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
上海譯文出版社/周作人 俞平伯 著/58元
本書收入書信391封。兩位處于新文化運動核心創作群內的文化大家,往來書信談論創作、學問之處頗多,蔡元培、胡適、葉圣陶等教育界、學術界、文壇重要人物及相關事件也時有出現,足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文化背景、教育狀況、學者之間的交往以及他們的學術觀點和文化追求,展現了他們及其周圍人們的生活圖景。書札所涉,即便是內容嚴肅的文學討論,成文亦風趣雅致,更有品賞書畫,交換心得,互贈詩詞,以及約會、赴宴、出游、行禮等,師生情誼之深,文人情趣之濃,使本書極富可讀性。通信中兩人清淡幽默的筆調,連同其所用信箋、書法、印章之美,展現了中國文人優雅從容的審美情趣。
中國的禮樂風景
中國長安出版社/胡蘭成 著/29.8元
古語云“新朝將定,樂興而禮修;舊朝將亡,禮崩而樂壞。”禮樂一直在中華文化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本書以“禮”“樂”為綱,枝蔓涉及到諸如東方(主要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文明制度、宗教、文學、音樂、書法、繪畫、舞蹈;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制度、科學、文學、雕塑、歌劇、古典音樂、搖滾樂等等,詳細論述了它們各自的式樣、形成和演變,互相間的影響和交融。深入淺出,看似常識普及,實則有深厚的文化情懷在背后作支撐。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新星出版社/李承鵬 著/29元
作者長期致力于用獨特的視角、人文的情懷、幽默的語言風格描摹轉型時期中國的喜怒哀樂,在文章中他對未來充滿美好希望,而希望中的批評與反省則更加打動人心。無論嬉笑怒罵,作者筆端流露出的都是對這世界、對這國家、對每一個人的愛,所以他的批評與反省充滿溫情。在書中作者并沒有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只是用幽默的語言傳達了再普通不過卻總被忽視的常識,從某種角度來說,平實的、簡單的觀點最能震撼心靈。
多元中國
南京大學出版社/張英進 著/36元
本書從跨學科的歷史視角出發,以電影媒介為主導,切入文學、戲劇、都市視覺文化等領域,考察中國電影、現代文學和學術研究中“中國意象”的種種表述及其歷史根源、發展與變遷,角度新穎,內涵豐富。多元在理論方面是一個空間概念。空間是不穩定的,其邊界是多孔的,其內涵是多元的,其性質是不斷塑造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是作者通過空間概念,對中國電影、文學、都市文化中翻天覆地的變化、錯綜復雜的經驗和引人入勝的故事進行的一次個人闡述。
金庸識小錄
中華書局/嚴曉星 著/27元
作者酷愛亂讀書,尤好金庸小說,閱讀中隨手考掘故實,索隱發微,出入于文學、歷史、風俗、博物、西學之間,雖以短小的札記體裁寫出,但能免于陳言,而富于趣味性與知識性。論者以為其價值實遠在坊間所謂“金學”論著之上。本書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寫法,擁有眾多的讀者和良好的口碑,一時模仿者甚眾。書中所附四萬字的《金庸年譜簡編》,系在作者自撰的三十萬字的《金庸年譜長編》基礎上縮寫而成,是迄今最為翔實的金庸生平系年。
這世間所有的白
重慶出版社/李娟 著/32元
作者是長期生活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作家,她的散文生動地呈現了當地少數民族居民的生存狀態、民風民俗、地貌風情,以及民族大融合的和諧情景,作者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蘊,通過樸實有趣的語言文字,對民情風俗、地貌氣候、民族融合等進行了原生態的文學書寫,真實地反映了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人們堅強樂觀、尊重自然、勤勞善良、熱情好客的美好品德。作者以其文章的題材獨特新鮮,語言清新活潑,風格個性鮮明,被譽為“阿勒泰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