們最浪漫,整天忙于鍋臺孩子的她們在服裝海洋里盡情展現最美的一面7d9610548e9c9e2b7bbf181cc4442a4588be633a625b4223a06794a01ec08e5b;孩子們最快樂,各色的美食和好玩的東西林林總總目不暇接充滿新奇; 老太太們最辛苦,左挑右選家人喜歡吃的蔬菜魚肉確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老漢爺們最愜意,嘗嘗煙葉試試農具逗逗小豬羊,暫時忘了還有著急干的一大堆農活;小伙子們最無奈,被女朋友強拉硬拽進來還得掏錢買單比城里男人陪女人逛街受的罪一點也不少;與之相反姑娘們最開心,想買就買想吃就吃完全不顧值不值有沒有用,只不過全憑自己一時喜歡而已。
真是百態風情,你只有在這里,才會切身的感覺到這才是廣大農民最真實的生活,才是普通老百姓的切切實實的生活。
頭扎各式毛巾的老漢,濃濃的陜北風情
東陽雖然是一座小鎮,但是據說這個小鎮是在元朝時代突厥人遷移過來的,這里的人好多都保持著原來的習俗,東陽老漢至今好多都習慣頭上綁著毛巾,特有個性。
這里純樸的民風及東陽人特有的裝飾打扮,從他們每個人的神態和眼神中,我感悟到東陽人在這里思忖著買什么品牌的種子,掂量著買個怎樣的農具,什么樣的牛耕什么樣的地,什么樣的小羊羔子會有更好的收益。鎮子中間幾條不同的街道被劃分成幾個不同的交易市場:羊市、馬市、鳥市、狗市、農具市、種子市、農藥市、五金市、家電市、煙酒市、小吃市、鞋帽市等等,是應有盡有;但還是要數賣衣服的最多了,把兩邊街上掛滿了花花綠綠的各色衣服;逛街的人到處都是,有本村的外村的,本地的外地的,鄉下的城里的,整個街上顯得擁擠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