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腰椎滑脫手術已經2年了,這次來廣州復查,效果良好,回想這段經歷,感慨頗多。
母親摔跤后腰椎脫位
母親于2005年冬天摔了一跤,之后一直有反復發作的腰痛。巧合的是,我也是在2005年正式學習脊柱病專業。2006年,媽媽腰椎CT片提示腰5椎體脫位(醫學術語:指第5腰椎體峽部裂,真性滑脫)。這樣的病與外傷有一定的關系,和平時的高負荷站立勞作也密不可分。我當時即勸說母親不要再干那些繁重的工作了,但說了幾次,均不奏效。當時,我還是學生,老爸老媽仍是家庭的經濟主要來源。沒有一定的經濟保障,他們肯定是不愿意停下來的。
腰痛3年,繼續勞作病情加重
那些日子,我一直擔心母親的神經功能會受到損傷。于是,我根據所學的知識,指導母親練習腰背肌鍛煉,但很多時候母親都因為太忙沒法實施。我還告訴她,如果出現大小便功能異常,下肢無力、麻木,不管如何,都要緊急治療。3年時間里,母親使用了一些內服、外用的藥物,效果一般。
母親脫位的腰椎在長期的負荷下,不斷加重。2008年,我正式參加工作,雖然還不能為家庭提供什么大的幫助,但起碼可以給父母減輕些負擔。而這時候,母親的腰再也挺不住了,她自己系鞋帶就已經很困難,睡覺只要超過4個小時,腰痛就會加重,開始出現下肢麻木無力,大便開始有無力的感覺。復查腰椎核磁共振(MRI)后,滑脫已加重到2度,椎管出現了狹窄。
我給母親做手術
2008年11月我將母親接到廣州,住進我自己所在的科室。
做好各項計劃后,我的導師梁德教授親自主刀為我母親實施了手術,我在旁協助。手術固定融合了母親脫位的腰椎節段,解除了神經壓迫。
母親很堅強,術后傷口疼痛她都是默默地忍受著。術后第2天,又開始出現下肢疼痛(減壓后神經水腫發炎導致)。為了加快神經功能恢復,減輕術后疼痛,主管醫師建議母親采取中醫針刺、中藥內服的方法,同時她也頑強地堅持著功能鍛煉,終于在術后7天,各種疼痛不適基本消除。
然而,母親尚未出院,老毛病偏頭痛又發作。為了治療偏頭痛、調理全身,我請我院的萬曉剛教授為其診治。經過前后2周的調整,偏頭痛基本消失,術后的疲乏、無力感也明顯好轉。
今年是母親手術后第5年,現在的她已經完全不受腰痛、腿痛的困擾,原來滑脫的腰椎得到很好的穩定,椎間植骨融合效果很理想。她之所以能夠恢復良好,取決于手術的成功和中醫結合調治康復方法的選擇,當然還與她本人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堅持鍛煉的生活習慣有關。