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4年一輪回,那天看著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重播,我不禁感嘆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過了4年。還記得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的情景,當電視里的薩馬蘭奇口念“BeiJing”我家鄉的英文名時,我們一家人不由自主地歡呼雀躍,我激動得直拍桌子。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快樂,因為身在其中,所以越發出自心底。大家覺得北京成了奧運城市,那么離國際大都市的距離也不遠了。每個人的心里均對2008年的北京假想萬分。學生說,上學走的這條坑洼路,等到開奧運的時候就變得平坦了;上班族說,上班坐的這輛“悶罐車”,等到開奧運會時就換成帶空調的了;老年人說,遛彎時路過的這條臭河溝,等到開奧運的時候水就清澈了……的確,舉辦奧運會加速了北京配套設施的完善,給了北京人很多的福利。那么在奧運四年輪回之后,當年的那些奧運福利,如今還有多少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呢?
首先,我得先給奧運福利吐個槽,什么是奧運福利?宏偉的“鳥巢”“水立方”之類肯定不算,畢竟人家掙錢了也不給你分紅。什么?你說去“鳥巢”看演唱會,去五棵松籃球館看CBA總決賽。沒錯,這確實給您帶來了不同以往的享受,但您想想,您要是不掏錢買票人家讓您進嗎?所以這僅是一場交易,談不上福利。所謂福利,應該是免費的、白饒您的。本著這樣的原則,您再回憶回憶,當年的奧運福利有哪些,它們如今是否還在發揮余熱呢?
公交車上的墓碑
樣子貨指數:★★★★★
公交車一個急剎,在車站驀然而止。車上的乘客都做了一個邁克·杰克遜45度傾斜的經典動作。車門開處,一位老太太蹣跚著半蹬半爬地上了車。她一頭銀發,兩頰星星點點的棕色壽斑,左手緊握車廂的扶手,右手拎著個布口袋,里面裝著早市買的菜。公交車旋即在自行車道上飛奔起來,前面一輛自行車就是不讓。司機按了一通喇叭,發現沒用,一扭方向盤,軋著實線駛回車水馬龍的機動車道,陡然加速超過那輛自行車后,又猛拐回自行車道。他這種開法,可害苦了車上的那位老太太。她一雙小腳難以維持身子的平衡,仿佛疾風驟雨間一片無根無蒂的枯葉。
公交車進了下一站,老太太趁著車子停穩當兒,向車前緊挪幾步。她突然面有喜色,像是水盡糧絕的老船長突然發現了一塊新大陸。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發現了一個空著的座椅。這座椅在公交車駕駛座的后面,與駕駛座背向而置。看著比一般座椅小很多,灰色的皮革面疤疤癩癩,褶紋里一道道黑印,椅背直直兀立,乍一看,就像一塊帶裂紋的灰色墓碑。老太太踉踉蹌蹌走到這個座椅邊上,背轉身去向后一坐,這一下竟然沒坐上去。原來,這座椅雖然看著不大,但被設計得很高,個子矮的人想坐上去委實不易。老太太一坐沒上去,毫不氣餒,第二回她右手拉著窗子上的橫扶桿,左手撐著立在地上的豎扶桿,一墊腳尖,坐上去了。
不過說是坐上去了,在旁人看來,老太太坐著還不如站著舒服。因為座椅太小,她半個屁股在上面,半個屁股懸空;又因為座椅太高,她兩腳不能著地,整個身子斜斜地半躺著。這么坐著滋味好受才怪!老太太坐著坐著就開始渾身較勁,最后,她僵硬得像一塊木板,隨著車子停停走走,漸漸從椅子上滑了下來。我在老太太要坐那把椅子的時候就想告訴她,這椅子是兒童安全座椅,不是給大人坐的。可話到了嘴邊也沒說,我琢磨:我一個小輩兒,這么一說,好像顯得人家什么也不知道似的,況且這老太太興許知道這是安全座椅,就想坐一下試試呢?沒準坐上去感覺還不錯,畢竟我自己也沒坐過這種椅子。
