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作為“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是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關鍵詞:課堂提問;有效教學;適當評價
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鑰匙。像傳統中的“單打式的問答”方式的出現,師生一唱一和,是無法開發全班學生的智力潛能,提升全班學生的智能水平的。“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教學是對話的藝術,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心臟,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所以教學中,我們一直關心問題的巧妙設置,追求師生之間的提問和應答的有效性。師生之間的問答將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要有好的切入點
即問題要切中要害。新知教學要圍繞教學要點設計問題,實驗(動手操作)要從實驗原理、方法、結論推導設計問題,復習教學要從規律性、易混淆的知識點設計問題,習題講評要從思想方法、解題規律入手設計問題。同時,還要隨機應變,在學生學習以及思維活動的疑難處、受阻處、創新處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可分三個環節,設計以下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1.鋪墊環節的問題
(1)同學們,你知道什么叫圓的面積嗎?
(2)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3)回想一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是怎樣推導出面積公式的呢?
(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問題,環環相扣,既可以復習鞏固舊知,又能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
2.新授環節的問題
(1)猜一猜:圓面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圓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
(3)把圓剪拼成其他圖形,面積有沒有變化?把圓剪拼成的圖形為什么都是近似的圖形,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4)如果繼續平分成64、128、256份時,圓平分的份數越多,每份越小,拼組成的圖形越接近什么?
(5)在上面分析的基礎上,你可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問題聯系緊密,啟發性強,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積極思考,透徹地理解新知)
3.鞏固環節的問題
同學們,還能將圓剪拼成別的平面圖形,從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二、豐富答問方式,靈活處理不同答案
現在的答問形式很多,如單個答、搶答、幾名學生相互補充連續答、小組答或全班齊答等等,還有學生之間互問互答以及學生與教師互換角色進行問答、開展辯論問題的方式等。從提問的內容來看,又有知識型、理解型、分析型、綜合型和評價型等問題。只要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能圍繞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由淺入深地創設一個個問題情境,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和使用問答方式,把握好切入點,就會“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隨之活躍起來,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會被激活,才能讓課堂提問真正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你會解答嗎?動筆試一試。
出示:一輛汽車行駛6千米需要720毫升汽油,照這樣計算,600毫升汽油可以行駛多少千米?
學生迅速列式計算。
師: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720÷6=120(毫升),120×600=72000(千米)。
生:720÷6=120(毫升),600÷120=5(千米)。
師:現在有兩種答案,哪種對呢?
學生有的支持第一種算法,有的支持第二種算法,爭執不下。
師:不用著急!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能迅速判斷。
三、巧妙控制候答時間
等候回答,本質是教學等待。適時的教學等待是增強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可使學生反應時間增加,回答時間延長,答題正確率提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控制候答時間要注意,時間必須適宜。學生回答問題需要時間醞釀,過于急促會阻遏學生衡情酌理、慎思明辨能力的發展,導致思維結果草率;過于漫長,學生思維重心發生偏移,進而注意力渙散。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認知風格,從教學實踐效果來考慮,候答時間控制在1分鐘左右比較適宜。
四、注重評價
教師提問后,對學生的回答應當做出適當的評價,這是極為重要的,不要答完就了事。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的客觀性,注意方法方式,以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為出發點,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不打擊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為前提,以學生能接受的方式為突破口,及時地進行客觀的評價指正,使學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訓,明確努力的方向。
教學是一門對話的藝術,對話的藝術往往可以體現教學的藝術,尤其體現在提問方式的科學運用上。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靈活地運用提問的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經常能夠讓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呈現出精彩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黃耀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藝術的探討.小學數學教育,2011(09).
[2]郝敬肖.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8(12).
[3]夏永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初探.小學教學參考,2011(15).
(作者單位 浙江省仙居縣下各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