事實證明,這把椅子真的很廢柴,大人坐不了。小孩兒坐上去又非常危險,因為這座椅早就沒了安全帶,讓小孩坐上去還不真跟靠在一塊墓碑上似的?現如今,有很多人已開始重視兒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特別是韓寒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建議法律規定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他說:“身為一個車手,對汽車碰撞后所產生的沖擊力最了解不過。很多人坐在車里,懷抱嬰兒,以為一旦發生事故,自己臂力無限。甚至我身邊的不少朋友都沒有把兒童安全座椅當一會回事,我百般勸導,他們只回答你一句話,唉喲不要緊的呀,開得慢點就好了呀。這是重大誤區,沒有兒童安全座椅的保護,就算30公里每小時的撞擊,小孩都可能受傷,更可能被甩到車外。類似悲劇層出不窮,國家應出臺相關法律,3歲以下兒童坐車出行,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都應給予警告或處罰。”
其實早在2008年之前,北京更新換代后的公交車上就有了兒童安全座椅。這算是一種福利:要開奧運了,咱們得和世界接軌啊。偌大的一輛公交車,沒有孩子的位置怎么行?我們得讓老外來了也知道,我們很重視孩子的安全。起初政府有這樣的決心,可惜老百姓并不買賬,原因是大家早先安全意識淡薄,覺得孩子自己抱著比放在那座上安全。而且有些帶孩子的家長就坐幾站地車,座椅的安全帶系起來很麻煩,他們懶得弄。比及今日,家長的安全意識加強了,可公交車上的兒童安全座椅卻成了連安全帶都沒有的廢柴,家長只能選擇視若無睹。
在此我提兩個方案給公交公司:您要有錢,就把座椅換個新的,最好用起來方便一些的,千萬別為了省錢,只把原來的座椅修修,您放心,那座椅修了也沒人坐,看著像刑椅似的;二一個,您要是沒錢,我勸您把座椅拆了,畢竟不是花瓶,看著毫無美的享受,不如拆了騰出地方給乘客放行李。當然,很可能我的話是耳邊風,太陽照常升起,座椅依舊如故,那么就把它當作自欺欺人的象征,貽笑大方的笑料也不錯。
自助式紅綠燈不適合民情
樣子貨指數:★★★☆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位老師給我們講他留學時的見聞。他說在英國有一種自助式紅綠燈,燈下有一個按鈕,等紅燈的行人只要按一下,就會縮短紅燈持續的時間。如果等紅燈的人多了,按的次數也相應增加,紅燈會馬上變成綠燈。老師說英國人很古板,一個人等燈的時候就戇直地按一下,然后在那傻等著。這時要是換作一個中國人來,中國人的頭腦很靈活,他會把按鈕多按幾下,直到把紅燈按成綠燈,這樣不用等就直接過馬路了。我們聽了,真的把這個故事當作笑話,覺得英國人可真不會變通,手里握著紅燈變綠燈的權力都不用。多年后再想想,才明白老師是諷刺中國的一些人愛耍小聰明。
北京開奧運會之前,方方面面與世界接軌,這種自助式的紅綠燈也建了很多,算是給行人和騎車人的一種福利。我前兩天在路口等紅燈時,無意間看見燈下的柱子上有個綠色按鈕,猛然想起這就是傳說中的自助式紅綠燈。我按了一下,發現刻度條無明顯變化,尋思是不是按一次效果有限,即便縮短了時間,人也察覺不出來。要不要多按兩下,看看這個紅綠燈的自助功能還有沒有用?可又一想,自己如果多按,不就成了老師諷刺的那類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或者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以試驗為理由,實則為自己謀利。我糾結這個問題,突然成了“文藝青年”(此文藝青年為網絡流行語,特指做事忸怩的人)。恰巧過來一位騎電動車的大媽,大媽見我按這個按鈕,想是好奇心大增,就伸手“啪啪”狂按了一通,發現毫無影響,咒罵了兩句,瞅個沒車的當兒,也不管紅燈變沒變,一擰車把,大喇喇過去了。
看著大媽轉瞬即逝的虎背熊腰,我霍然醒悟,為什么自助式紅綠燈壞了,有關部門也不去修。因為現在有不少人不懂得舍棄私利維護公平,也只能將把握公平的權力交給機器,最后由機器來決定什么時候紅燈什么時候綠燈。可見,僅僅東西和世界接軌是沒用的,分類垃圾箱設置得再精細,若人沒這個意識,扔垃圾時還是囫圇一團。人的思想不與世界接軌,意識不能走在東西的前面,那么這東西再好,也早晚成為一件樣子貨。
另外,我之所以給自助式紅綠燈三星半,是因為發現有的自助式紅綠燈還能用,并且“很”好用。我在永安里南邊的一個路口發現了這樣的紅綠燈。我抱著試試的心態按了燈下的按鈕,本以為還會毫無反應,NxwFg92gp4L2iT2xaj3xig==可哪知按著的指頭還沒松開,紅燈瞬間變綠。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使旁邊等燈的行人十分驚愕,也害苦了橫向車道行駛的汽車,有兩輛車來不及反應,闖了紅燈,后面的數輛車同時急剎,聲音十分刺耳。顯然這樣的設計并不人性化,而原來人性化的設計,因為一些人的素質問題,也變得不人性化了,總之現在這個設備還是作為擺設最好。
有始無終的單元門電子鎖
樣子貨指數:★★☆
開奧運會之前,北京的路變寬了。一些上歲數的人說起自家旁邊的路時說道:“原來這條路窄得錯車都費勁,現在是4條車道,多寬啊!”北京的馬路寬了,當然是美事一樁,但路是不可能無中生有的。路寬了,意味著有些地方的面積小了。有些小區的院子沒了,馬路拓寬到自家樓下。例如東便門“明城墻遺址”南面的居民樓、人民大學西門北側的老樓,都緊挨著馬路。院墻沒了,自家樓下來來往往,什么人都有,您想想,擱誰誰也得擔心家里的安全問題。于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單元門電子鎖應運而生。
我家的小區安裝電子鎖之后,整個單元的居民安全感倍增。那些上門推銷的、進樓道里偷車的人再也進不來了。在家與嘈雜的社會之間,多了一道屏障,多么有愛的福利!可惜這福利也有使用期限。去年,我的電子鑰匙就不管用了,在電子門鎖上怎么劃都沒了反應。這可給我帶來大大的不便,要是家里有人還好,我在樓下一按自家的門牌號碼,家里人聽到鈴響,一按開關,樓下的單元門就開了。可是家里也有沒人的時候啊,我不能總打擾鄰居幫我開門吧?時間長了,鄰居反感,也讓我覺得自己不像是回家,更像是來串門的。
最終我忍無可忍,找到小區的居委會,希望她們再給我提供一把備用的鑰匙。那天我一進居委會的門,看見兩位大媽正在興致勃勃地嘮嗑。我剛說了兩句,就發現這兩位大媽絕非常人,在這里做社區工作當真是大材小用了,她們應該去踢球、去綠茵賽場、去踢世界杯,能把那些老外們踢得一愣一愣的。
聽了我的來意,一位大媽張口道:“呦——這我們可管不著,你得去找那個公司問問。”
我說那個公司叫什么名字,有電話嗎?
另一個大媽十分誠懇地說:“公司名不知道,電話我們這也沒有。”
我胸中頓時燒起一股怒火,心說你們一問三不知好像是應該的一樣,當初公司的人來安裝,你們連個名字、電話都不留嗎?
先一個說話的大媽見我怒形于色,連忙說寬慰話:“小伙子你別著急,我們就是有名字和電話也沒用,這都過去多少年了,那個公司早就沒了,你找到他們,他們也不做這個了。”
這兩位你一言我一語,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把我這條路也堵死了。好在只要你有錢,便天無絕人之路,我在網上一搜,發現配電子鑰匙的地方很多。我花了80塊錢配了一把,一切回歸往常。直到今天春天,一個朋友來家找我,我直接聽見了他敲門的聲音。進了門后我說:“你怎么上來的,是和我家鄰居一塊上來的嗎?”他說哪有什么鄰居,我忘了你家門牌號,就在樓下猜著按了兩個,發現那鎖的喇叭里只有“嘟嘟”的聲音,沒人應答,我隨手一拉,門就開了。
原來,這個單元門電子鎖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壞了。可惜我不久之前新配的鑰匙,坑爹啊。要說起來,鎖壞了并不稀奇,我之前走親戚看朋友,經常在小區發現單元門鎖壞了的情況。我家旁邊兩個單元,電子鎖其實早就壞了,大門敞開,大家都不聞不問,畢竟不是一家一戶的事,牽扯的人多了倒沒人愿意去管。而且依著居委會的意思,電子門鎖就是一次性的買賣,公司都沒了,何談售后服務?您要壞了就只能換個新的。本來是白來的,現在壞了,社區的居民肯定不愿出錢,社區的街道也不出這個錢。那么我推測,我們想要再次享受這種福利,只能等到北京再開奧運會的時候啦。
仍在發光發熱的奧運福利
我最后再說兩項還在發揮余熱的奧運福利。頭一項是地鐵里的無障礙升降臺。這種設備在開奧運會之前出現在地鐵1號線、2號線等老地鐵線路的進站口,談不上福利,只能說是亡羊補牢。因為這些老地鐵線路,在建設之初就沒把殘疾人考慮在內,所以這么多年,任何的無障礙設施都沒有。直到要開奧運會了,才想起來還有殘奧會這茬兒,我們得尊重國際上的殘疾人運動員吧,不能讓他們也坐不了1號線、2號線啊。就這么著,全北京腿腳不便的人都沾了殘奧會運動員的光。地鐵公司這“羊牢”補得如何之晚我實在懶得吐槽,單說四年后,我隨機調查了十幾個車站,關于這種設備的使用情況,結果令人滿意。像地鐵1號線的軍博、禮士路、永安里等站,2號線的和平門、建國門、崇文門等站,地鐵服務人員的態度很熱情,都說您來了只要說一聲,我們有人幫您操作。當然,還有一點必須得說,我不是殘疾人,因此沒法設身處地地去體驗。比如說,一位坐輪椅的殘疾人,不可能像我一樣,直接到地下找工作人員幫忙。他只能利用進站口無障礙升降平臺的呼叫系統,呼叫下面的工作人員上來。那么呼叫系統還好不好用,呼叫完了,工作人員會不會有所怠慢,讓人在上面等很久呢?這個都不好說。所以我只能告訴您這個東西可以用,至于好不好用,只有那些體驗過的人才有發言權。
另外,關于這個話題還有一點要說。北京奧運會之后,又建了許多地鐵線路,像地鐵4號線、亦莊線等。新的線路更加人性化,為殘疾人設計了無障礙電梯,殘疾人可以直接坐電梯進出車站,十分方便。但我也發現到了新的問題,我經常看到一些年輕力壯、四肢發達的人坐這個電梯直上直下,倒給他們不少方便。電梯原本是為腿腳不便的人設計的,可卻被這些人占用,我實在看不出他們哪里有殘疾,莫非是腦殘了我一時看不出錯怪了他們。總之,耍小聰明的人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我要說的第二項福利估計大家都用過,就是小區里的健身器。我想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自家樓下的一個籃球架子、一個乒乓球案子,遠比鳥巢、水立方的意義大。我家小區偏巧有一個乒乓球案子和一些黃藍相間的運動器材。每天早上和傍晚,都能在這看見黃發垂髫的身影。特別是太陽落山之前,小朋友放學回家,也不上樓,把書包往旁邊的健身器上一掛,就開始打乒乓球。我看到球案的網子已經沒了,小孩就拿磚頭側立成一排作網子,打得十分Happy。
我進而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些健身器也有使用期限,到了期限該由何人來修,何人更換呢?我按照健身器的聯系方式撥通了電話。電話那邊一個小姑娘十分熱情。她先告訴我,北京大部分的小區健身器都是她們公司的產品。她問我是哪里,我說我是小區的居民,反映一下健身器需要維修的問題。她說我們去維修沒問題,您和您小區的居委會或街道反映一下,他們會申報,由體育局來出這個錢。我說這些健身器的使用壽命有多長?她回答:“一般四年一換。”我看了一眼這些健身器,顏色已然不明亮鮮艷,顯然是沒換過。當然我最后也沒去居委會反映這個問題,畢竟這些健身器還能用,只是不知道會不會鍛煉時突然損壞,給鍛煉者造成傷害。而且即便這些器材不能用了,我想居委會的大媽也會說,鍛煉不了你可以像我一樣“踢踢球”嘛。
其實,因為奧運會,北京人享受的福利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粉刷一新的老樓,加了屋檐、斜頂的“平改坡”工程,對于視覺系的人來說,肯定是大大的福利;還有像老爺車一樣的殘疾人出租車,也為殘疾人出行帶來了方便。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奧運會的遠去,人們也將這些福利漸漸淡忘了。美好的東西怎么能夠淡忘呢?怎么能曇花一現呢?作為奧運的福利,我真心希望它們能長存下去,成為北京后奧運時代的標記,遍布北京的街頭巷尾、門前院后。
編輯/韓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